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功炎
4月7日晚,总部位于湖北省汉川市的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星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福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星集团”)董事长、公司创始人谭功炎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9时55分在武汉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谭功炎是湖北知名企业家,连续当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创建的福星集团涵盖金属制品、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
公告表示,作为福星股份的缔造者,谭功炎先生为公司的创立、成长和发展呕心沥血,倾尽毕生精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奠定了公司长期、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公司董事会对谭功炎先生为公司所做出的贡献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公告称,谭功炎卸任福星股份董事长已多年,其离世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一切正常。
目前,福星股份董事长一职由谭功炎之子谭少群担任,同时谭少群也担任福星惠誉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福星集团副董事长、总裁。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让我们回顾下谭功炎的创业经历,以及他所创立的福星股份的发展态势。
坚持滚动投入,绝不“分钱分家”
谭功炎出生在湖北省汉川市沉湖镇西南角的福星村。如今,这里大街小巷纵横交织,成片的厂房气派明亮,一派繁华景象。
然而,当历史镜头拉回至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要收入来源,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并不具备工业发展的基础。
当时,谭功炎在当地沉湖公社农科站担任技术员,搞科学种田。因为推广“无土育秧”技术,全县农民前来学习,他也成为当地先进典型。
1980年夏季,谭功炎动员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筹划以实业带动全村致富。经过调查,他们合伙成立了福星股份的前身——湖北汉川铁木加工厂。
由此,谭功炎走上了创业之路。
铁木加工厂早期只是个作坊式的手工业,主要生产一些耕地用的犁钉、盖房用的耙钉等农用具。
谭功炎和伙伴们从废材料中清理出粗一点的钢筋,用于做预制板钢构骨架出售。尽管销售情况不错,但这类手工作坊只能让几个人小富,很难有大的发展。
为了把生意做大,谭功炎想方设法寻找新的途径。
1982年3月的一天,铁木加工厂几个业务经理到武汉钢丝绳厂购买粗钢丝,碰到几个外地采购员。令他们不解的是,那伙人专挑细丝,不要粗丝。
这几个业务经理料到其中定有蹊跷,便一直尾随到了外地。最终他们得到了答案——当地人用细钢丝加工成钢丝绳出售,不仅附加值高,还供不应求。
谭功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他如法炮制,手工做起了钢丝绳。1984年,钢丝绳项目正式上马。
彼时,工厂已积累了不少收益,几个合伙人“见好就收,分钱分家”的呼声越来越高。但谭功炎不同意分掉这笔钱,而是坚持用这笔钱去引进机械化生产线。
见大家都不高兴,谭功炎夫妇找他们谈心:“企业目前还处于做简单加工买卖的阶段,路还长得很,分不得!我们要做大!”
谭功炎夫妇朴实的话语打动了多数人,大伙不再想着分钱,而是滚动投入,最终实现了从作坊式生产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在商品短缺的时代,钢丝绳渐渐成了销售主业,汉川铁木加工厂也随之更名为汉川市钢丝绳厂。
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拥抱资本市场:募更多的钱、做更多的事
管理钢丝绳厂的过程中,谭功炎也面临不少挑战。
缺设备,他就去攀“高枝”,三番五次到武汉钢丝绳厂恳求设备和技术支持,引进生产设备;缺资金,他四处游说吸引资金。
质量,一度是令他最头疼的事。
一次,引进设备生产的首批产品出厂后,有厂家反映钢丝绳质量有毛病,要求退货并取消后续订货合同。
上千万元退货,几百万元的损失,谭功炎寝食不安。
面对管理、技术方面的短板,他从泰勒的“科学管理”中获得启发,提出并实行“产品质量双向跟踪档案”管理法,有效把控分厂、车间、班组、机器和工人等流程,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最终,公司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几乎能免检出厂。慢慢地,原来流失的客户又主动回来了。
1993年,谭功炎将汉川市钢丝绳厂进行股份制改革。1993年6月8日,湖北省汉川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通过改变股权结构、试行现代企业管理,谭功炎在全国高薪聘请一批高级工程师和管理人才,增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1996年,汉川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近4亿元,利税8000多万元。
