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状态下,如何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不断、粮油供应有序?
9月17日,《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发布,我省3年内通过一系列设施建设,投资近300亿元,打造3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让民众餐桌更“鲜”,更有保障;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应急物资将从湖北有序调配。
农产品冷链流通率提高5%
根据实施方案,我省将强化冷链物流体系,包括建设骨干物流基地、储备物流基地和县域物流设施,新增冷库库容超过350万吨。
为了让市民餐桌菜品更为新鲜、丰富、安全,我省将以武汉市、宜昌市、鄂州市为重点,着力打造3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新增冷库库容将达70万吨。
在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同时,我省将储备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黄石、黄冈、襄阳、荆州、荆门、孝感等市为重点,培育推进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储备建设工程,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届时,新增冷库库容达100万吨。
作为农产品大省,我省县域冷链物流设施尚存短板,农产品难以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流通。以县城为主体,我省将重点支持118个县域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新增冷库库容185万吨,同步配建理货、分拣等冷链配送设施。县城冷链物流的布局,将保障农副产品全程冷链保存和运输,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据悉,我省谋划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共计122个,估算总投资257.82亿元。通过建设一批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发展一批县域冷链物流企业,全省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7%、40%、45%,比2019年分别提高5%以上。
应急物资“海陆空”调配
着眼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补短板,我省将从应急物资调配全面覆盖“海陆空”着手。
中央与地方联手,建设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主要为“汉南主功能区+洪湖水上救援训练基地”。今年动工,建设周期为2年。
汉南主功能区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446.7亩,将成为集应急指挥协调、物资装备储备、航空保障投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水上救援训练基地位于洪湖市新滩镇,规划面积110亩,设置陆地业务综合区和水域救援综合训练区。
国家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中心及集配中心,占地约200亩,明年动工。届时,将构建物资供需、物流仓群、综合运输三项保障能力,创新一套捐赠物资管理体系。
同时,在鄂东南(黄冈)、鄂西北(襄阳)、鄂西南(宜昌),建设3个省级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市级层面,我省将在黄石、咸宁、随州、荆门、荆州、十堰和恩施等市(州)建设7座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县级层面,将在重点县(市、区)统筹规划建设医疗物资、救灾物资、救援装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库。
围绕粮食应急保障,我省将建设省、市(区域)、县三级保障中心。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主要依托沿长江港口及多式联运场站、铁路专用线,重点建设中转储备设施、成品粮油仓储设施;市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着力提升成品粮油储存和交易、粮油应急加工等能力;县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重点加强成品粮油储存设施和终端配送设备建设。
据统计,应急储备设施建设估算总投资达72.04亿元。到2022年,我省将构建起高效协同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突发状态下粮油供应平稳有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