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以武汉之“强”重新定义武汉之“大”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7日10:04 来源: 长江日报

国内城市以“大”闻名的,唯有大上海和大武汉。

大武汉因何而“大”?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这座以“大”著称的城市,正在进行新的思考与努力。

上一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旗帜鲜明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强化龙头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4日,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加快推动‘大武汉’向‘强武汉’迈进,努力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做出贡献。”

大武汉之大,不只在于地域之大,还在于实力之强,产业之强,创新活力之强,在“强”中见“大”。

在收官“十三五”、踏上新征程的节点时刻,从“大”武汉迈向“强”武汉,由武汉之“强”重新定义武汉之“大”,既是党中央和省委的寄望,也是武汉发展的内在要求。

■ “强武汉”必然是综合实力高地

从经济规律看,中心城市成为资源要素“洼地”,才能成为综合实力“高地”。

12月6日,全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召开。此前,2020世界区块链大会(武汉)、2020武汉数字贸易大会、第29届中国食博会、中国首届“5G+工业互联网大会”、2020年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第21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疫后重振以来,武汉的大事盛事接踵不断,人气不断高涨。

这些盛会,从深层次看,正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持续聚集,是注入一座城市体内的“真气”。

“武汉的问题并非一城独大,而是大而不强”,各类资源和要素是重要推动力量。

唯足够强,才能担负起各项国家使命。武汉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正全力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对城市综合实力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多项国家战略叠加聚焦,既是政策机遇也是责任使命,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强起来的路径。

唯足够强,才能更好“一主引领”。武汉强则湖北强,资源要素的聚集,是为了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8月,历经12年建设,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终于画“圆”贯通。从此,一线串起黄石、黄冈、咸宁、嘉鱼、洪湖、仙桃、天门、汉川、孝感、广水、麻城、红安等20多个地、市,城市圈内所有地、市均可在15分钟内上高速,环线任何两个相邻地、市均可在30分钟内抵达。交通路网的织密和完善,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好条件。

■ 武汉要强,产业必须强

“强武汉”从何而强?

本月,武汉四环线将主线贯通,这条飞驰在城市周边的环线,一线串联起“光谷”“车谷”和“网谷”,而在“比学赶帮超”活动中,位于武汉东北郊的“星谷”惊艳亮相,这些新兴产业,大大刷新了人们对武汉城市气质的印象。数据显示,武汉的“光芯屏端网”产业全面拓展,规模近万亿元,“中国光谷”正全力向“世界光谷”挺近。与此同时,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支撑起武汉经济新的成长极。

“强武汉”既要做大总量,也要做强产业。支柱产业是撑起一座城市的“钢筋铁骨”。过去标志大武汉的青山钢、汉阳铁,如今被“光的谷”“芯的城”悄然代替。产业转型升级的背后,这座城市向着更高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奔去。

武汉要强,产业必须强。面向未来,武汉的思路很清晰:将实体经济作为立身强市之本,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集中于发展数字经济、头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全力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 科技创新:强武汉的“棋眼”

“强武汉”从何处强?

12月3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武汉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

5年来,武汉地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129项,居副省级城市前三名。中国第一根光纤、多项国际电信标准、中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诞生在武汉。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在国家新征程中,“创新”被放到了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科教重镇必须担起的时代使命。

10月,武汉车谷迎来院士刘经南的工作站,这是“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结出的硕果。今年以来,由47名院士、37名专家引领光电子、人工智能、数字、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电磁能、氢能、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等十大高端产业集群。这一计划指向非常明显,就是要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培深培厚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

仔细梳理武汉疫后重振系列布局和关键落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唱主角,5G、工业互联网、北斗、区块链、数字、云等成为关键词,相关产业链及生产要素迅速集聚。

疫后重振以来,武汉密集出台政策,鼓励新业态新模式,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让科技实力成为撬动“强武汉”的支点。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变量,作为发展全局的核心支撑,武汉大有空间,也势在必为。

长江日报记者鲁珊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