为了将公司推向更大的市场,在很多人不知股票为何物时,谭功炎作为一个“大老粗”却恋上了资本市场,决定去股市募集更多的钱,做更多的事。
1999年5月26日,汉川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首次募集资金近3亿元。同年10月,公司名变更为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上市那天,谭功炎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他后来这样描述:“上市是企业发展新的里程碑,它为福星的迅猛发展揭开新的历史性的一页。”
公司上市了,有发展资金了,谭功炎又将目光瞄准已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开发项目——子午轮胎钢帘生产线,并投资1.6亿元从意大利、美国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还聘请美国钢帘线专家驻厂指导。正如他所料,产品一上市便深受市场欢迎。
2000年,谭功炎又投资5000万元建设4万吨PC钢绞线项目,产品迅速打进京珠高速公路、白沙洲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等重点工程。
房产挑起了“多元化”大梁
2001年至2005年,谭功炎推出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两大调整”战略,实施产业多元化、产品高新化的重大发展决策:金属制品由常规产品向皇冠产品钢帘线调整,产业门类由金属制品业向房地产、生物药业、电子产业调整。
这次的战略调整,并不被太多人所理解。
当时,金属制品业上钢帘线,房地产业储备土地、工程建设,共需20多亿元资金,而公司净资产只有8亿多元,必须靠巨额融资。
这样一来,公司资产负债率由上市以后的零负债率急剧上升到70%。
当时,国内存在“一业独精”还是“多业并举”的争议。因此,有个别专家认为,福星存在着资金链风险。
谭功炎没有回避争议,他更不想因为决策失误把企业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中,便请来专家学者反复研讨、论证。最终,这一战略推行后效果显著。
最为亮眼的,便是地产业务。
20世纪末,国家出台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并对住房贷款实行按揭等系列政策。
2001年1月18日,福星股份拿出8亿元,在武汉注册具有一级开发资质的福星惠誉房地产有限公司。
福星惠誉制定了“立足武汉,坚持走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的路子。公司的土地储备,也大多属于武汉的“城中村”项目。
2004年9月,武汉启动147个城中村综合改造,涉及土地总面积2.1万公顷,总人口35万余人。作为从2003年就开始切入这块市场的开发商,福星惠誉在其中分得了一杯羹。
旧改战略让福星惠誉在武汉市场积累了大量土地资源,根据中诚信证评出具的一份《信用等级通知书》,截至2017年6月,福星惠誉尚有304.38万平方米土地未拆迁,其净利润也由最初的25.3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13.66亿元。
这一过程中,福星惠誉也打造了众多明星小区。
“福星城市花园”“金色华府”被评为“湖北名盘”;“汉口春天”被评为“中国社区规划示范住宅”;水岸星城被誉为“华中新地标”……
发展多年之后,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毛利率,福星股份的房产业务均远超其他业务。2019年上半年,房产业务营收为44.4亿元,金属制品业务营收仅6.75亿元,其他业务为-0.43亿元。
支点财经整理
“少帅”谭少群
近年来,房企二代接班的报道不绝于耳。2014年,谭功炎之子谭少群接任福星股份董事长一职。
彼时,46岁的谭少群已有丰富历练——2001年起,谭少群先后在湖北福星惠誉置业有限公司、福星惠誉房地产有限公司工作。
正是在谭少群的带领下,福星惠誉从城中村改造起家,由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逐渐蜕变成如今的湖北区域性房地产龙头企业。
在谭少群的主张下,福星惠誉更从住宅开发转型成商住并举,由单一住宅开发转型为集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开发商。
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福星股份上市之时其主业是钢丝类金属产品,2007年,福星股份将主营业务更改为房地产业。在房产业务助力下,2001-2018年,福星股份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持续增长的背后,少不了“少帅”谭少群的重要贡献,而这也是他顺利接班的“底气”。
不过,谭少群未来将面临一些挑战。
其一,福星股份业绩有所放缓。
2019年,房地产政策延续“房住不炒”基调,因城施策,效果逐步显现。加上信贷政策持续收紧,地产企业普遍面临较大压力。
2019年前三季度,福星股份营收57.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1亿,分别同比下降20.1%和39.4%。
其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湖北房地产业带了一定冲击,资金链、开发成本、银行贷款等各方面都要经受考验。
福星股份董秘曾坦言,本次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目前,项目公司逐步复工,部分职能部门改为线上办公,逐步恢复到正常秩序。
其三,对整个福星集团来说,除上市公司福星股份的房地产业,还包括生物医药、物流、农业、金融等业务。虽然对房地产驾轻就熟,但在其他多元化业务板块,谭少群还将面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