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孝感7月24日消息(记者熊峰 实习记者叶洋子 王可佳)楚剧,湖北地方传统戏剧之一。楚剧以其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舞台演绎,走向了千家万户,深深扎根于荆楚大地上,历经世情百态、周折沉浮。2006年,楚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距今已有逾百年历史的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荆州等地区,地域特征明显,其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楚剧内容贴近生活,表演讲究贴切自然,表现手段丰富多样,充分显示了鄂东一带地方文化的特色。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作为地方戏曲剧种,楚剧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湖北各个楚剧团演员们的努力,湖北省实验楚剧团(原孝感楚剧团)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多年来承担着继承和发扬楚剧艺术的重任,在遵循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上,对楚剧题材进行创新,在保留楚剧传统的韵味上,展现其独特魅力。
楚剧《弯树直木匠》剧照(央广网发 湖北省实验楚剧团供图) 从事楚剧30余年的汤艺军,是湖北省实验楚剧团业务团长,从14岁开始学习楚剧。他表示,自己与楚剧结缘,离不开小时候家庭的影响。“我爸爸是一名楚剧演员,小的时候就跟着他出去下乡演出,我在台边上看,然后就慢慢喜欢上了楚剧。” 从起早贪黑地学习基本功到上台演出,这期间大大小小受伤不断,“我们当时到团里来的时候,练了七八年的基本功,所有的这些东西都要练好的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要有吃苦的精神。”汤艺军表示。但汤艺军和剧团内其他演员们仍不放弃,因为这是他们最爱的楚剧艺术,楚剧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生的追求。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汤艺军带领着湖北省实验楚剧团参与创作并演出多项优秀楚剧作品,如《弯树直木匠》《槐荫谣》《澴河村的故事》等等,不仅深受观众好评,还屡获国内艺术节大奖。
在楚剧《弯树直木匠》中,汤艺军饰演周老八。(央广网发 湖北省实验楚剧团供图)
然而,楚剧团的发展也经历了周折沉浮,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火爆,到九十年代之后步入低谷,楚剧的发展也逐渐面临一些问题。
“现在的学生,他们没有老一辈演员的那种吃苦精神。”在说到新生代楚剧演员同老演员们的差距时,汤艺军有些可惜地说。在他看来,楚剧的发展,在人才方面,面临着生源少、高质量人才留不住的难题;在创新方面,面临着步子跨大了,老年观众们接受不了;步子跨小了,吸引不了年轻观众的尴尬。面对这些问题,汤艺军也向记者坦言,这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摸索,用福利、待遇留住人才,尝试去创作更多老年观众、年轻观众都可以接受的现代剧目。
一台楚剧的演出效果与楚剧演员的舞台呈现是密不可分的,在被记者询问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楚剧演员时,汤艺军结合自己多年的演出经验谈道:“首先,学戏要有戏德,戏大于天。然后就是吃苦的精神,在团里做学生也好、当老师也好,凡是在上台之后,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再一个就是艺术的天分问题,戏曲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非常吃苦,但是我没有这个悟性’,这也不能成功。”戏德、吃苦、天分,这三点对于成为一个优秀的楚剧演员缺一不可,这些标准塑造了楚剧演员,也让更多经典的剧目留在了舞台上。
楚剧《弯树直木匠》剧照(央广网发 湖北省实验楚剧团供图)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剧未来的传承引人关注。汤艺军表示楚剧团非常重视楚剧传承人的培养,“每一次搞艺术节、文艺展演,所有省里有名气的专家我们都会请到团里来,让他们一手一脚的教孩子们戏。我们尽量的培养孩子们,让他们挑起剧团的大梁。”对于现在的新生代演员,老一辈演员们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演出经验传授给他们,希望新生代演员们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楚剧独有的魅力,让经典永传。
监制:王志刚
策划:张卓
拍摄:熊峰 叶洋子(实习)
出镜:王可佳(实习)
剪辑:熊峰
鸣谢:孝感市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