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78岁非遗传人耗时3个月制作篾编中山舰 捐赠给中山舰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9日07:12 来源: 楚天都市报

78岁非遗传人制作篾编中山舰

前后耗时三个月 捐赠给中山舰博物馆

篾编中山舰

捐赠合影,手拿证书者为朱汉生

□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皓

78岁的朱汉生是江夏区非遗技艺篾编传承人。去年10月开始,他耗时三个月,制作了一艘全篾中山舰,年底即被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收藏。该馆从去年10月开始闭馆改造,拟于本月26日恢复开放,大家可以参观这个全球唯一用全篾编制的中山舰模型,在感受国防教育、爱国情怀和抗战精神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非遗篾艺的魅力。此前,武汉举办的世界军运会开幕式上的“草把龙”,也是朱汉生所扎。

篾编中山舰花了三个月

船身、船舱、烟囱、指挥室、火炮……当这个长约1.8米、宽约0.4米的全篾制中山舰模型展现在眼前时,你一定会惊叹它的惟妙惟肖,自然会心生感叹,这得要多好的篾技?花费多大的功夫?

“没有金刚钻,哪敢揽瓷器活?制作这个篾编中山舰,确实花费了我的一番苦心!”昨日,江夏区金口街非遗传人朱汉生向楚天都市报记者介绍创作过程时,不无感慨地说。

78岁的朱汉生,16岁时为了谋生,开始学习篾匠手艺,编制竹篮、簸箕、箩筐、筷篓等卖钱。

“光是劈篾这一项,就难倒了很多人。”朱汉生说,这项工作必须经过无数次上手实践,忍住竹刺千万次扎进皮肤的疼痛,才能熟练掌握。

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口人,朱汉生对在当地打捞出水的一代名舰——中山舰充满了感情。去年10月,他多次前往中山舰博物馆考察,多角度拍摄了中山舰的构造及细节,托儿子从乡下砍回竹子后,便开始动手劈篾,一心投入了篾编中山舰的创作中。

“每天至少要制作四五个小时。”朱汉生说,最初在船体的各个部件比例上不好掌握,比如船舱做大了,其他部件就放不下,后来改小了船舱,整个比例又不协调。船体以及上面的许多构件,都是需要反复打磨,最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就这样,从去年10月开始,到去年12月中旬结束,朱汉生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全篾中山舰的制作,赠送给了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博物馆收藏“全球唯一”

“这是一件难得的藏品,可以说是全球唯一一件。”昨日下午,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馆长何志林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他2019年调到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后,听说金口当地的朱汉生老人是“采莲灯”武汉非遗传人,“采莲灯”就是篾制品,朱汉生老人的非遗篾技,令人景仰。他看到博物馆里铁质、纸质中山舰模型都有,心想:能否收藏一个篾制的中山舰模型呢?

朱汉生的儿子朱立新和何志林以前是战友。一次聚会上,当朱立新听到何志林的想法后,没敢一口答应,因为他知道,全篾制作中山舰,工艺太过复杂。“当时我先征询了父亲的意见,怕他不愿接这么难的活。”朱立新昨日说:“没想到父亲十分爽快地答应。”

“开始做的第一个模型,并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何志林告诉记者,去年11月,听说朱汉生已经做好了模型,他就前往朱老家中查看,发现船舰的外形不是很满意。另外,甲板上的指挥室、大炮筒等部位都是用的替代品,并非全篾制品。

听了何志林的建议后,朱汉生投入了第二次创作。又花了两个月,这才制作出了全篾中山舰模型。去年12月20日,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为朱汉生老人举行了隆重的捐赠收藏仪式。“中山舰作为一代名舰,展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制作篾编中山舰模型,不仅是为了展示非遗篾编技艺,更是为了让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谈及创作初衷,朱汉生动情地说。

据何志林馆长介绍,该馆从去年10月15日开始闭馆维修,预计本月26日恢复开放,“届时邀请广大市民朋友来馆内亲眼观赏这件难得的全篾制作的中山舰,不仅可以用作国防教育,体现爱国情怀和抗战精神,也能让参观者体验到非遗篾艺的魅力。”

军运会“草把龙”出自他手

朱汉生的手上,结有厚厚的一层痂。

“除了被篾扎伤以外,刚收割的稻草叶子也很锋利,一不留神就被割伤。”朱汉生说。

朱汉生被稻草叶划伤,都是为了“草把龙”,这个让他无法忘却、不舍遗落的乡愁。

“草把子龙灯年年有,玩灯的小伢不怕丑。”朱汉生回忆,几十年前自己还是个幼孩时,每到春节,湾子里的大孩子们会用草把扎成龙的形状,围着村子欢舞,每到一户村民家,村民都很高兴,有祈福祥和之意。

随着时代的变迁,“草把龙”传统民俗技艺逐渐失传。2007年,朱汉生开始研究已失传的“草把龙”。

凭着记忆,他开始一次次试验,他在自家小院试着扎草把龙,不是尺寸大了装不进去,就是小了合不拢,要不龙身太长、手柄孔太大、形态不优美等等,总是不满意。

好不容易还原得差不多,他又想,这么长一条草龙,能不能像弹簧一样自如伸缩?

一天,朱汉生饭后见老伴洗碗,老伴把一个个碗摞在一起,“这不就变短了嘛!”朱汉生灵机一动,立马跑到院里开始扎铁丝,把草把扎成像碗一样,上宽下窄就能摞在一起了。经过反复试验,调整铁丝大小和角度,终于复原了他心中的“草把龙”。

2007年4月,朱汉生在金口组建了一支文艺队,表演“采莲船”“草把龙”等金口和汉派传统文化节目,让更多人了解汉派文艺,让曾经失落的技艺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

“这条龙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朱汉生说,为了将“草把龙”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把传统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表演,他对“草把龙”也进行了创新和改进,14名舞龙队员扛着14节草把藏到舞蹈演员身后,悄悄地将草把间的铁环相扣,当锣鼓声再次响起,草把已和龙头龙尾相连,组成一条栩栩如生的草龙,随着音乐舞动,如同活了一般上下翻腾……

2018年和2019年,《草把龙》连续两年获得武汉市舞龙大赛金奖;2019年10月18日,更是作为军运会开幕式暖场节目,登上了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