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暖新闻

健康文明新风尚流行城市各个角落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8日08:48 来源: 长江日报

在市民李娜(右一)家,不仅饭菜分量适中,还使用公勺和公筷盛汤夹菜。

长江日报记者喻志勇 摄

讲文明,树新风。倡导光盘行动,反对餐饮浪费,保持一米线排队,提倡垃圾分类……武汉在餐饮、旅游、社区建设等城市细节管理上,不断推进文明创建行动。武汉大小餐厅纷纷推出小份菜和免费打包盒;武汉景区排队一米线随处可见;武汉社区居民自发进行垃圾分类。

■ 一笼包子吃到剩一个 也要打包带走

这一个月,长江日报记者随机走访了湖锦、三五醇、小蓝鲸、老乡鸡、豪客来、洪山宾馆等多家武汉知名且规模不等的中西餐厅。在现场看到,小碗菜、例份菜、打包盒、公勺公筷已成为武汉餐厅的标配。

面对餐厅细致多样的服务,只花七八百元办一桌酒席的武汉人越来越多,只点两个菜就在豪华酒店吃一顿的武汉人也不少。

餐厅提供了更多不同价位、不同分量的菜品选择,排骨可以按根点,扇贝可以按只卖,武汉消费者外出就餐时按需点餐的选择变得多样化。“吃不完就打包带走”成为武汉人崇尚的餐饮消费新风尚。

因为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8月10日起,武汉老乡鸡多家门店相继将圆形菜碗换成了容量更小的平盘。武汉洪山宾馆自助餐厅为主动光盘的食客提供了小礼品奖励。为方便餐厅食客将喝不完的饮品打包带走,武汉荷花亭中餐厅连锁店将所有的玻璃杯换成随时可带走的磨砂杯。

在中北路南京大牌档,整个8月的打包盒用量比7月增加了两倍多。“现在,我们服务员桌桌提醒打包,消费者会主动配合。”

中北路南京大牌档面向家庭平价消费,该店经理张五羊说,现在每桌都是按人头点餐,不会多点。武汉市民中自觉反对餐饮浪费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有道菜叫‘天王烤鸭包’,12元一份,一笼三个包子。若是以前,吃到剩一个,估计就没人要了。而现在,吃到剩一个,顾客也会打包带走。”(长江日报记者张珺)

■ 不到10分钟 100多个“半个馒头”卖完了

40克一个的小馒头,不到10分钟,第一批100多个就被职工们购买一空。4日中午,记者在武钢好生活公司三炼钢食堂看到,“半份饭菜”“半个馒头”和微信点餐等节约措施的施行,正在逐渐改变着职工们的就餐习惯。

武钢现共有38个职工食堂,服务1.8万余名职工就餐。武钢好生活公司供餐事业部总经理林训建说,所有食堂除了做好“光盘行动”的宣传外,多措并举,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记者在三炼钢食堂看到,这里的菜品分量只有饭盒的一半,米饭则有三种规格:最大分量的米饭,食堂师傅打满了还用勺子压一压,再加上小半勺子,最小分量的米饭则不到饭盒的一半,饭菜价格相应降低。

在餐厅的洗碗间里,一位洗碗阿姨告诉记者,现在从流水线上进来的餐具明显干净多了,剩菜剩饭少了很多。三炼钢食堂推出的小馒头,实际分量只有普通馒头的1/3,被职工们习惯地称为“半个馒头”。当天中午,第一锅出笼的100多个,被前来就餐的职工很快买完。在炼钢厂工作多年的王师傅一次买了一包普通馒头和两大包“半个馒头”。王师傅扬起其中一袋小馒头,解释说是帮别人买的。“小馒头适合家里老人孩子吃,也不浪费,大家都觉得挺好的。”

武钢好生活公司供餐事业部支部书记范青霞说,目前,职工们很多通过电话和微信订餐,吃多少,订多少,食堂做多少。“有的厂做得更好,比如在仅200多名职工的钢电公司,如果不提前预订,甚至还没有多余的盒饭提供。这些措施都大大减少了餐饮浪费,现在每天的泔水发生量减少到以前的1/3左右。”(长江日报记者陈玲 通讯员舒伟军 曹晶 程杨)

■ 新增百余分类垃圾桶 东湖新城社区颜值越来越高

近日,为提高辖区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小区环境,东湖新城社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党员下沉干部、物业保洁人员开展“清洁家园”为主题的爱国卫生大扫除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们按照分工,拿上扫帚、铲子、除胶剂等工具,对小区内花花绿绿的垃圾广告进行大清除;同时,集中清理新城社区楼道杂物、蜘蛛网及绿化带里的枯枝树叶等垃圾。

