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亚诗在看抗疫展照片上“全副武装”的自己。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实习生 金凌云
拉网排查、买菜送药、转运接送……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居民群众,他们无所不能。他们是疫情防控“另一个战场”上的战士——社区工作者。
10月23日,两名抗疫一线社区工作者走进抗疫展,讲述“抗疫管家”的故事。
越来越爱社区工作者这个岗位
“我记得这张照片!”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书记董守芝在抗疫展上找到了自己熟悉的身影——照片上,夜已深,社区安保队员李国华正拿着小喇叭朝楼上喊话,提醒居民注意防疫。
董守芝回忆,那是2月初,社区刚开始拉网排查。她带领70多名党员干部,为1.6万余名居民服务。电话微信难以通知到老年人,他们就采取最原始的方式,拿着喇叭在社区里喊话。
西桥社区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2公里。往年每到春节,董守芝都会收到居民的问候电话。今年,电话依然响个不停,听筒里传来的却都是焦急询问。
“形势最不明朗的时候,谁不怕呢?但我是社区书记,我要把大家保护好。”董守芝说,凭着这股信念,她坚持了下来,从未离开过岗位。
最让她感动的是,3月初,社区来了3名新入职的网格员,充实了社区工作队伍。
“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这段经历,让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她说,大家看到了社区工作者的努力,也更愿意为社区工作出一份力。
感受到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后,董守芝联手下沉党员干部,在社区建立起了“居民出卷、居民答卷”制度,向居民征集社区治理相关问题,邀请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和下沉党员共同参与讨论,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
“有居民们的支持,工作就能做好。做好了社区工作,邻里关系自然也就好了。”董守芝说,从事社区工作已近30年,如今,她越来越爱这个岗位了。
居民的理解支持就是“铠甲”
“从没想过会经历这些,幸好武汉慢慢好起来了。”回忆那段抗疫时光,詹亚诗百感交集。
詹亚诗是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街道百瑞景社区的网格员。在抗疫展上,她差点没认出“全副武装”的自己。
照片里,她穿着塑料雨衣,戴着满是雾气的泳镜,正在给密切接触者的住户贴封条。
“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紧张,可有那么多居民等着我们去照顾,我不能打退堂鼓。”詹亚诗说,雨衣是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留下的,泳镜则是找同事借的。穿着自制的“防护服”,她每天要给密切接触者送生活物资,有时还要转运确诊患者。
詹亚诗负责的百瑞景社区6期共有452户居民。有一户是一对老年夫妻,爷爷做了截肢手术,儿女在外自顾不暇。为帮他们买药,詹亚诗经常凌晨就去药店排队。“我不上谁上?”她说她有这个责任。
疫情期间,詹亚诗不敢回家,常在办公室或车里凑合一宿。因为担心错过工作消息,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微信留言。
“那段时间,有居民对我说,每天都能在楼道里听到我跑来跑去的脚步声。”她说。
她的努力收获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有居民见她太累,特意给她带来家里做的包子。还有人送来锦旗,说什么也要表扬表扬她。
“我去年才来社区工作,是这段抗疫经历,让我对社区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社区管家’的职责有多大。”詹亚诗说。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压力很大,但我已经不怕了。”她说,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成为她身上最坚硬的“铠甲”,让她战胜困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