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7月3日报道: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崇明已落下帷幕,不少游园归来的游客感叹“本来担心会被蚊子叮,没想到一天玩下来,身上一个蚊子块也没有”、“包里备着风油精、花露水,都没拿出来过”……这些“默默无蚊”的游园体验背后其实有一群默默无闻的病媒生物防制专业人员在艰辛付出。
为达到重大活动保障的病媒生物控制标准,给游客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游园环境,市爱卫会办公室表示,本市花博会病媒生物防制立足“早、准、快”,通过提前部署组织启动、实施精准监测和快速处置化解突发侵害,将蚊、蝇、鼠、蟑、蜱等病媒生物危害控制在较低水平,筑牢花博会公共卫生安全屏障。
提早启动:
做好保障预案集结应急队伍
本届花博会于5月21日至7月2日举办,正是繁花盛开的最美时节,同时也是病媒生物孳生、虫害活跃的高峰期和相关传染病的好发季。市爱卫会办公室表示,上海自5月份就进入蚊虫繁殖季,随着气温上升、降水增多,在6、7月份达到繁殖高峰,湿热气候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花博会的园艺绿化环境及室外水体景观都容易导致蚊虫的大量繁殖。同时举办地崇明位于郊区,自然孳生环境较多,蚊、鼠等病媒生物密度较市区更高,外加花博会期间人流量大、物流频繁,几大因素的叠加增加了病媒生物防制的难度。
为及早预判风险点,打有准备之仗,去年10月起,市爱卫会办公室、市疾控中心曾多次赴崇明对花博会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调研指导,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1月初,崇明区疾控中心就对花博园区及周边病媒生物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组织专家多次赴崇明区研讨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市爱卫会办公室于今年1月印发了《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方案》,明确了保障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对花博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组织风险评估,提高园区及周边辐射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保障方案要“落地有声”,需要多方协作及集结一支具备“战斗力”的应急处置队伍。早在去年4月,经过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审核,本市10家四星级以上的社会优质PCO(有害生物防制机构)入选上海市病媒生物防制预备队。根据花博会应急预案,组建市、区二级的应急处置队伍,并于今年4月上旬开展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病媒生物防制预备队实战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响应与高效处置能力,确保能及时处置病媒生物侵害突发事件。
按照病媒生物保障“早部署、早启动、早实施”的要求,今年3月至4月,市爱卫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两次实战突击,对园区进行全面环境整治,包括病媒生物的突击控制,重点开展孳生环境处置、防制设施布点、虫害密度控制等工作,强化常态化防控,也为正式开园打下了良好环境卫生基础。
此外,崇明区结合今年爱国卫生月活动,有序推进园区及周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开展早春蚊虫控制、春季灭鼠集中投药工作,加强居住小区、农(集)贸市场和垃圾集中点等重点场所的捕蝇笼和毒鼠屋等防制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落实日常防制,确保整体防制效果
精准监测:
排查风险隐患强化闭环管理
在前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市疾控中心制订并完善了花博会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对花博会围栏区及外围两公里范围内的蚊、蝇、鼠、蟑、蜱虫、臭虫密度开展定期监测。今年3月底及5月上旬,市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了两次全面调查,以通过监测精准发现问题和风险点,补齐区域病媒生物防制薄弱环节。“我们的监测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监测病媒生物的密度,比如蚊虫的密度以及孳生点,进而对发现的侵害点或孳生地进行控制指导;另一方面,继续对控制后的状况进行评估,并制订下一步的监测计划。”市疾控中心病媒防治科副主任医师周毅彬介绍,整个监测工作形成监测—控制—监测的循环结构,只有在“地毯式”排摸中让病媒生物风险点逐个得以暴露,才能得到精准控制和解决,直至消除风险隐患,并不断强化监测处置的闭环管理。
