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孝感快讯

云梦湖边村:三大改变,夯实脱贫之基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4日19:36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左砚文 鲁伟龙 黄菲 通讯员谢庶麟)12月19日,记者走进云梦县伍洛镇湖边村,眼见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大小沟渠纵横交错,村民房屋前后干干净净,扶贫产业项目欣欣向荣。

湖边村的农田都种上了作物。鲁伟龙摄

“以前,我们村不是这样的,白天出门一身泥,晚上到处黑灯瞎火,沟渠里臭气熏天,环境差得很。”湖边村党支部书记朱金田介绍,云梦泽地势低洼,湖边村又是低洼中的低洼,下雨就淹,天晴就旱,是个名副其实的“水凼子”。

2015年,孝感市委宣传部牵头的市直扶贫工作队入驻湖边村,和村“两委”一起修沟建渠、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扶贫产业,带动村民和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湖边村村委会。鲁伟龙摄

党建引领,建强村级组织体系

湖边村是云梦县41个贫困村之一,全村438户1876人,其中,党员48名。过去,该村班子成员年龄偏大、群众工作难以开展、村容村貌脏乱差,是有名的“软弱涣散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扶贫工作队首先从组织体系入手,帮助该村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三级网格体系,将全村化为4个片区,成立4个党小组,并设立党员中心户,把党组织末梢延伸到农户家里。

“以前村‘两委’班子5个人事干不完,现在4个人干还很轻松。”朱金田介绍,村里有什么事,他都能及时掌握,不用再挨家挨户跑。

村民有规约,村务有监督,妇女有议会……湖边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环境卫生协会、志愿服务协会等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朱金田说:“监督委员会的成立,给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减少了很多麻烦,真的是好帮手。”

如今4米宽的贺程渠。鲁伟龙摄

精准施策,修沟建渠改变“水凼子”

“一下雨就淹,一天晴就旱。”湖边村由于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外排。三条主渠道年久失修,淤泥堆积,流通不畅。村民种田效益不高,积极性也不高,索性让农田荒置,外出打工。

“全村2300亩农田面积,三分之一是荒地。”朱金田说。

2015年,扶贫工作队队长李传国在湖边村走访调研发现,村里致贫的根本原因是水患问题:“要致富,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扶贫工作队先后帮湖边村整合各类资金47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7个,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

打通主渠道。3条主渠道,均从卢黄渠引水,穿村而过,全长约4公里。工作队帮助湖边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对3条主渠道进行清淤、硬化。同时,硬化疏通主渠道支流,完成12口当家塘的清淤,让水进得来也出的去。

另外,该村兴修农用灌溉机井,难以引水灌溉的地方,修建了10口井;进行农村电网改造,规划电网设计,立起一排排电杆,确保旱季泵站抽水灌溉。

“如今的湖边村,路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李传国说。

湖边村扶贫车间。鲁伟龙摄

调整结构,扶贫产业蓬勃发展

2015年以前,2.5米宽、不到1公里长的泥巴路是村里唯一的进村路。“路比较窄,路面破破烂烂,生产资料进不来,粮食也出不去。”李传国说。

为了解决路的问题,工作队对通村通湾道路进行硬化拓宽,水泥路增加到12公里,基本实现了湾湾通、户户通。

路变好了,越来越多的人回村发展,朱金田就是其中一位。2012年,他在大冶承包了1600多亩地,种植优质稻。看到家乡基础设施的变化,他立马回到村里,流转了110亩土地,成立金田家庭农场。

过去,湖边村种植模式单一,一年只种一季晚稻,土地闲置严重。

“与糯稻相比,晚稻周期长,管理成本高。”朱金田说。

工作队咨询农业专家,决定引进“红糯一号”糯稻品种,推广“糯稻+油菜”种植模式。

“仅一季糯稻,每亩可增产300多斤,每斤价格高出3角到5角。”伍洛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刘水柏说。

“村民不敢尝鲜,我们带头干。”在朱金田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在该种植模式下,村民5月至8月可种植糯稻,10月至来年5月可加种一茬油菜,因为“一份地挣两份钱,划算”。

水稻合作社。鲁伟龙摄

沟渠通畅了、路修平整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村发展产业。

湖边逐渐村形成了水产养殖、糯稻和油菜种植、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村级产业,注册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3个、公司1家、家庭农场8个,建设了电站容量为39.27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村集体年收入从零增加到10余万元。

【责任编辑:鲁伟龙】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