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公园夏日美景。(通讯员 何美萱 摄)
8月20日,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紫阳公园内27米高的新建建筑——紫阳阁主体工程完工,即将开始内部装饰。
紫阳公园始建于1951年,因空中俯瞰形似明眸,被誉为武昌古城的“生态之眼”。
2018年12月起,紫阳湖暨紫阳公园,作为武汉市首批“大湖+”建设项目,启动提档升级工程。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紫阳公园将以全新面貌迎接市民游客。
重构山水美景,最大限度“还园于民”
目前紫阳公园尚未完成改造,为方便周边居民休闲健身,公园管理处提前开放公园北广场。
漫步公园,最大的感受是清爽:紫阳阁气势恢弘;绿地、树木生机盎然;紫阳湖水波光粼粼,不时可见野鸭觅食;广场上,棋友们纹枰论道,孩童们尽情嬉戏……
武昌居民刘强国今年67岁,家住相国寺社区,几乎每天都要到紫阳公园抖空竹。
“彻底改头换面了。”谈到紫阳公园的今昔对比,刘强国感慨不已。
他说,过去紫阳公园绿化品质不高、园内设施老旧、装饰不显档次。经过改造,走进公园大门就能见山、见水、见美景,自然风光的大气和江南园林的精致相得益彰。
在刘强国看来,如此规模和力度的提档升级,是送给紫阳公园建园70周年最好的生日礼物。
紫阳公园“大湖+”建设项目经理张文明介绍,紫阳公园提档升级采用的是“一池三山九景”方案:一池是指紫阳湖,三山是指湖心岛、仙弈岛和桃花岛,九景则包括玉阁琼岛、聚景雅筑、仙弈飞芦、紫阳北韵等。
张文明说,“九景”中,霸王井、聚景园等原有景点,在改造时加以保护并修缮,延续紫阳公园的历史风貌。紫阳阁、紫阳大戏台等新建建筑,充分挖掘公园内涵,融合景点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此外,园方还收回了曾经外租的几处建筑,打造成共享空间或新景点,最大限度‘还园于民’。”
项目建设方、中交和美公司董事长周喜龙说,紫阳公园改造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紫阳湖水环境,为周边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对该公司未来在武汉、湖北深耕河湖综合治理业务也具有重要意义。
雨水回用,每年节水1.6万吨
海绵理念,也应用于紫阳公园改造的过程中。
“水比以前清亮多了。”武昌居民王永良家住复兴路社区。他说,2000年以后,紫阳湖水质变差,水体混浊、气味难闻。此番治理,水质改善“肉眼可见”。
此次改造,在前期截污纳管的基础上,紫阳湖湖心岛上建起一套水循环净化系统。
“紫阳湖与外界水体没有交换,通过打造水循环净化系统,让湖水在内部循环流动,实现自净功能。”紫阳公园“大湖+”建设项目设计人员陈亮介绍。
除净水系统外,紫阳湖的硬质驳岸几乎都被改造成缓坡式生态驳岸,降低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不仅如此,建设方还在公园内新建一处可容纳400立方米雨水的调蓄池。雨水通过管网收集到池内,净化后可灌溉园区内的绿植。
“这项举措,每年可为公园节约用水1.6万吨,占公园全年用水量的70%以上,节约经费数万元。”武昌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肖哲说,紫阳公园改造项目是武昌区探索“大湖+”发展思路的样板工程,生态治理经验有望在辖区各公园内复制推广。
“大湖+”串联古城文化景点
按照规划,紫阳公园“大湖+”工程将分三期建设:近期,全面提升环境面貌和文化品质;中期,结合首义文化、张之洞文化、紫阳湖文化,打造大黄鹤楼景区新名片;远期,融入武昌古城,带动片区发展,让紫阳公园成为武昌古城的一颗明珠。
武昌古城保护发展中心主任沈小玲介绍,武昌古城以蛇山为界,南部片区文化轴线上有黄鹤楼、白云阁、辛亥革命博物馆、起义门等景点。“紫阳公园南临起义门,北接辛亥革命博物馆,起到景点间的串联作用。”
紫阳公园管理处主任唐树文说,“今后完全有可能形成这样一种游览路线,游客们逛完黄鹤楼之后,到户部巷品尝美食,来紫阳公园散散步,再去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或起义门。”
“紫阳公园的改造助推了武昌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尊文认为,武昌区去年成立古城保护发展中心,开全市之先河,但是古城保护发展的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怎么完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紫阳公园改造过程中的有益尝试,提供了一些灵感,比如“大湖+古城保护发展”这一课题,就值得深入研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通讯员 胡远洋 陈琛 实习生 郭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