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茅塔乡东沟村农创牡丹园里一派繁忙景象,“中心户长”带领群众正在产业园里栽苗、填土。这是该乡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旅游发展不放松,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近年来,茅塔乡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生态旅游业打造成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
精准定位,坚守红色底色
茅塔乡位于十堰市城区南部,国土面积170平方公里,耕地3000余亩,人口5000余人。受耕地不足和劳动力短缺所限,该乡充分发挥紧邻城郊的区位优势,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茅塔乡是革命老区,1931年,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并建立鄂西北革命根据地。1946年,李先念、王树声率领中原突围南路部队新四军五师,在这里建立红色政权,茅塔乡东沟村设立均郧房县委、县政府。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该乡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支持,联合相关单位,对2000平方米革命遗址(周宗裔老宅,明清时期建筑)进行腾退、修复,建成馆藏120余件珍贵历史文物、具有国防教育、声像电化教育、军民革命教育等12个多功能展厅的中原突围鄂西北历史纪念馆。陆续打造文化戏楼、东沟学堂、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精心编写图书、拍摄红色教育影片,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全方位展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让更多人走进红色热土、探寻红色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2010年12月,东沟红色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被湖北省政府、省纪委监委授予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湖北省廉政教育基地等。茅塔乡以其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成为十堰城区及周边县市游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欣赏自然风光、体验农家风情的好去处。
农旅融合,擦亮品牌特色
茅塔乡森林覆盖率达90%,是十堰城区市民休闲的“后花园”。近年来,该乡持续加大红色景点保护力度,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以打造特色城郊生态休闲游为主线,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保、农业发展等工作协同推进,在茅塔乡,春踏青,夏赏荷,秋品菊,冬观雪,四时四景浓淡相宜,带给游客乐亦无穷的体验。
该乡全境所有农特产品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应时应季调整生产。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加强扶贫车间建设,强化“标准先行、品牌增效”理念,从原料到成品坚持无污染、无添加、纯天然、纯手工。蓝染、土陶、竹编、土鸡蛋、羊肚菌、蜂蜜、艾蒿、木制手工、香包、酱豆、茶叶等农副产品,统一设计包装,打响“茅塔桃源”品牌。康家村养鸡大户王仕随说:“以前卖土鸡蛋,自己找市场,路上磕磕绊绊,鸡蛋怕碎不说,也卖不出价钱。现在好了,合作社上门收,放在竹篮里,干干净净的土鸡蛋,不愁卖!”
为强化品牌优势,该乡引进“桃源人家”打造民宿群,让游客体验“慢生活”;线上成立“茅塔桃源”销售平台,线下打造两个精品形象店“桃源货栈”推广农创、文创产品;开办桃瑗民宿学院,举办各类经营技术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子矜染坊传承传统草木染技艺,让游客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蛙声十里、休休堂亲子民宿综合体开辟“国学馆”,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陶艺、棋艺、书法字画的独特魅力;王家村“山里猫居”民宿举办周末音乐会,让游客在乡间晚风中倾听民谣音乐。茅塔精品民宿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带动了当地群众收益持续提高。2019年,山里猫居营业额达130万元,桃源人家营业额达200万元,回头客增加了三成。
党建引领,提升发展成色
在全乡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的道路上,该乡始终突出党建引领,把党建品牌打造成推动全乡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全乡10个村支部,陆续平稳调整新任了9个支部书记,10个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0岁;每村干部按5+2模式配备,5名村“两委”搭配2名年轻后备干部,定期考核、依规选聘,不断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该乡坚持强基固本工程总抓手,突出村党组织治理能力强化提升行动,在全乡推行“中心户长”制度,建立以“支部书记+2名“村两委”→中心户长→10户群众”为主体的三级组织架构,“中心户长” 带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综合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成为群众身边的“监督员”、“宣传员”、“服务员”,为民服务水平和工作实效不断提高,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以上,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东沟村中心户长周辉表示:“我联系的十户都在村上景区内务工,他们对景区的发展有不少想法。我把他们的想法反馈到村上,开会时他们的建议就能在会上被讨论。村级事务管理的参与感更强了,大家关心的事从自己的小家庭变成村集体这个大家庭,在村上做事也更有干劲!”
如今,茅塔乡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吃上了“旅游饭”。
干部、群众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认可度、参与度、支持度前所未有、大幅提高。近三年,茅塔乡累计旅游接待160万人次,景区农户商贩节假日平均营业收入达2000元/天,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