天河机场全景图。
天河机场T3航站楼内重新设计的标识系统,十分醒目。
军运会期间,天河机场为军运嘉宾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
南航在汉投入两架宽体机—波音787,有效提升了航班座位数。
智慧机场改造工程使天河机场成为5G技术应用的示范窗口。
汉十高铁开通后,设有天河机场站,使高铁进机场成为现实。
天河机场联合运行中心内景图。
南航提供自助托运服务。
天河机场夜景。
民航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对外开放的“连心桥”。
湖北实现高质量发展、武汉建设新一线城市,都离不开一座辐射全球、通达五洲的国际航空枢纽。
日前,湖北省发改委公布《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下称《规划》),指出发展航空港经济是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面实施“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的重要抓手和全新动力源。
作为实验区“两核”之一,《规划》指出,要将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建成通达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介绍,2019年,武汉民航业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国民航“控总量、调结构”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715.02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增幅居全国21个大型主协调机场第一;完成货邮吞吐量24.32万吨,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7.9个百分点。其中,国际及地区业务表现最为抢眼:全年完成国际(含地区)旅客吞吐量310.6万人次,连续7年蝉联中部第一,同比增长15%;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6.23万吨,同比增长17.5%。
回望2019年,成绩来之不易。
展望2020年,征途依然如虹。
武汉市民航办主任李亦卓表示,2020年武汉民航业将继续拼搏赶超,加快基础建设,启动天河机场T2航站楼改造、第三跑道等项目建设;增加航班总量,狠抓机场准点率、中转率,进一步提升机场运行品质;完善航线网络,有计划推进实施武汉民航航线开发计划,开拓全球及国内航线网络;打造中转枢纽,发展“国际通程航班”“跨航司中转平台”“空铁联运服务中心”等“经汉飞”特色中转服务;加强空港联动,形成城市产业与民航事业的良性互动,推进临空经济区核心区产业发展。2020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将奋力冲刺3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30万吨。
准点率
对内挖潜航班准点率位列全国前十
2006年至2017年,全国航班起降架次年均增幅超过10%,流量激增导致机场、航空公司保障系统满负荷运转,运行安全风险累积叠加,航班正常率较低。
2017年9月,中国民航局提出“控总量、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严格时刻增加标准,取消正点率低的航班时刻,降低航班量增速,对机场提升航班正常率采取激励措施,意在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倒逼”各地机场、航司、空管单位共同提升航班保障服务能力,提高航班准点率。
早在2013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就成立了由民航各单位组成的运行管理委员会,并成立机场现场运行指挥中心,掀起多轮“准点风暴”来提升机场航班准点率。但随着2016年至2018年机场二跑道启用、T3航站楼转场、航班时刻放量,天河机场客运货量和航班量迅猛增长,日高峰航班起降架次已由450班次增长至580班次,原有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服务需求。
2019年9月,武汉机场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下称“运管委”)联合运行控制中心正式揭牌,武汉机场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建设及运管委运行机制通过国家民航局验收。
据介绍,联合运行控制中心由空管、机场、航司等民航各驻场单位联合派员入驻,可以通过强化航班运行保障协同联动,来实施航班放行协调精细化管理,从而持续提升天河机场的航班正常性,实现了天河机场各运行保障环节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公开、信息共享、协同运作”。
联合运行控制中心被誉为天河机场的“最强大脑”。其办公大厅有1100平方米,共设72个席位。7块超大屏幕上汇总了天河机场、民航湖北空管分局以及南航、东航、国航等各大航空公司的航班运行信息,从当日机场航班总架次、放行正常率、航站楼内旅客数量、行李件数,到机场天气、流量、飞机位置、无人机监控情况等均一目了然。
