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进社区讲解急救知识技能。(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刘进
从“巾帼英雄”夏思思、“小巷家庭医生”黄莹、“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孙甘霖,到两个月前在高铁上参与急救婴儿的大二学生邵颖和吴婷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江汉大学医学生。近两年,江汉大学一批医学生表现亮眼,引发社会关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获悉,学校近年来实践思政育人、立德树人教育模式,将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巾帼英雄”夏思思
奋战抗疫一线因公殉职
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夏思思,是江汉大学医学院2009级校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奋战在临床一线,救治患者时不幸感染,生命定格在29岁。
2020年1月15日,医院一名70多岁的老人病情突然加重,夏思思下夜班刚准备回家,临时接到任务折回参与救治。随后几天,她主动照顾老人。1月19日,夏思思突发高烧,经CT检查发现肺部磨玻璃影改变,随后病情加重,一度出现呼吸困难,但考虑到医院ICU仅有12张病床,她说:“我年轻能扛住,把机会让给更危重和年龄大的病人。”不料病情恶化,夏思思于2月23日不幸离世,被追授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烈士。
夏思思的事迹影响着江汉大学医学生们。3月1日,该校医学院大一女生赵思哲返校时拖着行李寻找背包失主的善举温暖了很多网友。赵思哲说:“高三时,我把夏思思的事迹写进作文,写着写着就流下了泪。进入江汉大学后,在‘感动江大’人物事迹介绍中,又一次看到了夏思思的名字,依然感动,依然敬佩。”
“小巷家庭医生”黄莹
当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黄莹2009年7月从江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来到武汉市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全科医生。12年来,她带领家庭医生团队为1200余名居民提供签约服务;负责近300名慢性病居民的健康管理,使居民慢性病规范管理率由最初的不到30%上升到目前的75%。团队获得“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武汉市巾帼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黄莹荣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颁发的“中国好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荆楚楷模”、“白求恩式好医生”等多项荣誉。
在江汉大学,像黄莹这样的优秀医生校友还有不少,比如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徐亮、参与汶川地震一线救援的张强等,他们经常回到母校和学弟学妹分享从医经历,让大学生们感受到先进人物近在咫尺,自己也可以成为未来的他们。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孙甘霖
我的城我来守
24岁的花季女孩孙甘霖,是江汉大学医学院大五学生。去年武汉市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时,她毫不犹豫报了名,“我是武汉人,我的城我来守护。”
孙甘霖被分配到东湖高新区疾控中心,参与医疗救护。上岗第一天,她被分到消杀组,但看到核酸采样组任务重、人手紧缺,主动要求换岗。采样地点不固定,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孙甘霖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每天6个小时左右不吃不喝,护目镜、口罩在脸上勒下深深的印痕。“在采样过程中,常常有病人一个喷嚏打过来,口水就落在面罩上。”孙甘霖说,医护工作辛苦,也有危险,但看到不少患者康复,就有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人民的健康,我们理应去守护。”《医学生誓词》激励着她坚持下去。
2020年5月,孙甘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随后又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武汉市“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目前,孙甘霖正在考研,立志当一名内科医生。
据了解,江汉大学医学院去年疫情期间有30余名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走上抗疫一线,为武汉这座城市贡献年轻力量。
大二学生邵颖吴婷婷
高铁上参与救治婴儿
邵颖和吴婷婷是江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今年1月12日,她们一起回贵州老家,下午5时31分,乘务员广播寻医:“2号车厢内有一名6个月大的婴儿被食物卡住呼吸道,呼吸困难。”两人迅速赶去,和其他志愿者一起,通过海姆立克法接力对婴儿进行施救,最终使婴儿转危为安。救治中,邵颖、吴婷婷还通过视频连线学校医学院医学系主任、班主任余薇老师指导施救。发生在高铁上的这一幕被报道后,网友纷纷点赞:“优秀!多亏了你们!”“危难之中显身手!”
江汉大学医学院基础部黄丽霞老师说:“医学生在高铁上遇到急救时能够挺身而出,我为她们感到自豪。日常教学中,学校也在课堂上渗透了人文关怀内容,培养学生医者仁心。”和她们千里连线、指导救助的老师余薇说:“虽然邵颖和吴婷婷在医学知识和临床能力上才刚起步,但她们愿意救助,并从头到尾关注病人,这颗医者仁心已经有了,这也是最重要的。”
医学教育
德育和职业素养双培养
医学教育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江汉大学始终把德育和职业素养列为医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该校医学院院长舒细记教授介绍,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堂,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对遗体捐赠者默哀致敬,是医学院每节解剖学实验课一项约定俗成的规矩,以引导学生敬佑生命、尊重患者。”
实践也是思政教育的课堂。医学院党委书记王永平介绍,医学生们从大一入校就参加社会实践,在下乡、义诊、健康宣教等活动中锻炼职业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目前,学院参与医学社会实践服务的学生达到100%。学院近几年坚持开展“三早”教育,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学生从大一开始利用假期到临床教学实习医院进行导医、助医服务,在接触病人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职业意识。身边事、身边人总能带给学生更直接的触动,学校把这种方式也纳入思政课体系。医学院坚持“学生党员带班制”,让学长领航班级建设,带动一年级早晚自习出勤率保持97%以上,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考取省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
良好的学风带动一大批学子身体力行参与医学志愿服务:医学院“Angel健康促进社”,连续11年致力于为血液病等重症疾病儿童带去欢乐与人文关怀;“舒语手语协会”自成立以来,年均服务千余人次为残障人士义诊;有524名大学生加入武汉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近2000人次。见微知著,垒沙成塔。江汉大学医学生群体展现的精神内涵,是该校践行思政育人、立德树人的缩影,将激励更多大学生践行青春使命、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