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宁报道(通讯员 刘金艳)1月9日,咸宁市中心医院的对口扶贫点——通山县慈口乡西陇村里,来了一群“白衣客人”,乡亲们得知消息后,纷纷前来咨询。这些“白衣客人”的带头人便是李佳。
(图为李佳在慈口乡西陇村义诊)
“咸宁是我家乡,能够支持家乡医疗一直是我的心愿。从教多年,到基层参加临床工作也是机会难得。”李佳本是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博士,在该校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0年9月,他主动申请,作为第九批湖北省博士服务团成员,到咸宁市中心医院挂职,任该院副院长,重点分管中医科及科研工作。
从三尺讲坛到临床一线,李佳带着一名党员、医者、学者的初心,主动担使命,回到家乡投身基层医疗实践。他说,要用心当好桥梁,做好纽带,在服务基层医疗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搭起医患健康桥
丁女士(化名)是李佳在咸宁接诊的患者,说起这位年轻的专家,丁女士赞不绝口:“扎了一次针灸,他就治好了我的老毛病,特别开心我找对了一个好医生。”丁女士说,她患有肾病多年,身体虚弱,受凉落下胳膊疼的毛病。
“疼了七八年,找过不少医生,都没用。这一两年疼得厉害的时候,半夜都睡不好觉。”丁女士得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来了一位精通针灸的新专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就诊。
第一次扎针灸就效果明显。李佳采用“远近配穴”的方式,在丁女士背部、手臂取穴施针,当天患者就反馈疼痛消除。
“她患的是风湿痹症,针灸是治疗的良方,用对方法,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李佳说。
短短3个月时间,李佳就诊治类似丁女士这样的疑难杂症20余例,接诊病人超过300余人次。
搭起百姓连心桥
1月9日,李佳邀请省博士服务团的专家们到市中心医院的对口扶贫点——通山县慈口乡西陇村义诊,这已经是李佳3个月来第4次到扶贫点义诊了。
李佳表示,“基层医疗力量薄弱,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搭起一道桥梁,让博士服务团的专家深入基层,服务百姓,同时提升村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村民何女士听说有省里的专家来义诊,连忙打电话喊丈夫回来看病。“我们小地方去看一趟专家不容易,这个活动好,省里的专家到了家门口,还免费看诊。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举办。”何女士说。
市民吴女士也是义诊的受益者。“我患甲减后,因服药原因,常觉得胸闷气短。心脏就像‘天气预报’,一遇变天就不舒服。”吴女士是一名教师,讲课常常喘不上气,动辄汗如雨下,身体不适影响到工作。
在一次义诊中,吴女士找到李佳看诊,李佳诊断其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对症开了一剂膏方,服用一周后,吴女士的情况明显改善,说话中气足了,胸口也不闷了。
挂职以来,李佳已牵头组织博士服务团在医院、村镇开展义诊5次,惠及群众500余人。
(图为李佳接诊现场)
搭起学科建设桥
中医科在市中心医院这样的综合医院里,一直是存在感相对较弱的科室。“刚到市中心医院时,就对中医科进行了了解,感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李佳说。
了解到中医药在咸宁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近年来重视中医科室的发展,更加坚定了李佳加强中医科学科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依托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的高校资源,借助博士服务团的专家资源,将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引到咸宁来,助力市中心医院甚至咸宁的中医事业发展。这是我挂职期间重点要做的事情之一。”李佳说。
他积极对接湖北中医药大学专家来咸坐诊;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此外,还积极筹备湖北中医药大学王华教授岐黄学者工作室建室工作。
除了引入优质资源,李佳重视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临床中的教学教研。每月至少开展1次全院科研汇报工作、1次科室临床经验交流。他主动对接其他科室,开展会诊、病例交流等,提升科室的医技水平和影响力。在临床工作中注意传、帮、带,利用空余时间开展临床教学讲课,开展新技术、疑难病例讨论,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他从教多年的经验特长,带教医学硕士生。
“在平时工作中,李院长常常以身垂范,手把手地带教科室同事,大家都感觉受益匪浅。”中医科副主任傅勃说。
搭起中医文化桥
到门诊坐诊,到基层义诊,开展临床教学,开展学术研究……挂职3个多月时间,李佳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挤出时间,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在中国源远流长,尤其在治未病,治疗慢性疑难杂症时有奇效。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有助于提高居民健康素养,让这一民族瑰宝更好地服务民生。”李佳说。
他借助媒体平台,发布中医药科普知识,开展中医药讲座,组织举办“11·7膏方节”等活动。尽己所能让中医药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生根发芽,惠及更多百姓。
“选派博士服务团到基层挂职服务锻炼是国家支持基层医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培养锻炼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李佳说,“有幸成为博士服务团的一员,有幸服务家乡基层医疗,我一定会担起桥梁纽带的责任,不遗余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