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强烈信号,湖北“三农”干部、专家、企业家倍感振奋,畅所欲言——书写乡村振兴“湖北答卷”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3日09:07 来源: 湖北日报

2月22日,两台大型喷雾机正在当阳市草埠湖镇楚湖村的麦田进行叶面追肥作业。今年,当阳夏粮种植面积约35万亩,连日来,当地抢抓晴好天气,出动农机给小麦、大麦、油菜等农作物进行叶面追肥和防病害作业,以确保夏粮丰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魏茜 摄)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第18次聚焦“三农”。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万多字的中央一号文件,擘画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如何有机衔接?农业农村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举全省之力书写湖北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湖北“三农”干部、专家、企业家畅所欲言。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肖伏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中央一号文件摘要】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肖伏清表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三农”抓“三农”,从历史维度来找准“三农”方位和工作靶心,增强“三农”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落实到农业农村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湖北是农业大省,在全国“三农”总体格局中地位重要。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5.8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粮食实现丰产,连续8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稳住了农业这个“基本盘”,守住了农村这个“战略后院”。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肖伏清坦言,要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落实到位,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严考推动实干,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肖伏清称,新征程新阶段新任务,摊子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既要抓“农内”,又要抓“农外”,要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和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统筹做好发展与安全、结构与规模、生产与建设的关系,做农业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和联系服务农民的贴心好手。同时,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让乡村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中共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中朝

【中央一号文件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

“县委书记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作为一名山区县的县委书记,蔡贤忠深感要对标中央一号文件,把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部署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要站在“两个大局”高度,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继续坚持和完善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口协作、定点帮扶、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工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一手抓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对现有帮扶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研究、优化调整,逐步实现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房县将紧紧围绕黄酒、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片区,做大全县特色产业规模。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品牌化战略,把房县香菇、房县黑木耳、房县黄酒3个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闻名全国的知名品牌。

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先行区。

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回归创业、回乡就业和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农村集聚。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阎占定

5年过渡期“扶上马、送一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中央一号文件摘要】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阎占定表示,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探索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如五级书记抓脱贫的领导体系,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组织领导、驻村帮扶、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的责任链条,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等,这些好的工作方法和制度,值得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产业发展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阎占定认为,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继续帮扶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将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阎占定称,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后,相对贫困还将长期存在。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坚持现行主要的减贫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十分重要。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及时精准实施帮扶。推进脱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为少数特殊困难群众兜牢社会保障底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黄漫宇

让消费马车“跑起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中央一号文件摘要】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农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空间。”黄漫宇表示,农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可进一步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

黄漫宇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农产品因季节性强、生产规模小且生产分散等原因,导致运单成本较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优化消费环境,不仅能提升农产品上行效率,还有助于工业品顺利到达农村市场。”

“随着仓储保鲜、冷链运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展冷链物流,可以有效降低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助力农村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消费马车‘跑起来’。”黄漫宇称,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各地应该抢抓政策机遇,因地制宜制定和发展旅游产品、特色农产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省农科院副院长游艾青、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

“米袋子”“菜篮子”不能受制于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祝华 通讯员 杨文

【中央一号文件摘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

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到中央一号文件,反复提及种子和耕地问题,都是国家重视粮食安全的具体表现。如果种业发展不能及时补上短板、耕地保护不能落到实处,‘米袋子’‘菜篮子’就可能受制于人。”游艾青说。

当前,种业发展存在核心技术创新待加强的问题。游艾青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着眼长远、正当其时。同时,要加大对种源“卡脖子”技术研发投入,给予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充分支持,引导企业和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科学家主攻创新、企业家紧跟市场,各显其能。

“坚决守住耕地红线。”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主要保障稻谷、小麦、玉米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过去,耕地“非粮化”主要针对永久基本农田,现在将一般耕地纳入管理,明确种植品类,进一步保障耕地红线。

省社科院农经所所长邹进泰

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孟静

【中央一号文件摘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

“乡村要振兴,必须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秉承全产业链发展的战略思维,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邹进泰说。

湖北是农业产量大省,粮油、生猪、蔬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中,存在龙头不强、品牌不亮、融合不深、精深加工不足等短板。”邹进泰建议,湖北应补齐农业产业链短板,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形成全产业融合、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的农业新发展格局,推动湖北从农业产量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

要做精优势产业,围绕十大特色产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纽带,实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做大新型主体,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支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改造和引进应用;做强示范园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引领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做优强势区块,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做响知名品牌,让“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家喻户晓。

省林业局生态修复处处长杨杉、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张大维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刘澍森

【中央一号文件摘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杨杉说,近年来,我省按照“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无路不荫、无村不美”的目标,全面打响国土绿化总体攻坚战,大力推进山区绿化、平原绿化、城市绿化、乡村绿化、通道绿化,有效拓展城乡绿化空间,生态承载能力稳步提升。

“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新建国家森林乡村200个,采取整村推进、连片绿化的方式,建设一批“房前有果、屋后有林、四季有景”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面子”漂亮,“里子”也不能脆弱。张大维称,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是关键所在。”张大维说,教育上,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医疗上,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董事长陈世贵、远安县瓦仓谷香公司负责人汪宗平

壮大特色产业“龙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黄海涛 朱灿义

【中央一号文件摘要】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

“一号文件让我们这些搞农业企业的信心倍增。”汪宗平介绍,远安瓦仓米曾是皇室贡米,后来由于种植规模小而杂乱,品种、品质层次不齐,一直走不出深山、卖不出好价。前几年,企业苦练内功,优选品种、严格把关品质、精深加工,让瓦仓米在市场上“越来越香”,去年实现产销两旺。今年,公司将优质稻种植核心基地扩大到2万亩以上,力争优质米产能达每年4万吨。编制“瓦仓大米”种植标准,建成5个现代化集中育秧基地、1个大型物流基地、4个低温仓储和标准化仓储设施,全力打造瓦仓米农业产业园。

“土老憨”从一个乡村小作坊,发展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村三产融合示范企业,“掌门人”陈世贵感触颇多。

十几年来,集团扎根柑橘产业,突出创新驱动、深化利益联结、坚持三产融合,深耕柑橘精深加工,打造柑橘全产业链。据介绍,企业年加工柑橘鲜果5万吨,年酿造橘醋原浆、橘子醋、陈皮酱油、陈皮料酒、陈皮豆豉等系列产品2.5万吨,将一颗柑橘“吃干榨尽”。

依托“百强县市”和“柑橘之乡”综合优势,“土老憨”建成国家柑橘公园,覆盖两个乡镇柑橘产业基地10万亩。“继续立足宜都特色柑橘产业,做大做强。”陈世贵说。

中央一号文件的“干货”

设立衔接过渡期: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大对脱贫县乡村振兴支持力度。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

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

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

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责任编辑:郭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