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馆内,00后大学生通过电子屏触摸革命历史。
“初心百年——荆楚大地的追寻”全媒体报道小分队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前。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即返回湖南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80年5月20日,邓小平在北京题写“八七会议会址”馆名。
跨越百年的初心对话
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过的历次会议,没有哪次会议召开时的环境像八七会议这样险恶,没有哪次会议的气氛像八七会议这么紧张。
在历史转折的危急关头,它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用短短一天的时间,决定了党和革命的前途和命运。
“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会上,毛泽东提出的这一经典论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响亮口号。
“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这样评价八七会议。
94年过去,位于武汉市鄱阳街139号(当时为三教街41号)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成为一段凝固的历史。今年2月,湖北日报“初心百年——荆楚大地的追寻”全媒体报道小分队6名00后大学生来到这里,追寻那个年代同龄人奋斗的足迹与初心。
毛泽东会上七次发言——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7年8月7日,武汉一栋俄式公寓二楼,一场紧急会议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召开。
楼外,敌特巡视、残忍杀戮。楼上,门窗紧闭、唇枪舌战。
中国革命未来如何?该走向哪里?该怎么走?一群平均年龄20余岁的青年,内心燃着一团火。
“国民党问题在吾党是很长久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未解决……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我认为这是一大错误。”听完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的报告后,34岁的毛泽东第一个站起来,一口气讲了中国革命存在的国民党、农民、军事和组织等4个问题,有理有据、毫不避讳。
当时,中国革命形势跌入谷底,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共产党却没有掌握一支能反抗的有力武装。
一组数据触目惊心:从1927年3月到八七会议后的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
局势骤然巨变,下一步怎么走?
这个问题急迫地摆在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前,与会者神情严肃。
“以后要非常注重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展厅里3D幻影成像传来毛泽东铿锵有力的湖南话。6名00后大学生驻足观看当天的会议情景。
“早在1927年初,毛泽东在实地考察湘潭等5县的农民运动之后,就指出了革命的暴力性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馆长曾宪松介绍。
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这一观点,无疑是对中国革命理论和斗争方式的巨大突破。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武汉大学00后大学生柳泽荫说,毛泽东以实践为指导,对中国革命进行了把脉问诊。
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前后发言达7次,次数最多。
“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忠诚,信仰,激情,执着,担当,救人民于危难之中,身负千钧、不辱使命。”武汉大学00后大学生毛子玉说。
邓小平七忆八七会议——
与毛泽东相识并受其思想影响
1927年8月7日,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时任中共中央秘书的邓小平奋笔疾书。
23岁的他第一次参加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是这次会议唯一的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安保和会议记录。
中央委员罗亦农支持毛泽东的观点说,党不注意夺取政权的武装,上海、湖南都是半途而废,这是非常错误的。
中央委员任弼时发言说,党无土地革命的决心,未明白要土地革命才能引革命于新时期。
坐在角落里的邓小平一一记录。会议从早开到晚,他手写了整整20余页。
展橱中,这份泛黄的《八七会议记录》还原了当时的唇枪舌剑,字体清秀、记录清晰。
“经历一波三折,紧急会议一推再推终于召开,代表们珍惜每一次发言机会,争先恐后、直抒胸臆。”报道小分队成员、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代保平说。
与八七会议会址一街之隔,是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1927年7月12日,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5人在此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并确定3项重大决策: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举行湘鄂粤赣4省秋收暴动,召开中央紧急会议。
“中央紧急会议就是后来的八七紧急会议。”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袁钢介绍,会议原定7月28日召开,由于当时白色恐怖严重,交通不便,代表难以聚齐,一直到8月7日才举行。
“为保证会议绝对安全,会议代表有20多人,分3天3批由党内交通员带进去的。”1980年7月邓小平考察武汉时回忆,会议开了一天一夜,极为紧张,开会时甚至连门也不能开,进去了就不能出来。
对于八七会议,邓小平有特殊的情感。他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七次回忆八七会议。
“正是通过1927年武汉‘八七会议’,时年23岁的邓小平与毛泽东相识并受到毛泽东的思想影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的《邓小平传(1904-1974)》中写道。
“最中心的是武装斗争,没有坚强的武装斗争作核心,其他一切都困难。”在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中,邓小平多次强调,只有武装斗争能够打开局面,只有武装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在革命最危急的时刻,年轻的共产党员们不畏牺牲,以巨大的决心与魄力,走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新道路。” 湖北经济学院00后大学生俞雨萱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是激励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动力。
