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菊王争霸:武汉斗菊擂台赛诞生两朵“菊王”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9日07:14 来源: 楚天都市报

作为武汉市第37届金秋菊展的重头戏,昨日上午,武汉市第八届斗菊擂台赛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举行。经评选,青山公园花卉技师刘庆东的“古刹金刚”获专业组冠军,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董静的“盘龙春晓”获业余组冠军。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摄

专业组与业余组花王

菊花争艳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希 通讯员 赵旋 刘爱 陈长丽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辉

昨日上午,东湖畔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内,一场菊花选美大赛在热情的阳光下激战正酣,武汉市第八届“斗菊擂台赛”在此精彩上演。作为武汉市第37届金秋菊展的重头戏,为公众呈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菊文化活动,并评出专业组、业余组两朵“菊王”。

本届专业组菊花花王刘庆东说,斗菊表象是菊花争艳,其实斗菊是与天斗、与自己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因为天气是影响其开花的重要变量;与自己斗,则是要摸透每个菊花品种的脾性,技艺要不断修炼与提升。”

今年雨水多养好菊花不容易

斗菊,花王不是一天炼成的

如金色喷泉饱满喷涌而出,似晚霞喷薄而出,玲珑的孩儿面可爱娇羞……武汉植物园中心草坪上,一盆盆精品菊展台上走秀,它们身姿绰约,精神抖擞,看似平静,其实个个叫着劲:或气宇轩昂,或庄重大气,或纤柔娇羞,或灵动十足……

经专家评审,青山公园园艺师刘庆东从10名专业组选手中脱颖而出,以一盆“古刹金刚”摘得本届专业组花王,而20名业余组选手中,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董静以“盘龙春晓”获得本届业余组花王。

“真不愧是花王!这‘古刹金刚’好大一朵啊,花开饱满花瓣大,气场强大!”市民方女士拍照发朋友圈分享这朵韵味十足的菊花。

花姿俏,传神韵。可这背后凝结了刘庆东多少辛劳。“今年养菊花太难了!”出生在一个养花世家,子承父业,59岁的刘庆东已养菊40年,却在今年着实遇到坎坷。

有啥难的?“今年梅雨季太长,不好施肥。”刘庆东细说道,菊花喜阳怕潮,薄肥勤施,缓慢生长,缓慢吸收,而长时间下雨,则不好施肥。若在雨季施肥,没阳光促其光合作用,没法吸收肥料,反而会导致根腐病。所以只好40多天不施肥,“古刹金刚”损失很大,不然它会更加花大叶肥更强壮。

指着参展的一盆盆精品菊,刘庆东详解道:“你看,今年这叶片就是宝塔形,往年叶片是整齐划一的,之所以上小下大,就是梅雨季使坏,没能吸收足够肥料,叶片就萎缩了。”

雨季长,晴雨不定,今年夏天刘庆东将菊花从家里搬进搬出,有阳光就在户外,下雨就呆在窗台上,“养菊花,真的得靠天。”

今年养菊难,获得专业组探花和榜眼的陈顺启和丁建路也感同身受,“梅雨季太长,没法施肥。”

花王,不是一天炼成的。刘庆东养过120个品种的独本菊,对菊花的脾性了解通透:“菊花品种不同,生长习性是不一样的,施肥、浇水和光照都不同,肥叶片的更喜欢阳光,叶子细一点的不经晒。绿牡丹就不能在太阳下裸晒,否则玉绿色的花儿就会变白,且容易死,它需要半阴半阳。”

货车司机逛菊展走上养菊路

斗菊,斗出一片生活新天地

“我是一名货车司机,去年逛汉阳菊展时爱上菊花,撤展时他们送我两盆,从此养菊,今年首次参赛。”面对评委及观众,业余组选手余祖华讲述他的养菊之缘。

而此刻,他的师傅丁建路正在台下欣慰地望着他。

余祖华今年50岁,是一名货车司机,时间灵活,今年接活少,就恋上养菊,拜两届菊花花王得主、汉水公园园艺师丁建路为师。“他很勤快,去公园无数次询问菊花问题,门槛都踏破了。”72岁的丁建路笑着说。