至今,已有近400名新城社区居民自发地加入到清洁队伍中来。“看到志愿者每天忙进忙出,我就在居民群里呼吁大家一起大扫除,没想到一呼百应。”清洁活动中,东湖新城社区居民尚阿姨不仅清理了自家门上的“牛皮癣”,还把邻居家的大门铲得干干净净。“小区环境好了,大家住得都舒服。”尚阿姨笑着说。

此外,东湖新城社区新增130个分类垃圾桶及两个垃圾分类集中点。记者现场看到,一进东湖新城社区大门,四个不锈钢分类垃圾桶连成一排,桶身上分别写着“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十分醒目。

“蓝色的是可回收垃圾箱,纸片、饮料瓶都可以丢进来。”在分类垃圾桶前,一位妈妈正在教孩子看桶身上的标识,引导孩子把牛奶盒扔进正确垃圾桶。

据东湖新城社区工作人员熊文静介绍,为打造文明健康的小区居住环境,小区进出口宣传栏做了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每栋楼张贴了垃圾分类倡议书,网格员上门入户时也会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小知识。(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李文婕 通讯员彭冲)

■ 专碗专筷+公筷公勺 全家人比赛“光盘”

全家六口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碗筷,再配上公筷公勺,武汉市“最美家庭”李娜一家践行分餐制9个多月以来,全家人都争着“光盘”。“用了公筷公勺之后,菜品接触不到口水,既干净卫生,还养成了吃多少夹多少的习惯,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分餐和节约的意识。”

李娜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7岁、小女儿1岁半。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李娜很早就开始注意用餐卫生。大女儿开始吃辅食后,就有了自己的专属餐具,之后加入到大人餐桌后,全家人都用上了专碗专筷。每个人有不同颜色和花纹的筷子、碗,一到饭点,大女儿就会从厨房拿出自己最爱的“大黄鸭”碗和红色的筷子。

今年年初,李娜提议吃饭时用上公筷公勺,一菜一筷、一汤一勺。吃饭夹菜时,先用公筷夹菜放到自己碗里。“以前吃饭时,都是吃一口夹一口,现在用上公筷后,每个人都按需夹菜,孩子们也养成了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李娜说,“分餐制”让全家人受益不少。

这种文明用餐习惯还影响了身边的人。李娜的家人和朋友来家里聚餐时,看到她家“专碗专筷+公筷公勺”的方式,先是感到好奇、不习惯,后来渐渐地意识到分餐的重要性,也接受了这种方式,在自家吃饭时也用起了公筷公勺。“分餐更卫生、健康,还能让每个家庭成员自觉养成吃好不浪费的习惯。”李娜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分餐制”的行列。 (长江日报记者朱佳琦 通讯员孙文静)

■ 分流登船、轻声观演

“知音号”文明健康游成江上最美风景

6日晚上7时许,在“知音号”入口处,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按照要求出示健康码、测量体温后,依次隔开距离排队进入知音号码头,在夜色中从栈桥行至趸船观影区。

“请各位船客佩戴好您的口罩,按照地标间隔一米耐心等待。”6日晚,记者现场看到,“知音号”游客服务中心、电子大屏、景观小品等载体,都成了文明健康旅游宣传的“窗口”。文明环境的营造从售票环节就已体现,通过温馨提示注意事项让游客首先有了心理预知。取票处、景区入口、登船口等处均设有“一米线”标识,游客按照标识有序排队。

按票面信息,广东的游客宁畅和朋友在B区等候登船。“知音号”剧场部高级主管姜斯棋介绍,为了确保游客秩序,让大家拥有更好的观剧体验,“知音号”在游客数量控制的基础上,设计了A、B、C三条不同的观演线路,让游客分流从3个不同的登船口出发,按照3个不同的观演顺序依次观演。宁畅和朋友在登船后的108分钟里,按照观演线路B,沉浸下来体验一幕幕老汉口故事。“开放式的演出中,观众没有奔跑吵闹,现场演出秩序良好,体验感非常不错。”宁畅说,“武汉越来越美,武汉人也很有素质。”

“您好,请不要攀爬栏杆,注意安全。”看到有游客试图坐上栈桥栏杆拍照,“知音号”安保班长刘泽青当即走向前提醒。和刘泽青一样的文明引导员和安保人员遍布“知音号”30个固定点位和30多个流动岗位,给游客提供帮助的同时,广泛开展文明告知、文明引导、文明提醒、文明规劝等服务。

文明健康旅游元素串联“知音号”全船和演出全程,成为游客心中的加分项。记者了解到,每段演出观众转场时,保洁员迅速对场内设施表面进行消毒;船上每名工作人员随身携带口罩,方便有需要的游客;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和自动感应手部消毒机在显眼位置摆放。

在甲板上、开放式走廊上,文明引导员“盯上”游客手中的垃圾,发现游客手上有垃圾立刻上前接过,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

(长江日报记者叶飞艳 通讯员江朝)

【责任编辑:周喆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