联合运行控制中心副主任赵东介绍,一架航班从进港落地到载满旅客起飞,涉及空管、机场、航空公司三方面的共同服务保障。比如,航空公司负责航班调度、旅客登机、飞机检查等工作,机场要负责飞机加油、保洁、行李搬运等地面保障以及机坪交通指挥等,空管则主要负责飞机起降时的空中交通指挥。此外,还有油料、安保、天气预报、无人机防控等辅助部门参与。
这样一个流程往往涉及10余个单位和部门、数十个岗位、上百名工作人员共同协调,而且只能在规定的一两个小时内完成,“既要迅速高效,又要安全可靠,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延误,都有可能导致当事航班及后续航班发生延误,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而联合运行中心实现了各大单位联合办公,且信息共享,可以对每一架航班从进港到出港的全部环节实现全程监控、即时管理,“一旦出现延误可能,各单位的工作人员就能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比如,南航CZ6513次航班因目的地机场流量控制原因短时不能起飞,而时刻排在其后10分钟起飞的东航MU5886航班已基本客齐登机结束。驻守在联合运行控制中心的东航、南航两位值班协调员注意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商议进行时刻置换,现场向空管指挥席上报,很快便得到了置换许可,几分钟后,MU5886航班提前推出起飞离港。这一结果使航空公司航班放行有保证,旅客出行时间有保障,机场和空管对保障放行的整体正常性管理有成效,成了多方互惠共赢的好事。
据介绍,针对这样的临界航班干预,天河机场运管委前期首先对2018年以来的历史数据进行筛选比对,发现放行不正常航班中延误3分钟以内占比约12.9%,日均5班;延误3至5分钟占比约7.6%,日均3班;延误5至8分钟占比约9.4%,日均3班;延误8至10分钟占比约4.8%,日均2班。
随后,由空管团队牵头对航班放行及保障流程逐个节点推演,找寻提升效率的可行性措施,形成具体工作目标:正常运行条件下,彻底杜绝3分钟以内放行不正常航班,按照30%至50%的比例将预计延误3至5分钟的航班“转化”为正常航班,逐步推进对预计延误5至10分钟的航班实现有效干预。
截至目前,通过放行协调、航班时刻置换等方式,联合运行中心日均能成功将约15班预计放行不正常航班干预为正常航班,提升机场平均放行正常率约3%左右。根据民航航班正常统计系统数据,2019年武汉机场共放行航班99244班,同比增加超过8.6%,在克服107天的单跑道运行影响下,平均放行正常率达到87.24%,预计在全国及中南地区主要的千万级机场分别位列第10名和第4名。其中,9月至12月连续4个月机场放行率超过91%。
中转
细致服务“经汉飞”中转品牌初见效果
一直以来,武汉天河机场都以打造中部门户枢纽机场为目标,所谓“门户”就是发展国际及地区航线。将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而当“门户”一成,中部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客源、货运集中到武汉中转,从而形成“枢纽”。
因此,近年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湖北机场集团一直致力于发展天河机场中转业务,希望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形成“经汉飞”的中转服务品牌。
为打造中转枢纽机场,天河机场T3航站楼在建设之初就被设计为一座混流式航站楼。根据T3航站楼的设计,从天河机场走国内出发的旅客在四层办理乘机手续,通过安检后下到二层出港;从外地乘机到汉的旅客进港到达也在二层,同时中转旅客也在二层办理中转手续,出港、进港和中转三股客流在T3航站楼空侧二层汇合形成了混流区域。
采用混流模式,可方便国内外旅客中转。国内转国内、国际转国内均在同层进行,无需上下楼,也不用出隔离区,所有中转均在隔离区内进行,流程更加便捷,中转效率大大提升。因此,进出港混流也成为目前国内外枢纽机场的流行做法,浦东机场T2航站楼、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华盛顿杜勒斯机场航站楼、法兰克福机场航站楼等均采用了混流设计。
而这种混流模式也给机场标识标牌指引系统提出了挑战——必须让出发、到达、中转三种旅客都能够清晰无误地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为此,天河机场特意聘请了一家曾为广州白云机场设计标识的国内一流设计团队,为T3航站楼中转标识标牌进行视觉设计。随后,机场实施了标识系统提档升级工程,总费用超过2000万元。
如今,行走在T3航站楼大厅内的任意一处,抬头都能看见半空中悬挂着硕大的蓝色金属标识牌,有的标识牌面积达50平方米,十分醒目。
天河机场机管公司航站区管理部副主任林兵介绍,T3航站楼内的标识系列底色为“天河蓝”,调性优雅。而标识上的文字和图案颜色各不相同,且各有深意,“所有与‘出发’相关的地点与场所,如值机口、安检口、出发厅等均标为黄色,所有与‘到达’相关的地点均为绿色,与‘中转’相关的均为桃红色,而浅蓝色则是卫生间、开水间等辅助设施的颜色。”
除标识外,托运行李如何处理,也是中转旅客办理业务时的一大痛点。
