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9日讯(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况昕昀 张波) 全国科普日临近,9日,武昌区主要领导在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看望了黄旭华院士,同时,感谢他近期为武昌区科普事业发展捐赠的50万元。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黄旭华院士已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终身成就奖、潮汕星河成就奖等各级各类奖项奖金累计捐赠出近2000万元。
黄旭华院士正在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 通讯员黄梦云 摄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他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创始人之一,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2020年1月,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800万元。
陪同黄旭华一起去北京领奖的719所工作人员刘军青回忆,领完奖回武汉的路上,黄老就开始考虑这笔奖金该如何更好使用。黄旭华说:“核潜艇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全国2000多个科研院所、工厂和高校大协作的结果,荣誉属于大家。饮水思源,这笔钱应该回报社会。”
去年夏天的一日,刘军青突然收到黄老给她的一张清单,黄旭华亲笔列明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捐赠的单位和数目。黄旭华说:“奖金的使用大致分三个方向,捐赠给科研、教育、科普事业。”
据了解,719所将设立以黄旭华命名的基金,用于奖励在核潜艇研制工程中取得成果的突破性技术。黄旭华还给自己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桂林中学等捐款或设立基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支持科普事业,黄旭华向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科协分别捐款。7月29日,“武汉科普发展公益基金”成立,黄旭华捐款100万元。
虽然已经95岁高龄,但黄旭华院士(左)思维清晰、身体康健。 通讯员黄梦云 摄
虽然已经95岁高龄,但黄旭华思维清晰、身体康健。黄老闲不下来,他拄着拐杖也要每周到办公室来,整理自己的科研资料。黄旭华说:“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我要做年轻科研人员的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我希望我的捐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人关注、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
武昌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旭华的捐赠将重点面向武昌区青少年,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进校园,组织开展“专家院士进校园”等特色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