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与社区群众互动交流。 (图片由太和医院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馨
编者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今年的全国两会,有着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过去一年,来自湖北的代表委员们如何立足岗位,在一线贡献力量?如何履职尽责,了解民情、传递民意?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全省各地采访部分代表委员,推出“代表委员履职故事”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月20日至21日,十堰市太和医院召开2020年度职工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代表、该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在会上作报告,提出医院“十四五”规划、2035年发展目标。
“国家的大规划引领着我们的小规划,要让更多民情民意体现到大、小规划中。”罗杰说,将把全院干部职工以及患者群众的心声,带到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
半年建成区域性应急救治中心
2月20日上午,太和医院西苑院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利用抗疫国债项目资金建成的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十堰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传染病救治楼已正常运营。
该救治楼共有6个病区、负压病床224张,是建成时省内负压病床最多的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要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罗杰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一直激励着自己。
罗杰介绍,去年4月,十堰市为加快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将十堰市西苑医院与太和医院合并,按照国家传染病防治标准,建设总面积约9100平方米的十堰市传染病救治楼,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和区域综合医疗卫生中心。
与时间赛跑,罗杰辗转于医院、市直部门、施工单位之间,出会场、下工地,搞座谈、做调研。
去年10月29日,崭新的传染病救治楼建成投用。
“平战结合!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辐射范围大的地方公立医院,加大投入,建设区域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看着救治楼拔地而起,罗杰很欣慰。
让群众看病少跑腿少花钱
如何让普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补齐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管理的短板?
带着问题,身为人大代表的罗杰经常深入社区走访。
他发现,作为公共卫生体系中最基层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存在服务功能不明确、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能力不足、卫生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一些群众健康意识不强,健康素养不高,不注意疾病预防等,易导致小病拖成大病,治疗成本增加。”
从去年开始,太和医院实施“强基护健”工程,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与基层紧密型社区医院联合体建设,实行人才共建、信息互通、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一体化管理机制,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便捷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
2月20日,在十堰市太和医院源园社区医院,记者看到,这里不仅能提供专家坐诊、小儿推拿等特色服务,还拥有先进的放射科诊疗设备,诊断结果通过网络可“直通”太和医院专家。
“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让社区患者家门口就医,少跑腿、少花钱。”罗杰表示,目前太和医院已和源园社区等9家社区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
“全心全意守护每一个生命,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全心全意服务每一名群众,是人大代表的使命。”罗杰表示,今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将就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进一步提出建议,包括均衡布局省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力推进医疗资源下沉、激励医疗人才扎根基层、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应急知识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