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三峡大学书法教授罗海东谈创作 “展览体”不是终极目标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6日07:42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古人学问”草书团扇》

《“疏帘暗影”行草对联》

□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艳 摄影:通讯员 付蓓蓓

全球最大跨度全漂浮体系斜拉桥、武汉长江上最宽的大桥——武汉青山长江大桥通车在即,其高达271.5米的世界最高“A”型桥塔上,矗立着4个6米见方的大字“青山大桥”,由宜昌青年书法家、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罗海东所题。

3年前,罗海东刚届不惑,便跻身全国为数不多的大学书法教授之列。

论创作,他屡入国展,蝉联第五、六届湖北书法“黄鹤奖”;论研究,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成学术专著《民族学视阈下的中国书法文化研究》;论教学,他主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书法基础》第六讲《草书基础》,荣获第八届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无形中为他贴上了“学院派实力书法家”的标签。

前不久,记者前往三峡大学采访罗海东。他的工作室里,地上墙上全是墨宝。44岁的他顶着一张娃娃脸,看上去要比同龄人年轻一大截。一开腔,十分健谈。

学科的立场:高校书法教师的底色

记者:你好像是湖北最年轻的书法正教授,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一身份?

罗海东:年轻可谈不上,44岁了,一枚“大叔”,好在躲在书法圈里可以装装嫩,因为搞书法的人48岁以下还算是青年。去年,我陪省书协徐本一主席去嫘祖故里远安考察,他的夫人以为我很小,还说要给我介绍对象呢。

关于书法教授,或许是咱们书法学科现代化仅走过半个世纪,全国开办书法专业的高校不多,书法教授自然就更少一些,而书法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便形成放大效应,使得书法教授成为社会关注的少数人群。

就我个人来说,将工作和爱好合而为一是一种幸福。当然,在学科现代化的背景下,书法教授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时常问自己,与社会上的书法家是不是应该有所不同呢?我想,除了临帖、创作、读书、作文、课徒、参展、交游这些共同点之外,还得有自觉的学科意识,也就是说,自觉站在书法学科的立场开展工作,当是高校书法教师的底色。

记者:学科的立场,对高校书法教师尤其是教授的工作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罗海东:现代学科的要求,决定了在大学当书法老师并不容易——你首先要站稳讲台,课要是讲得糟糕,学生会给你差评;你也得做好理论研究,写不出论文专著、拿不到科研项目,高校系统很难认可你,职称也评不上去;你的手上功夫要好,创作不行的话艺术圈不待见你;此外,你还得走出书斋,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总之多线作战,既锻炼人也很考验人。

开放的视野:为当代书法寻找出路

记者:近年来,中国书坛似乎充满了争议,例如“展览体”“丑书”,以及“吼书”“射墨”等等,你如何评价?

罗海东:有争议不是坏事,说明大家都在思考。从哲学的角度看,正是这些争议,使得当代书法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我们提倡以开放的视野来理性观察当代书法,对新事物、新观念、新问题不必急于下结论,让子弹多飞一会儿有好处。

不妨将书法分为竞技型、学术型、收藏型三类。说竞技,就是入展获奖,大家跟打擂台一样进行比赛。说学术,有的人不一定去参加竞技型展览,但他在学术上创作上有追求有底蕴;还有一种收藏型,没有参展也没有学术性的追求或研究,书家履历虽无亮点,但市场火爆,作品卖得好。日常谈论的多是竞技型的。无论谁在哪条路上取得成绩都不容易,都值得点赞。如今,大家关注的往往是“展览体”比技术这一块,难免有偏狭之弊。我本人也是“展览体”的受益者,但我们都明白,“展览体”不是终极目标,应该有自己的学术追求,并且参与到书法市场的建设中去。

不管是国展体系,还是当代有影响的“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流行书风”“吼书”“射墨”,抑或装置艺术,不妨解放思想,兼容并包。不必过于担心那些探索对传统造成伤害,因为书法传统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它可以出新,但很难去古。毕竟艺术审美不是非A即B的模式,路,可以越走越宽。

记者:你在谈论书法审美时,是否会强调个性?

罗海东:是的,风格即人,个性很重要。我认为,技法程式化、审美人格化是书法前进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技法程式化是基础,审美人格化是升华,忽视德行、学养、生活的滋养,终难行稳致远。技法程式化具有可替代性,张三能写出来的,李四经过训练也能写出来,而审美人格化是难以替代的,正如香港明星张国荣在歌里唱的那样——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比如说京剧,唱念作打,哪怕演员只是在台上摆一下头、撩一下衣服、挥一下马鞭什么的,无不韵味十足,这都是技法程式化的表现。没有技术不成艺术,但只有技术也不是艺术,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审美人格化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就拿大家熟悉的苏东坡来说吧,苏书技法并不复杂,但为何书史地位那么高?大书法家黄庭坚一针见血地指出:“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耳。”看似简单的笔墨背后,矗立着苏东坡这位千年难遇的文化偶像,书以人贵,这就是审美人格化。苏书的“个性”也正在于此,学他的技法不难,学他这个人却是难上加难!

超功利的情怀:名利是追逐书法梦想的副产品

记者:书法家在社会上或多或少有些明星效应,牵扯的利益也不少,你怎么看?

罗海东:书法家也不能活在真空里,办班、讲学、参展或是卖作品,往小了说,是靠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劳动来解决温饱奔小康,充满正能量;往大了说,是传承国粹,关乎民族文化自信。

但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名和利,只是逐梦路上的副产品而已,深陷名利的旋涡或将断送自己的书法梦。回头想想,我们最初学书法是为了名利吗?不是,纯粹就是出于喜欢。书法是成才率很低的行当,一心要出名、要赚钱的话,搞书法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记者:看来在进取和名利之间把握好分寸并不容易啊!

罗海东:是啊,面对诱惑、喧嚣和浮华,不妨以超功利的情怀去“玩”书法。注意是超越功利,而不是反对功利,更不能急功近利,总之就是把功名利禄不要太当回事,取之有道,顺乎自然,有则享之,没有也不要怨天尤人。

我参加宣传部门组织的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每次开始最早、结束最晚、人气最旺的就是书法家写春联送福字,老少村民围着书法家,写完大门写小门、写完正房写偏房,很接地气。在城里举办书法展览,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买了新居,装修完毕,墙上再挂一幅书法作品,提神点睛,赏心悦目。三五好友小聚,聊书法聊文化聊人生,手痒难耐拈管作书,切磋技艺深夜不归……我每每想到这些,又与功利何干?“玩”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情怀。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