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一艘长江渔船被博物馆收藏 武汉水生生物博物馆将修复陈展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8日07:44 来源: 长江日报

江夏金口封存的渔船。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摄

水生生物博物馆收藏渔船证明。

水生生物博物馆里长江十年禁渔专题。

长江日报记者潘璐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潘璐 通讯员黄敏)1月7日,在东湖畔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一艘木质渔船摆放在院子里,散发着浓浓的桐油味道。博物馆馆长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从去年12月中旬渔船被运到博物馆,已经进行了数次修复,争取在近期对外展出。

2020年7月1日零时起,武汉市正式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渔船被拆解,渔民上岸再就业。截至2020年11月中旬,620艘渔船已经拆解583艘、集中封存20艘、另作他用17艘。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张先锋看到这个消息坐不住了,他迅速联系了武汉市禁捕办,提出博物馆想收藏一艘渔船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市禁捕办的大力支持,经过一系列审批操作,去年12月中旬,张先锋馆长在江夏区封存渔船的仓库里,找到一艘木质渔船,把它运回了博物馆。

张先锋馆长认为,由水生生物博物馆来收藏一条渔船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早在2006年就建议长江十年禁渔,在博物馆里有一个专设的曹文宣院士与长江十年禁渔展区。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很多研究人员都是研究长江鱼类的,十年禁渔和水生生物的保护息息相关。

“收藏一条渔船,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从科学研究的维度来看,科学家提出的宏大的十年禁渔建议被接受、被采纳,渔船可以作为展示这一事件的载体,是科学家用研究成果支撑国家重大决策的一个好见证。从长江大保护的角度看,不再江上捕鱼的渔船也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见证。最后从保护渔猎文化的角度来看,捕鱼这个行当暂时没有了,渔船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代表,也要被保存下来。”张先锋馆长说。

在江夏区封存的渔船中,张先锋馆长从十几条渔船中挑出了这艘经典木质捕鱼船,船主人是金口花园社区(原八一渔业队)的彭定华。记者在金口采访时,他已经在青山区某小区当起了保安。副船主、彭定华的父亲彭运香依旧生活在金口。73岁的彭运香告诉记者,渔船的年数是多少,他真记不清了,因为船牌是隔几年就换新,所以最早的船牌是哪一年已经无从考证,反正是他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条船了。这艘木船特别好用,不漏水,别家都换钢制船了,他家依旧用这艘木船捕鱼。彭家父子两个人一条船,一直在长江上捕鱼,年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攒下三四万元钱。后来父亲年纪大了,长江的鱼也少了,两人都隐隐觉得,捕鱼不再是长久之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没舍得换钢制的船。

没有想到禁捕是如此的雷厉风行。“虽然我们支持禁捕,渔船的补偿款和我们的社保都及时到位,但心里还是舍不得船和江。以前,渔船就是我们的家。虽然小,但上面真是什么都有呀。有舱门,舱门还有门栓。渔船的篷子是竹篾编织的,给我们这些水上人家遮风挡雨,破了我们及时修补,就像现在人装修房子一样。”彭运香感慨道。记者告诉彭运香,他家的船以后可以去博物馆看,他说:“那好呀,到时候趁我走得动,一定和儿子去看看。”

木质渔船被运到水生生物博物馆后,已经开始了首轮修复,木质破损的地方需要补,船整体需要重新刷上桐油才能保证防水性。等全部修复完毕,就可以放入展馆展出。

据武汉市禁捕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集中封存的20艘渔船将用于展览等用途,另作他用的17条渔船多是比较新的钢制船,经过严格的审批转成护渔巡护船。金口花园社区书记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想申请一艘封存渔船,放在社区的文化广场上,还配上渔网、鱼钩,让年龄大的退休渔民可以“怀旧”,也告诉来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居民曾经以在江上捕鱼为生,现在支持长江大保护,让自家的“物件”变成了历史。

曹文宣首倡长江“十年禁渔”

从2006年开始,长江“十年禁渔”政策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提出要实行长江“十年禁渔”,他通过学术报告会、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建言献策。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长江“十年禁渔”制度。

“我国作出长江‘十年禁渔’的决定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曹文宣坦言,曾经还有渔民给他写过联名信,直言“十年禁渔”将断了他们的生路。

曹文宣说:“我了解渔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但是竭泽而渔对他们来说也并非好事。中央和地方政府花了很大力气,做好退捕渔民的安置工作,希望上岸后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