湖北机场集团市场营销部副经理刘锐介绍,2019年7月,国家民航局批准武汉天河机场为国内中转旅客跨航司行李直挂服务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天河机场已试点开展了“省内干支结合”跨航司中转业务,为襄阳、恩施、神农架等支线机场出发经武汉中转国内航班的旅客提供登机口直转、行李免提取、免二次安检等服务;已与民航西藏区局地面服务部合作开展“国内干干结合”跨航司中转服务,为拉萨始发的中转旅客提供李行双向直挂服务,2019年9月又与华夏航空公司合作,在该航司“呼和浩特—武汉”“十堰—武汉”航线开展国内中转通程航班业务。
武汉市民航办主任李亦卓介绍,在该办与湖北机场集团的支持下,2019年9月南方航空公司已获海关总署正式批准,在武汉全面开展“国际通程航班”业务。这意味着只要乘坐南航国际航班在武汉天河机场中转任意一个南航国内航班,旅客都可以享受“行李直挂、一票到底”的服务,无需提取行李办理中转业务。
如今,天河机场已基本形成了空空、空铁、空地三大中转体系。
——完善空空中转体系建设,完成国际三大中转流程改造,开通多条中转专用服务通道,提供登机口直转和行李免提取服务,缩短旅客办理业务时间30分钟。推出“五优五免五尊享”特色中转服务、落地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目前国内首批、中部地区唯一一家实施该政策的机场。
——完善空铁中转体系建设,加密轨道交通机场线班次,延长运行时间至23:00。推出“空铁”中转旅客免费接驳和隔夜住宿补贴服务,开展汉口火车站前置航班信息服务,实现空铁信息共享。打破跨区域管理壁垒,手推车服务延伸GTC停车场,地面服务实现无缝对接。
——完善空地中转体系建设,优化地面交通流线和停车场功能布局,全面上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同层级机场中率先应用网约车“电子围栏”技术。启用智能监控,出租车实行“短途优先运行”,T3地下停车场实现“反向寻车”功能。
航班量
多措并举全年增加航班9000余架次
2016年至2018年,受限于城市净空环境等因素制约,天河机场运行受限,无法增加航班总量,导致客货运吞吐量双双落后于河南郑州、湖南长沙,仅列中部第三。
2018年8月,在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天河机场成功解除限制。
2019年1月15日起,经国家民航局批复,天河机场每小时航班编排时刻容量由原来的33架次调增至39架次。按理想值测算,机场每小时将多起降6个架次的航班,一天最多可增加百班左右的航班,净增的旅客吞吐量十分可观。
时刻容量上调之后,天河机场马上迎来2019年的春运40天,完成旅客吞吐327万人次,实现运输起降2.4万架次,分别同比增长20.43%和15.8%,实现了“开门红”。
打破瓶颈后天河机场航班增幅回归正常水平,但天河机场马上又面临着全国民航“控总量、调结构”。
李亦卓介绍,国家民航局对全国主辅协调机场每年冬春两个航季航班总量增长严格限制在3%以内。此时,天河机场的时刻容量虽然增至39架次,但要实现航班大幅增长,仍有困难。
为此,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湖北机场集团积极争取民航主管部门支持,使2019年夏航季、2019年冬航季武汉机场周航班时刻总量突破了3%的增幅限制,为航班运力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年累计增加航班9734架次。
同时,天河机场还积极争取航空公司支持,增加驻场运力,并优化运力结构。以湖北省政府与南航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天河机场与南航签订了《武汉“门户枢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南航在汉加快运力投放,构建“中转航班波”,打造武汉枢纽。同时与国航、东航等集团会商,争取各航空公司结合武汉发展战略,增开航线航班。2018年下半年至今,南航在汉新增飞机5架,东航新增2架,国航新增2架。
为了缓解航班时刻紧张造成的增班困难,天河机场还大力争取航空公司在部分国内热门航线将波音737小机型调整至波音787等宽体机执飞,以提高机场运能。2018年10月27日起,南航在汉新增2架B787-8宽体客机驻场,执飞武汉到北京、成都、广州、伦敦、迪拜等国内外航线,“占用航线时刻资源不变,但是每趟航班的载客量可由150人增至200余人,效果显著。”
货运量
港城互动2020年航空物流继续加速跑
2015年回归省属以来,湖北机场集团加强与省内企业的服务对接,根据需求陆续开通了武汉直飞欧洲卢森堡、列日,美国芝加哥、哥伦布,韩国仁川等地的全货机航线,初步搭建起了一个直达欧美日韩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
同时,天河机场货运基础设施和口岸功能不断完善,新建1.1万平方米的国际货站,先后取得水果、水生物、药品等口岸资质;实现了“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服务。
这一系列措施推动了湖北、武汉进出口货源的回流。2019年,天河机场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增长迅速,2019年达到6.23万吨,同比增长17.5%,进而拉动国内、国际整体货邮吞吐量增幅达到9.8%。
目前天河机场航空物流业仍面临多重因素“掣肘”。对此,湖北机场集团航空物流公司运营总监李伟介绍,以省政府《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出台为契机,天河机场下一步将加大航空物流产业发展力度,促进武汉临空经济发展。
