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暖新闻

这个医生善沟通能在心里梳辫子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9日08:18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汪志忠在查房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王永胜摄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通讯员 贝兰

“看他如此年轻俊秀,却是脑袋里玩芭蕾,又能在人心里梳辫子的大师……”这不是小说,是一名女患者写给医院的感谢信。她用优美语言描述的医生,是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省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生汪志忠。

医患之间的沟通不易,37岁的汪志忠却是这方面的“沟通达人”。他负责的神经外科ICU病区患者病情重,但他总能做到医患交流无障碍,善于抚慰疏导患者心理,好像梳辫子一样。

倾听关爱治好6年顽疾

60岁的王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近6年来深受头痛困扰。上个月,她来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求医。

“汪医生没有用那些难懂的专业理论跟我说话,他很关注我的作息、睡眠。”王女士说。

交谈之后,结合王女士的各项检查,汪志忠很快发现了她的病根。“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自从帮女儿带孩子后生活就变了样。”汪志忠判断她的头痛主要是功能性疾病,并非脑血管器质病变,“带孩子劳累、枯燥,她出现严重的神经衰弱,在身体上就表现为头痛、心慌。”

在结合抗抑郁治疗后,王女士的头痛消失了。“住院期间,汪医生总是告诉我,有任何不明白的可以随时找他问。这让我懂得,关爱就是一剂特效药。”

“我读医学院时,老师说过,医生不仅要管治病,也要管患者的吃喝拉撒。我一直铭记在心。”汪志忠说,“患者首先是一个人,他的生活状态与疾病息息相关。医生重视医患沟通,去倾听去了解患者,对诊断和治疗大有帮助。”

病床边小白板写医嘱

医患沟通四个字,做好不容易。

汪志忠认为,医患沟通的关键在于医生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止靠说,还有做,“举个例子,患者排了几小时终于排到医生跟前,医生只顾埋头写病情、打单子,全程头都没抬。站在患者角度,就医感受就不好。”

在ICU病区里,他自创沟通三要点:患者住进来,第一时间去看望;讲病情时少用专业词,要让对方懂;要倾听、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

神经外科ICU病区的每张病床边,都有个小白板。查房之后,汪志忠会在上面给护士写留言:“今天必须扶他坐起来两次”“右侧多叩背”……留言为什么写这么细致?他解释:“护士们很忙很辛苦,医生的嘱咐要一目了然、细节清楚,指导护士把护理做到位。”

每天查房时,他会跟患者聊家常。“老张,今天早饭吃了多少呀?”“小王,你昨晚睡得怎么样?”

看似平常的聊天其实并不简单,汪志忠说:“如果患者的胃口一天比一天好,说明他恢复得很顺利。如果患者几天吃不下睡不好,病情可能会出现变化,就要加强关注、查找蛛丝马迹,排查问题。”

多次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医患之间充分沟通,汪志忠和他的团队完成了不少“不可能的任务”。

一名89岁的老人患糖尿病多年,还发生过脑梗。今年初跌倒后,老人就瘫倒起不来了。躺了几天不见好转,家人把他送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入院检查发现,老人存在脑出血,还有肺部感染,血压、血氧极低,已经生命垂危。拿到检查结果后,家人觉得很绝望,甚至准备捐献遗体。

汪志忠经过充分评估,与老人的儿女们沟通了足足3小时。他详细介绍了老人的实际情况,各项指标意味着什么,以及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每种情况如何治疗、应对……沟通结束时,老人的儿女对他说:“汪医生,你放手做吧。”有了患者家属的信任,汪志忠和团队倾尽全力,最终把老人从死亡边缘救回来了。

4年前,也有一名高龄老人,多种慢性病缠身,整个人多器官衰竭,奄奄一息。汪志忠与老人的儿子沟通了1个半小时后,对方坚定表示:“我爸就交给汪医生了。”汪志忠每天在多种疾病的冲突之间反复寻找治疗路径,经过长达5个月的抢救、治疗、康复护理,老人平安出院了。

【责任编辑:周喆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