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芦苇荡走出红军精锐,创建全国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 “湘鄂西精神”星火燎原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5日07:28 来源: 湖北日报

▲在监利市革命历史博物馆,“00后”大学生参观当年工农革命军攻打监利城时的场景。

▲攻打下监利城后,贺龙慰问陈步云等烈士家属。(画作,翻拍于监利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全国仅存的一面“秋收暴动旗”。(复制品,原件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红色柳关历史研究会会长习善和(左一)讲述摆骨亭的由来。

跨越百年的初心对话

从一支队伍几十条枪,到30万群众闹革命;从陈步云高喊“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到4000多名烈士舍生取义;从年关暴动,到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芦苇荡中走出红军精锐之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段血与火铸就的岁月深深镌刻在荆江岸边的湖北监利。

这片红色土地,映照着一颗颗“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滚烫初心。

2月上旬,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00后”大学生组成的“初心百年——荆楚大地的追寻”全媒体报道小分队走进监利,重温1927年至1934年“湘鄂西精神”燃起的燎原之火。

“暴动旗”前,追寻革命火种——

“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这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面“秋收暴动旗”,弥足珍贵。

旗帜的中央绘着一张木犁,上方横写“监利县第一区”,左边写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乡第二组农民协会”。

2月2日,在监利市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任冲从这面“秋收暴动旗”开始,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史。

1927年,中共湖北省委制订秋收暴动计划,将全省划分七个区域,各区成立中共特别委员会,主持秋收起义的各项工作。

9月初,监利县临时县委书记陈步云在剅口南河寺召开了党代表大会,决定将全县划分为四个区:剅口为一区,白螺为二区,分盐为三区,新沟为四区,成立暴动队。

9月10日,剅口第一区80多名暴动队员高举红旗,以火把为号,在陈步云、郭花圃、柳霞丰等人的带领下,打响监利秋收暴动第一枪。

“我明白了,我们党当时的任务就是带领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让大家翻身做主人!”云南财经大学大四学生胡一帆说。

“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习近平总书记说,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武汉理工大学大四学生程里昀说。

“对!”任冲接着讲解,剅口地区秋收暴动的成功,点燃了洪湖岸边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28年1月至2月,贺龙、周逸群抵达监利,召集荆江两岸的革命武装,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9路军,攻打团防据点,镇压土豪劣绅,宣传土地革命,帮助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推动荆江两岸革命斗争迅猛发展。

在工农革命军的鼓舞下,中西部20余县掀起武装暴动高潮,拉开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根据地里,反复诵读烈士豪言——

“留得精神在,教我后辈人”

走过曾受战火侵袭的土地,抚摸曾有红军将士体温的床沿,看着革命志士曾伏案沉思的木桌,所有的记忆都鲜活起来。

“砍头不要紧,革命意志坚;留得精神在,教我后辈人。”在位于监利市周老嘴镇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湖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游萍反复诵读这首革命诗歌。

这是革命烈士崔琪壮烈牺牲前留下的。他的画像旁,还有陈步云、柳直荀等革命先烈的画像。

崔琪,原名崔品炎,1928年组织穷苦渔民、船工和农民参加荆江两岸年关暴动。

有人问他:“你是当地人,好多人都认得你,这回跟贺龙走,别人晓得你红了脑壳,你不怕吗?”

崔琪回答:“跟贺龙干革命,杀尽天下土豪劣绅,我跟定了。别人知道我红了脑壳我不怕,就是要掉脑壳我也不怕!”

同年2月,在贺龙的亲自介绍下,崔琪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他多次圆满完成传递情报、护送同志等任务,率部与敌进行了半年游击战,粉碎了反动派的“清乡”计划。

1929年元月,崔琪被推选为中共监利县委书记。之后,相继担任中共湘鄂西临时省委书记、湘鄂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作为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1932年,敌军十九师“清湖围剿”,崔琪所带领的游击队在磨盘洲被包围。危急关头,崔琪决定背水一战。然而,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队损失惨重。崔琪被捕后,不屈服于敌人的拷问,遭残暴杀害。

共产党人、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的精神,感动、震撼了现场的三位“00后”大学生,他们驻足凝神,在肃穆中沉思。

“革命前辈们留下湘鄂西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任冲说。

摆骨亭旁,红色薪火代代流传——

“我们有责任把这份初心传承下去”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仅监利一地,就有45万名热血儿女参军参战,15万名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英勇捐躯。

