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探营嫦娥五号出征地 文昌发射场安全环保自主可控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3日07:2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矗立在活动发射平台上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

扫码看视频

□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皓 见习记者 周浩 通讯员 吕道凯 李康 李寒剑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王永胜 通讯员 都鑫鑫 发自海南文昌

祖国之南,大海之滨。中国文昌,这座年轻的航天城,即将迎来世人瞩目的嫦娥五号发射。

我国的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太原、酒泉这三个名字最为大家熟知。嫦娥五号探月,为何却选在文昌发射?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提前来到这座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新型航天城,一探究竟。

嫦娥五号矗立椰林丛中

从武汉坐飞机2小时到达海口,转乘高铁10余分钟到达文昌市,再坐的士约半小时来到龙楼镇,“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几个大字便跃入眼帘。

湿润的空气、成片的椰林、白色的浪花……北方暴雪倾城、武汉气温骤降,而这里的人们身着短袖,一派初夏景象。

“老板,有房吗?”“没有。”记者一连问了七八家酒店,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

看来,网上数十家大小酒店均显示“已订完”,是真的。记者继续打听,总算找到一间临时退订的标间,三人将就住下。

原来,每次火箭发射前,这座小镇上的酒店就会涨价。平时150元一晚的标间,这次涨到了约900元,有人甚至提前一两个月就订了房。

5公里外,11月17日就位的嫦娥五号,静静矗立在发射塔架的怀抱之中,旁边有成片的椰林作伴。

“那天转场花了2个小时。”发射场航天器厂房勤务负责人史祥健告诉记者。17日,大家高举红旗、手持展板,高唱《我的祖国》,护送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就位。队伍中,一名女科技人员身穿汉服,扮成嫦娥参加转运仪式,引得众人纷纷合影留念。

在完成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等工作,并确认最终状态后,火箭将加注推进剂,按程序实施发射。

滨海发射具有三大优势

文昌航天发射场主要由发射区、技术区、试验协作区、技术勤务保障系统等区域构成,占地约1.7万亩。其中,技术区分布着火箭厂房、卫星厂房、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等。

3公里安全范围之外,便是两座火箭发射塔架:1号塔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2号塔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起飞重量约600吨,长征五号约870吨。这样的大家伙,运输自然是个大问题。

“因为受到铁路隧道宽度的限制,内陆发射场能发射火箭的芯级直径最大是3.35米。而长征五号芯级直径5米,铁路不能运,只能走海路。”发射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文昌发射,除了有大火箭的运输优势,安全性也更高:火箭发射之后,往东或往南飞,1000公里范围内几乎都是大海,火箭残骸坠落不容易造成意外。

另外,文昌纬度低,靠赤道近,发射时可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提高推力,既可降低火箭和卫星的能耗,还能增加发射重量,节约发射成本。在这里发射同样的卫星,比酒泉多载重150公斤,节省的燃料可让卫星多运行2-3年,节省费用可达2亿美元。

因此,早在上世纪70年代,海南就被国家列为火箭发射的最佳场址之一。但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复杂,发射场只好建在更为隐秘和安全的内陆地区。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充分酝酿和科学评估,我国第四座卫星发射基地终于选定文昌。该发射场于2014年底建成投用,2016年具备同时发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的条件。

活动发射平台国内三最

从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有3公里左右的铁轨。大火箭能够顺利转运到发射工位,靠的是活动发射平台。

记者远远看到,它高约70米,相当于24层楼的高度。

活动发射平台负责人于保强介绍,该平台上表面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整个平台自重近2000吨,是目前我国规模和承载能力最大的活动发射平台。它集成度最高,平台系统最复杂,集成了机械、电控、液压、驱动控制、环境监测、视频监视、加注、供气等系统于一体,而且首次设置了脐带塔、摆杆、前置设备工作间、尾端服务塔、加注管路、供气管路、喷水管路等多项设备,是机、电、液、气一体化大型综合性发射平台。如此一来,火箭在发射塔的准备流程可以成倍缩短。

另外,该平台技术最为先进。其表面有12根像柱子一样的支撑装置,可以让火箭“坐”得又直又稳。这样的新技术还有十几项,平台的先进性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发射平台。

“火箭发射时两侧腾起的大量白烟,其实是水汽。”于保强说。两座发射塔架上,各有一座能容纳600吨水的水箱。火箭飞到5米高时,水箱向箭体尾部的火焰中心喷水,降温降噪。这些水会在瞬间被汽化,远远看去,很像“白烟”。

发射安全环保自主可控

生态环保、安全可靠,是文昌发射场的一大特点。

外人很难想象,在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和发射塔之间,还有一片滨海湿地。

“我2011年来的时候,好多地方还是泥路。我们在场区内种植了大量椰树、霸王棕。”发射场勤务系统指挥员郭策告诉记者。他们一直保护着这片湿地,它的存在,还可以降低台风、海啸的危害。每年冬天,大量候鸟会飞到这里越冬。现代化的发射塔和成群的候鸟,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生态环保,不只体现在外部环境上。

“如今,大火箭全面采用液氢、液氧、航天煤油等无毒、无污染的新型推进剂,使航天发射场与优美的生态环境相互映衬。”文昌航天发射场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海南地区高温、高湿、高盐雾和强降雨、强台风、强雷暴等海洋气候条件,发射场攻克了地基止水、建筑抗风、防腐防雷等一系列工程施工技术难题,采用“新三垂一远”测试发射模式,成为集科技、生态、环保、人文于一体的世界一流现代化新型航天发射场。

发射场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国产软硬件开发平台、一体化试验任务组织指挥平台、自动化运行测试的发射场运行管理系统,其核心部件都是中国制造。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形成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经过长期的火箭飞行的考验,整个系统运行稳定。

夜已深,发射场灯火通明,那是文昌航天人又在通宵达旦地奋战。曾经划过南海苍穹的火箭,虽未留下任何痕迹,但过去的骄人成绩,却仍历历在目。

数千年来,中国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浩瀚、神秘的宇宙,寄托着无数人的梦想;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止。

而中国文昌航天城,未来或许会成为载你遨游太空的圆梦之地。 

【责任编辑:邓玉华】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