“在第二次监测中我们发现,北园和周边民宿蚊虫侵害风险较高,因此要求进一步强化北园蚊虫孳生环境的排摸。”周毅彬说,针对监测结果,需对北园重要区域成蚊密度较高的场所实施集中控制,降低成蚊密度;在民宿等夜间人群聚集活动场所,提出增设大型灭蚊灯控制成蚊的建议。
与以往市区重大活动病媒生物防制的种类有所不同,此次监测中发现蜱虫侵害的风险较大。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坪、树林中草丛等环境中,如果其携带致病微生物,人体被叮咬后可感染致病。监测发现,在南园马场及外侧道路两侧、烧烤露营基地外道路两侧、酒店草坪上存在游客、酒店住客被蜱叮咬的风险,因此立即建议对查见蜱虫的草坪、林地开展灭蜱,并做适当的围栏和警示。同时,加强南园内散养动物的管理,做好入园游客的健康宣教,指导医疗点医疗人员掌握摘蜱技术。
快速处置:
巡查“隐秘角落”拆解防制难题
精准的监测方法及评估建议为开展应急处置提供了快速高效的前提。5月下旬,花博会北园病媒生物监测数据显示,成蚊、成蝇和蚊幼孳生地密度超标,为确保入园游客和园区工作人员健康安全,减少蚊蝇侵扰,在市爱卫会办公室和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崇明区爱卫会办公室于5月底启动区级应急处置,对北园开展了持续3天的全面集中控制,每天出动四家PCO专业人员40多名,累计处理蚊虫孳生环境5826处,集中控制室内外蚊蝇高密度环境70处。
针对户外环境多、绿化多、水体多、孳生环境复杂等特点,日常防制和应急保障人员密切配合,全面排查园区孳生地,不忽视任何一个可能产生隐患的细节。园区内的公共厕所、垃圾箱房等环卫设施,南园的烧烤区、北园美食广场等属于病媒生物孳生的高风险区域,被列入重点防控清单,防制人员制订了周密的防制计划,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防制技术和方法。
花博会开园后,监测人员发现北园苍蝇密度增加,由于游客人数持续增加,且时间紧迫,这给防制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病媒防制工作组立即制订了方案,在时间上采取“白加黑”的防制策略,即早上5点和晚上9点两个时间段喷洒杀虫剂,早上采取了滞留、空间喷洒,晚上采取绿篱和热烟雾喷洒,连续一周的高强度防制工作后,蝇类密度终于达到了防制标准。
与此同时,随着梅雨季节到来,园区内蚊虫密度也一度增加。成为困扰防制人员的难题是,蚊虫孳生地类型更为复杂,尤其是暗藏的孳生地,比如园区内的树洞、排水井、配电间下方暗藏的积水井和各园区的花盆套盆中的积水。复杂、繁多的积水类型,有时需要协调园区内多个部门进行协同处置。从场馆内装饰用的竹节内的微型积水,到无数的花盆积水,再到户外几百米长的木栈道下隐蔽的积水……为了处置好这些潜在孳生地,防制人员逐个排查,逐个控制,连续一周人均日行3万多步投放灭蚊幼缓释剂,在处理树洞积水点时面部被树枝、灌木划伤已是常事。最终在协同努力下攻克了位于“隐秘角落”的孳生地,蚊虫密度得到了控制,保证游客不受蚊虫侵扰,拥有舒适的游园体验。
据统计,在48天花博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中,共出动专业防制人员1731人次,持续对包括93个室外展园在内的花博园及周边2公里环境全覆盖巡查处置,共巡查点位45449个,包括室内展馆245个、住宿餐饮971个、环卫设施6277个、道路水体3792个、草地林地1384个、办公场所587个、防制设施32193个。经疾控部门评估,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花博园区蚊、蝇、鼠等重要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对于保障花博会顺利举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市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表示,虽然第十届花博会已经结束,但本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不会停歇。下一步将持续做好夏秋季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强化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做好第四届进口博览会保障准备工作,夯实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助力健康上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