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北路隧道救援现场
今年1月份京广路隧道修整施工现场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
7月24日上午11时,在郑州京广北路隧道南出口,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他也是此次京广路抗洪抢险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京广路三个规模隧道,经排查,在京广北路隧道中发现了两百多辆车。有多少遇难者还没有官方通报数字。该隧道目前仍在抽水。
积水深,淹没的车辆多,有人员遇难,这些让网友对京广北路隧道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有人不禁会问,京广北路隧道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灾祸。就此,23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积水抽排仍在继续
自21日起,京广北路隧道口,多台“龙吸水”马力全开排水。
然而,两天过去后,负责排水的安能集团相关负责人称,“隧道通车没有时间表。”因为在隧道内,积水最深处达13米左右。据媒体报道,那场暴雨过后,隧道内存了有30万立方米的雨水。
7月24日上午,记者在京广北路隧道南出口看到,入隧口停着清洗车、重型铲车等装备,多台“龙吸水”仍在紧张工作。进入隧道,能看到水里还有几辆被泡车辆,铲车正紧张忙碌,将汽车从水里托出来,转移到入隧口的拖车上。
据现场负责人称,京广中路隧道和京广南路隧道的排水已经接近尾声。京广北路隧道,因为是三处隧道中最长的、情况最复杂,排水仍在进行。
隧道防水有三道防线
极端天气下,隧道抽排水这么难,那么平时是怎么排水的呢?
“隧道的排水理念是将雨水堵截在隧道外。”湖北武汉一家设计院专家刘博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隧道设计这一块,不如把排水直接说成是“防水”。“这是由隧道的特性所决定的。”
在做隧道设计时,所有类型的隧道,对水基本离不开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在洞口设置驼峰和排水沟,阻挡雨水进入隧道并让其进入地下。
第二道防线是在隧道的两头分别设置泵房,通过隧道口的U形槽将雨水引入泵房内,通过泵来抽水,排入市政管网。
第三道防线是在隧道的最低点,还会设计一个废水泵房,主要用来排出隧道清洗的废水、火灾消防用水,以及意外渗水。根据设计要求,一个泵房会放置一个或多个泵机。
公开资料显示,在京广北路隧道和京广南路隧道,每条隧道在两头各有一个泵房,一个泵房有两台泵机,单个泵机18.5千瓦,设计流量295立方米/每小时,泵房内的集水池容量为18.75立方米。
但对于“3小时内积水30万立方米”的速度,泵站的排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隧道被淹问题出在哪
对于隧道排水的设计,刘博士表示,其最高标准就是能够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而且实际的设计中,泵房的抽排能力都会比理论上的暴雨量还要强,从而留有余量。这就能够保证只要雨量不超过泵房抽排能力,隧道就不会被淹”。
在京广北路隧道口,多位逃生人员称,水流从脚底到淹没车门,只有一个小时时间。
郑州暴雨明显超过了隧道的排水能力。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在后期设计施工时,需要做一些超前的,超常规的考虑,进一步提高隧道的排水标准呢?
刘博士表示,提高排水标准,就意味着泵房的扩大,泵机数量的增加,也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如果仅仅是为了应对百年一遇极端气候情况,增加这个成本完全没有必要。“何况郑州的雨量已经超过了整个城市管网的能力。再强大的隧道排水系统,也没有办法将这个量级的水正常排出。”
此时,考验的就是政府的预警能力,比如通过政府应该提前通过多种方式及时预警,将车辆、人员控制在容易淹水的隧道之外,从而将暴雨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次郑州如果能够提前预警,阻拦车辆进入隧道,或许就没有这么揪心。”刘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