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三口旧衣箱述说家国情怀(图)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7日08:22 来源: 湖北日报

毛泽东、杨开慧1927年用过的铁皮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通讯员 刘翔

都府堤,武昌江边一条不到1公里长的寻常街巷,现在常被人称作“红街”。因为,这里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毛泽东同志的旧居、中共五大开幕式旧址暨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

4月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这里见到三口看似平常的衣箱,它们依旧守候在伟人与先烈们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诉说着曾经的风云激荡、一代伟人与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

从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32天时间,毛泽东行程700公里,考察湖南5个县的农民运动。2月12日他回到武昌都府堤41号的家里,用4天时间写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史上的光辉巨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大量不可辩驳的事实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这一时期,毛泽东还主持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1927年2月,为了更好地从事革命斗争,在党的安排下,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与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及杨母来到武汉,住在都府堤41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1927年7月,毛泽东和杨开慧离开都府堤,随身带着一口铁箱。

离开都府堤后,这口铁箱回到了杨开慧的家乡——湖南板仓。1930年杨开慧牺牲后,这口铁箱由杨母保存。解放后,杨母到长沙与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同住,铁箱来到杨开智家。1967年修复武昌都府堤“毛泽东旧居”时,杨开智将这口铁箱捐赠给武昌农讲所旧址纪念馆。目前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展出。

这口铁箱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27厘米,由白铁皮打制而成,箱内为红色。箱盖上有两个横杠,箱盖及两侧各铆有8个铁质乳钉用作加固及装饰。箱子的正面和两侧各有一铁制吊环拉手。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毛泽东、杨开慧一家共同生活时留下的原物,由于毛泽东、杨开慧遗物存世不多,所以很珍贵。

武昌农讲所旧址纪念馆,有一口木箱,它曾经的主人是贺协南烈士。

贺协南,湖南韶山杨林人,1909年出生,1925年12月入党。1927年2月,贺协南接到毛泽东从武昌寄的信后,即离开韶山来到武昌都府堤,住在毛泽东家里,担任文书及交通员。贺协南后加入彭德怀所属红军第五军三纵队一大队,任大队党代表。部队江西作战时,贺协南在战斗中牺牲。

这口木胎藤面的木箱,长56厘米、宽38.5厘米、高20厘米,藤面已有些损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口箱子是当年贺协南在武昌和毛泽东一起工作时用过的,后来成为贺家女儿的嫁妆。1979年,贺协南烈士的女儿贺君杰将其捐赠给武昌农讲所旧址纪念馆。

罗哲,16岁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很快成为湖南早期学生运动的骨干。1926年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任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秘书。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及时应对武汉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变,罗哲搬到毛泽东在都府堤41号的寓所居住,常与毛泽东、彭湃等在一起探讨革命的前途问题。1928年7月,由于叛徒的出卖,罗哲不幸被捕,随后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毛泽东曾说:“罗哲为党艰苦工作,我可作证,当时没有别的证件。”

罗哲短暂光辉的一生,有一口木箱是见证。箱子长61厘米、宽36.5厘米、高17厘米,用铁皮包角,内衬为白底蓝格子的夏布。工作人员介绍,罗哲和夫人曹云芳结婚后,这口木箱一直伴随着他们。1927年在都府堤居住时,这口箱子用来存放他们的衣服等用品。罗哲牺牲后,这口箱子一直由曹云芳保存。1967年,曹云芳得知都府堤41号复原,便将这口箱子捐赠给武昌农讲所旧址纪念馆。

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说,这三口衣箱是当年寻常之物,后来都成了伟人和先烈们的传家之物。它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革命先辈探索奋斗的足迹,无声地去诠释过往的故事,彰显独特而宝贵的红色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