鲜血与朝霞同辉,英名与长天共存。

4800多名革命烈士的姓名,被镌刻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还有大批的无名烈士,升华为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融入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在湖北省监利县新近发现大片红军无名烈士墓,这里埋葬着贺龙同志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12000多名官兵的尸骨。”1987年11月11日,刊登于《解放军报》头版的一条消息,揭开了监利西荆河岸边一段血与火的斗争史。1932年“反围剿”时,红三军与10万敌军对垒,大批受伤官兵被运回设在柳关等地的医院,由于缺医少药和根据地沦陷时遭敌军屠杀,1万多名官兵在此捐躯。

这段历史是原解放军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组和湖北省党史工作者在监利走访调查时发现的。这份珍贵的报纸,被保存在柳关革命烈士纪念馆内。

2月3日,在红色柳关历史研究会会长习善和的带领下,采访小分队前往西荆河畔,缅怀这批无名烈士。

河岸边,一座小亭映入眼帘。习善和说,这个亭子叫“摆骨亭”。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群众自发凑钱修起一座砖塔,专门用于收殓烈士骨骸。2020年,因年久失修,当地政府仿造原貌重建。

“这个亭子,倾注着老区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深情。”习善和说,每年清明,不仅有当地群众自发前来祭扫,还有革命先烈的后人前来祭拜。其中,有一位名叫柳井庭的先烈后人。

柳井庭的祖父名叫柳德祯,是贺龙部队某连文书干事,在攻打常德的一场战斗中,战死在湖南,尸骨至今未归故里。

“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柳井庭说。

“震撼!感动!”瞻仰着这座生命丰碑,程里昀说,重温血与火的历史,他深刻体会到了百年前的炙热初心,“作为年轻一辈,我们有责任把这份初心传承下去!”

初心一叶

党史故事

“韩英”原型之一陈步云

舍身救下百余名革命群众

在湘鄂西特委机关旧址,一幅《陈步云妻母探狱》的画,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

1929年2月7日,时任中共监利县委书记的陈步云正在黄桥召开群众大会,由于叛徒告密,驻扎在附近的敌营长陈启良冲进会场。

顷刻之间,一百多名手无寸铁的革命群众和县委干部被一个营的敌军重重包围。敌营长对着人群叫嚣,让群众交出陈步云。凶残的敌人从人群中抓出一名叫匡启升的农民,用枪指着他的头,威胁说,再不交出陈步云就要开枪了。

千钧一发之际,陈步云毅然走出人群,大喝一声:“我就是陈步云!”

一百多名革命群众获救了,陈步云却落入了敌人的魔掌。敌人对他用尽酷刑后,又将他的妻子和老母抓来探监,企图用亲情软化他。

陈步云对母亲说:“儿死后,您一不要给儿烧纸,二不要给儿做斋,只要给儿做件列宁服穿上就行了;儿死后,将儿埋在大路边,让儿看见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同年3月22日,陈步云在监利城南罗汉寺高喊革命口号,英勇就义,年仅30岁。

新中国成立后,陈步云舍身救群众的英雄事迹,被融入《洪湖赤卫队》创作中,通过“韩英”这个英雄角色展现给后人。

学党史悟思想

代表委员谈感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我们监利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舍生忘死、慷慨赴难,用鲜血凝聚成“湘鄂西精神”。

深入学习党史,就是要始终践行初心使命。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用心传递红色革命精神,时刻牢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投身新时期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中,让党员干部的身影映照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监利市新沟镇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 顾想平

从一支队伍几十条枪,到湘鄂西30万群众闹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无数革命先辈付出了热血与生命。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松滋地处鄂西地区,是革命老区,也是正在发展中的地区。怎样服务于松滋人民、服务于松滋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应该深思的问题。只要不忘初心,以身作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就能汇聚起强大的前进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三堰埫村党总支书记 吉明东

我1997年来湖北潜江投资兴建工厂。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深切感受到了“湘鄂西精神”经久不衰的传承。

20多年来,我们的企业之所以能不断壮大,离不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我必须时刻牢记当今大好形势的来之不易,要坚守初心、持之以恒,肩负社会责任感,以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力量,让更多人民群众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金澳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舒心

本版文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本版摄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史料支持:省委党史研究室 省档案馆 监利市革命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邓玉华】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