国际航线方面,2020年天河机场将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欧美货运航线体系,扩大运输规模,提升运营品质,并瞄准日本市场,力争开通大阪货运航线。
基础设施方面,天河机场将加快推进航空物流服务中心、新建国际库、冷链中心、邮政处理中心和集中检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新建C4国际货库将于2020年上半年完工,新增仓储面积约3万平方米。
产业开发方面,天河机场将与国际物流巨头——普洛斯合资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国际物流产业园,借助普洛斯先进的管理经验、全球网络及客户体系,推动临空经济核心区加速发展。
口岸功能方面,天河机场将围绕肉类、药品、水产品、水果及国际快件等特殊口岸功能建设相关细分产业的分拨集散中心,与鄂州民用机场差异化发展;积极申请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保税仓储、加工、销售等业务。
硬件
天河机场第三跑道今年开建
1月12日,从湖北机场集团获悉,武汉天河机场新版总体规划目前正在国家民航局进行会签,今年获批后,将启动天河机场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及国际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根据省政府日前印发的《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到2025年,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通航城市数量分别达到5500万人次、60万吨和220个,其中国际和地区通航点为80个。
与此对应,到2025年,天河机场将建成一条长3200米、宽60米的第三跑道,改造15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新建15万平方米的卫星厅。同时,机场将还配套建设3万平方米的国际货运库,3万平方米的邮政处理中心、2.5万平方米的国际快件监管中心以及2.5万平方米的B型保税中心等物流发展设施,新建飞机机库、维修机坪、机务用房等机务维修设施,新建五星级酒店、飞行员培训中心等生活生产配套设施。
湖北机场集团战略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T2航站楼改造、第三跑道、物流园区等建设工程均已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待新版总规获批后将马上开展报批手续,力争年内动工。
到2035年,天河机场将实现四条跑道和四座航站楼及卫星厅同步运行,年旅客吞吐量达到9200万人次,通航点达到380个。
服务
智慧机场让出行更方便
1月10日上午,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内温暖如春,随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共欢新春、迎送天河”民俗艺术系列活动的开启,也标志着为期40天的武汉机场2020年春运工作正式启幕。
据了解,春运期间武汉机场预计起降航班架次总量2.46万架次,日均起降航班595架次。旅客吞吐总量将达352万人次,日均客流量达8.2万人次,同比增长8%。
与往年不同,“智慧机场”带来的便捷出行体验,成为今年春运武汉空港最大的看点——
推进行李系统技术创新。创新行李管控模式,在全国率先启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行李正确分拣率达到99.5%。推进值机空筐回收系统和五级安检流程升级,提升行李装拣查验效率,压降了行李破损率。
推进自助服务技术创新,启用8台自助乘机证明终端,实现旅客办理临时乘机证明“掌上办、刷脸办、随时办”。优化自助值机服务,完成48台自助值机设备移位,72台自助值机设备升级,120台自助值机设备全面实现护照、港澳台通行证、回乡证的应用。推进两条自助安检通道试点,推广自助验证、人包对应、自动回框、双视角X光机、毫米波人体扫描仪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2020年,天河机场将进一步巩固落实“民航服务质量重点攻坚”专项行动,营造文明、温馨、和谐的出行环境,及时化解顾客意见,力争服务零投诉。持续完善各类服务引导标志,加强机场环境整治,提升旅客候乘和中转换乘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开展“情满旅途、暖冬行动”,加强对残疾人、老年人、无成人陪伴儿童等特殊旅客的关爱,为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及其随行家属提供优先优待服务,为旅客提供温馨服务,展示民航运输的良好形象;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将航班信息、运行信息、突发事件信息、道路交通及停车场使用情况、城铁、地铁等信息及时向公众公布,合理引导旅客出行。
策划:吕作武
文/图:陈晓东俞杨杨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