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中的画作极易干燥,需要时常补水
对细节处理需要足够敏捷的手法和细致的心性
薄如蝉翼的绢画,修复起来很难
浆糊的调制是修复的关键
李广来教授学生分辨各类纸张工艺
工作之余,李广来热衷焚香抚琴,陶冶心性
挥毫落纸,方寸之间尽显万里江山,但时光洗礼,古籍书画难免残卷蒙尘。从尘世谷底,如何打捞起那些面目已非的美好,仿佛是照在书画修复装裱师李广来心头的一道光影,让他沉迷至今。
童年时受家人熏陶,少年时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士杰学习书画装裱,青年时以非遗传承人身份,入天津、北京学习古画修复。如今,42岁的李广来已是书画协会及书画名家座上宾,举办了省级个人装裱艺术展,在中南民族大学传艺授课。但谈及古籍字画修复,他口中却是一个“难”字。
古画难修,难在技法。
“洗、揭、补、全”的修复环节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往往要经历多次修补,才渐渐找回古画真容。工作台前,李广来正在“补”一幅破损的绢画,一手拿着细针,一手按着画面,在灯光下把断开的蟋蟀触须补好,挑、拉、按、揉,一起一落,残缺的触须渐渐完整灵动起来。
古画难修,难在工艺。
修复前,先要鉴定材质、年代、颜料成分等等,熟悉历史、地理。李广来自制的浆糊优选高精面粉,加入黄柏等中草药抗菌防虫,加入明矾等提亮色彩;不同时期、不同区域造纸工艺不同,李广来走南闯北寻觅各种原料,对众多书画名家的笔法、风格更是不断临摹。
古画难修,难在修德。
名声在外,常有私人藏家邀请李广来修复残画,不乏齐白石、高其佩等名家字画。工作中难免接触三教九流,曾有人高价邀请李广来合作一些“高仿画”,但他拒绝了。传承名家艺术,亦传承名家风骨。“有所坚守,内心更显宁静。”
工作之余,李广来热衷焚香抚琴,泛读国学,或与学生吹箫合奏,打拳漫步,陶冶心性。古画修复难矣,人生又何尝不难,但求闲适恬淡吧。
图/楚天都市报记者 萧颢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 周治涛 实习生 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