而首次参加比赛就能入围业余组决赛,余祖华对丁师傅满怀感恩:“从土壤配比、扦插、修剪到施肥,他都手把手教我,比如配土很关键,要达到‘下雨不积水、天旱不板结’的标准,就要将鸡粪、羊粪、稻谷壳、花生壳及少量土配在一起。”

“能将难养的菊花养好,获得养菊能手称号,让我更有勇气应对生活中的其他困难,生活的色彩也更丰富。”言语中,余祖华充满自信。

丁建路以一盆潇洒舒展的“沽水红霞”获得探花,而他徒弟陈顺启以雪白“岁寿玲”摘得榜眼。“陈启顺是榜眼,我蛮开心啊,我这次来参加斗菊,就是来看徒弟们领奖的,一代胜一代,才算真正的传承。”丁建路两度摘得武汉菊王桂冠,全国的菊花比赛中斩获多个金银铜奖,带徒弟是当下比得奖更为重要的事,近8年来已收徒弟超10个。

徒弟们养精品菊出类拔萃,是丁建路的骄傲,徒弟们在菊花产业上能闯出另一番天地,也是他心之所愿。在本届菊展中获得养菊能手的易忠明,近几年开始瞄准菊花产业,带领全家人养菊,从数百盆起步,到今年已达到1万盆的产量,分布在今年东西湖菊展中。

江城养菊难因气候条件使然

斗菊,为花友提供学习平台

将菊花养活容易,但要让其花开艳丽,武汉养菊人是要克难攻坚的,为何?

在丁建路看来,菊花生长周期长,得6至7个月的悉心照料,比呵护小孩还要细致,才守得花开,特别是在武汉,武汉夏天高温高湿雨水多,对菊花生长是不利的,这对养菊人是一大考验。

丁建路特别提到“度”字,水肥都要讲求一个度,比如8月中旬后,肥水可以大一点,但是花刚开时,就不能再给肥了,否则会“烧”,同时要注意预防病虫害,要有准确地预判。

刘庆东感同身受地说:“北方空气干燥高温少,气温下降也比武汉早,所以北方气候条件更适合养菊,而武汉养菊花,难点较多,想要养成花大叶肥形态俏,难度是比较大的,菊花怕高温高湿,喜阳怕积水,所以夏天要早上10点和下午5点各浇一次水来应对。”

正因养好一盆菊花难点多,所以丁建路和刘庆东特别感谢“斗菊赛”这一平台以花会友,各取所长,否则大家就是各自闭门造车。

易忠明今年首次参加斗菊,昨日在会场结交了很多养菊的朋友,“多交朋友,多交流,再多的问题,都不怕了。”

每年气候不一样,虫害也不一样,陈顺启经常到师傅或花友家请教,“必须上门交流,有碰撞,才有火花。”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相关人士表示,“斗菊”就是一个纽带,化零为整,凝聚汉派养菊的力量。

今年参赛者近半是70后80后

斗菊,从专业圈走入百姓家

“你看陈顺启,穿件西服和牛仔裤,哪像67岁的爹爹?”会场上,陈顺启的一位朋友打趣道。

陈顺启笑着说:“养菊花,需要细心与研究,有时也心累,但蛮修身养性的,所以我看起来还算年轻。”

武汉市绿委办相关人士表示,斗菊,一方面是技艺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花匠的精神,斗出精气神,非静心细心不可。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相关人士表示,进入决赛圈的专业组和业余组选手共有30人,其中70后80后有13名,占比近半,养菊能手在年轻化。而且今年参选的菊花有50盆,以往只有20盆左右,是历年参赛作品最多的。

为何今年首次增设业余组?该人士表示,今年菊花花王是对姊妹花——业余组和专业组各一名,主要是斗菊不再是专业人的小圈子,要让斗菊的参与度更广泛,激发市民的参赛热情,让大家都来养菊花,传承菊花的品种资源,让菊文化更广泛地在民间扎根与传播。斗菊,斗出武汉人的精气神!

链接:评选标准

斗菊比赛的评分标准较严格,看花色花姿是否完美,能否表现该品种的特征;叶片是否舒展,有无脱叶情况,花茎的粗细与高度是否适当,节间是否分布均匀都是考核的标准。

花、叶、茎完美,色、相、韵出彩,才能在一众作品中胜出。

【责任编辑:邓玉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