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武汉文史讲坛讲湖泊:水文化是武汉气质的源头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4日14:25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见习记者 柳琛琛

视频剪辑 杨凝寒

7月23日,武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第12期文史讲坛,武汉市城建档案馆副馆长陈红梅,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由湖泊品读武汉水文化”为题,讲述大武汉与湖泊的关系。

在讲座中,陈红梅从“江城”一词的来源和谢灵运、白居易对湖泊的赞咏入手,讲述了武汉市湖泊演变的历史和城市气质、湖泊的定义与功能、武汉湖泊的保护和《武汉湖泊志》的完成过程。

活动现场

“湖泊是武汉城市文化的符号。”陈红梅把武汉的城市文化气质概括为“得水居中”,从地理位置上来,武汉的特点是两江交汇,三镇雄峙,九省通衢,百湖棋布,可以说不同凡响;从人文角度看,由于经济人口等各方面的原因,武汉应该是“国之中”。

武汉市是水资源丰富的城市,水域面积有2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166个湖泊有,占778平方公里,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中心城区湖泊有40个,武昌片区有21个。陈红梅认为,长江流过许多城市,比如南京、上海、重庆,有“江城”之称的不仅是武汉,还有泸州等城市,她说,只有湖泊是武汉特有的城市符号特色。近年来,在梳理一些可以代表武汉的城市文化,如楚文化、知音文化、黄鹤楼文化、码头文化等等。陈红梅认为,这些都是武汉的文化,但是它们的源头是水文化。“水文化是武汉城市多元文化的根基和来源。”陈红梅说。

武汉市城建档案馆副馆长陈红梅

陈红梅介绍,武汉的湖泊一般2至3米深,最深有6米,多淤泥、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底部光照强烈。湖泊有灌溉、雨水调节、防洪排涝、养殖、生态园林绿化、景观休闲等功能,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区湖泊的功能,逐渐向园林绿化和景观休闲为主。上世纪50至70年代,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武汉围湖造田、建厂、养鱼,90年代以来,由于房地产开发等原因,一些湖泊变成了马路、街道、楼房。从地名上看,许多武汉地名中的“湖”“海”等字眼,表示当地曾经是一座湖泊。

近年来,武汉的湖泊治理已经开始规范,陈红梅介绍,已经从形态的控制进入了生态修复阶段。“通过一系列措施,武汉湖泊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武汉市政协委员潘春旭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武汉市政协委员潘春旭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了一件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说,自从中学以后,没在东湖里游过泳,最近他在东湖里游了泳,“直观感觉水质很好”。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石晨天则说,来武汉读书以后,对武汉湖泊的认识从只闻其名变成了“既闻其名也见其形”。他表示,今天,更多地了解到湖泊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对大武汉的气质更加喜爱了。

本次讲坛在武汉卓尔书店举办,约100人参加了讲座。武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负责人表示,武汉文史讲坛至今自2020年7月开展以来,已举办12期,旨在发挥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专业优势,促进文化、文史领域与市民大众的交流融合,体现政协文化文史工作存史资政、以文化人、凝聚人心的功能,提升市民群众的文化文史知识素养,并积极推动武汉疫后文化重建,扩大人民政协工作的社会影响。

【责任编辑:周喆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