蔡和森之女回忆八七会议——
“父亲一辈希望中国革命迎来转机”
“‘转’是转折,父亲一辈希望中国革命迎来转机。”
2021年2月7日,93岁的蔡转在武汉家中,回忆父亲蔡和森为她起名“转”的原因。
蔡转出生于1928年——八七会议召开后的第二年。
那时,中国革命正迈过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人已在黑暗中高举起战斗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八七会议上,蔡和森严厉批评了党向国民党上层妥协让步的错误,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得到广泛认同。会后,全国各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武装暴动——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赴湖南,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1月13日,中共黄麻特委领导黄麻起义。
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在广西领导发动百色起义。
年关暴动、海陆丰起义、琼崖起义、渭华起义、闽西起义……展区里,全国各地武装起义再现当年的风起云涌。
八七会议的精神传遍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拿起了枪杆子。
到1928年初,党先后发动近百次武装起义。
“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橱窗里的一幅书法作品,遒劲有力。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后,书法家吴兰阶激动地挥毫疾书,将这副对联赠予革命队伍。从此,“红军”的称号开始使用。
初心的力量,坚如磐石。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1927年,夏明翰在湖南参加组织秋收起义。次年3月,他被捕入狱写下绝命诗,英勇就义。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在广州,周文雍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工人暴动。1928年被杀害前,他在狱中墙上写道。
“善抚吾儿,以继余志。”郭亮牺牲前与妻儿书。
字里行间,老一辈革命者拳拳之心令人动容,00后大学生们眼眶湿润,陷入沉思。
“铮铮誓言,壮志情怀。参与革命的同志年龄大多与我们相仿,他们将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奋斗初心,内心坚定,无所畏惧。新中国正是由这样一群有信仰的人铸就的。”浙江传媒学院00后大学生胡宇韬说。
“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不断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抚今追昔,湖北经济学院00后大学生朱昀劼说。
初心一叶 党史故事
中共中央在“赤都”武汉
与八七会议会址一街之隔,是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1927年4月,中共中央完全迁移到武汉。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心脏”,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和重大事情都在这里召开、决策。
为何选址武汉?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记载:“中央应在何地,须视什么是目前党最主要的责任;何处是革命的中心,中央须在何地才能执行党目前这一重要职责。”
当时,北伐胜利进军,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和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被称为“赤都”。
1926年9月起,中共中央陆续抽调大批干部到武汉工作;同年冬开始,中央领导层和中央各部门负责人陆续云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也逐步从上海迁移到武汉。
从1927年4月中共中央完全迁至武汉,到1927年9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两次召开常委会议,决定中央机关迁往上海,整个时间不到一年。
“时间短,但成就显著,中共中央在武汉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馆长袁钢介绍,其间,中共中央组织召开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作出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暴动等一系列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决策。
2016年,复原后的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是目前全国唯一以“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命名的纪念馆。
“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结婚的礼炮吧”——
刑场上的婚礼
八七会议展厅里,一张“刑场上的婚礼”照片引人驻足。
左边是“丈夫”周文雍;右边“妻子”陈铁军,她原名陈燮君,为追求进步、铁心跟共产党走,她改名为“铁军”。
八七会议后,全国各地举行武装起义。1927年10月,周文雍投入广州起义准备工作,陈铁军受指派,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一同参与。
共同的生活和斗争,周文雍与陈铁军逐渐萌发了真挚的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将爱情一直埋藏在心底。
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与陈铁军同时被捕。在狱中,他们不屈不挠,坚持斗争。
1928年2月6日,刑场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决定将埋藏在心底的爱情公布于众。陈铁军向周围的群众宣布:“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
一对革命情侣,就这样慷慨就义。
本版文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本版摄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史料支持:省委党史研究室、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