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内容原创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绿意石首书写高质量发展生态答卷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15:28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郭蔓 刘建维 廖逢倩 张静敏)近日,“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湖北站采访团来到石首市。采访团先后参观了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印证了石首良好的生态环境。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荆楚网记者刘建维 摄

石首市地处鄂南湘北,横跨荆江两岸,坐拥90.3公里的长江双岸线,是长江大保护的主战场。同时,石首市又被誉为中国麋鹿之乡、中国江豚之乡、中国建筑防水之乡。天鹅洲经济开发区位于石首市北部,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建立了麋鹿和豚类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地处天鹅洲辖区西南部和北部长江故道水域,其中,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是长江中下游保存最为完美、最具独特性的湿地之一,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绿色宝库”“天然动物园”“自然博物馆”。

回归原生地繁衍生息 麋鹿数量由94头发展到1600余头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1年11月,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石首市长江北岸天鹅洲,占地1567公顷。这里四季分明,自然气候温和,环境优美,土地肥沃,水草丰盛,是恢复麋鹿野生种群得天独厚的理想场所。

保护区里的麋鹿。荆楚网记者刘建维 摄

11月12日,秋高气爽,成群的麋鹿在芦苇丛中觅食,来访的记者们不禁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很难想象,这一物种曾在中国大地上消失过。1985年,香港回归过程中,中英两国签订《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1991年,中英科学家按照历史记载的麋鹿故乡沿途考察,选定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为首个麋鹿野化放归基地。随后,保护区以在麋鹿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并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让麋鹿繁衍生息,种群不断扩大。

据工作人员介绍,保护区里的麋鹿数量已由1993年后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相继引入的三批94头,发展到目前的1600余头,建成了江北杨波坦、兔儿洲及江南三合垸、湖南洞庭湖四个野生种群,拥有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

全球首创繁育模式 成迁地保护唯一成功的范例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白鳍豚、长江江豚、中华鲟等濒危物种及其生境为保护对象。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荆楚网记者刘建维 摄

保护区专职饲养员丁泽良告诉记者,保护区采用水箱人工圈养江豚,并通过喂养活鱼,逐步对江豚进行野化训练,从而达到放生的条件。保护区大胆尝试的江豚网箱豢养及繁殖技术,2016年5月22日,在中科院水生所大力支持下,保护区网箱豢养的江豚人工繁育成功,生下一头小江豚“贝贝”,属全国首例、全球首创,标志着我国人工繁育江豚取得重大突破。

丁泽良介绍道,今年六月,又一只小江豚在这里出生,而它的姐姐“贝贝”已经回归大自然。“江豚也是有感情的,每一只都有不同的脾气,刚出生的这只比姐姐聪明,也更调皮。”他笑着告诉记者。

丁泽良在喂养江豚。保护区供图

丁泽良的家就在保护区的入口与网箱之间,他在这个能24小时照看江豚的家里,已经居住了十余年。“它们比我的孙子还要重要。”丁泽良说。当被记者问及饲养江豚的缘由,丁泽良回答道:“就是不希望江豚消失。”

1990年保护区天鹅洲故道投放5头江豚试养,现在预计已有江豚90头以上。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天鹅洲故道是迁地保护唯一成功的范例,是我国迁地保护江豚数量最多的保护区。

近年来,石首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亲临石首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万里长江、美在荆江”要求,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借助石首长江大桥通车、浩吉铁路开通等优势,大力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兴城、城乡同治、区域联动”四大战略,以昂扬竞进的姿态奋力建设新时代基层担当作为模范区、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荆江生态保护示范区和湘鄂融合发展样板区,奋力开启石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