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给秸秆谋个“好出路”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07日10:15 来源: 湖北日报

6月1日,枣阳市太平镇机械回收小麦秸秆。  (视界网 李明 摄)

秸秆为原料加工成的高蛋白饲料。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童晨曦 通讯员 江绣屏

秸杆综合利用有两类方式:一类是就地粉碎还田,一类是离田回收利用。近年来,随着环保风、低碳风兴起,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衔接受到人们关注。然而,受制于收集成本高、收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秸秆离田利用率并不高,大量秸杆只能被粉碎还田。

打通秸秆回收利用层层堵点,变“还田作业”为主为“离田回收”多元利用,新业态、新商机如约而至。

“秸秆经纪人”上门——

告别“回收难”

“轰隆隆……轰隆隆……”9月29日,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建泉村,荆门市宏升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小平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收割机后面紧跟着打捆机,一捆捆秸秆被卷成密实的圆筒。

收运秸秆,谢小平这两年开始的一项新业务。

为解决单个农户秸秆收集、打包、运输难题,荆门市东宝区鼓励引导拥有打捆离田机械的农机手,兼职秸秆贩运“经纪人”,上门打捆收运农作物秸秆。在享受国家补贴的基础上,该区对新购置的半喂入式收割机、方型秸秆打捆机、压包机每台分别叠加补贴1到10万元。政策激励下,谢小平先后购置5台收割机、2台打捆机,成为一名“秸秆经纪人”。每当夏收、秋收季节,与他合作多年的大户一个电话,他就上门服务。

收这么多秸秆,卖去哪儿?以东宝区为例。该市重点打造绿色家居集群,引进、培育万华、诗尼曼、亚丹等一批建材、家装企业,对板材需求较大。去年,宏升合作社共回收约200吨秸秆,大部分以每吨400元价格出售给板材加工企业,获利近2万元。

“企业收不到原料,秸秆也难充分发挥作用。培养以合作社为主、农户为辅的秸秆‘经纪人’队伍,是稳定秸秆原料化利用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东宝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华静介绍,目前,该区共成立秸秆收储中介服务组织46个,吸纳近200名农机手成为秸秆“经纪人”。在发挥奖补政策引导农户自行购买秸秆离田机械的同时,区级财政拿出230万元集中采购了52台秸秆打捆机,免费配给辖区内的合作社、种田大户或秸秆收储市场主体使用,基本实现秸秆“收、储、运”全程机械化。

建区域性秸秆收储网络——

让加工企业“吃饱”

没有一点儿异味,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淡草香。

走进万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加工车间,只见堆成小山的稻麦秸秆等农林剩余物,经过干燥、粉碎、筛选、拌胶、热压、砂光等上十道工序,变成一张张板材。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禾香板”。

据了解,采用禾香板技术不但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也很可观。一条禾香板生产线每年消耗秸秆18万吨,消化50万亩农田秸秆。按亩产秸秆400公斤算,农民每亩农田可增收80元左右。项目2018年投产后却遭遇窘境:手拿现金却买不到足够的秸秆。原来,万华板业常年需储备30万吨秸秆,而东宝区当时年收储量只有6万吨。

“‘秸秆经纪人’一般都就近服务。像万华这样的吃秸秆大户,原料需求大。必须培育更有实力的秸秆收储主体、建立区域性秸秆收储网络。”东宝区农机发展中心主任舒亮说。

又是一系列政策礼包:东宝区对新建钢构面积达到500平方米的秸秆收储点一次性补贴5万元,每增加100平方米增补1万元;对秸秆收储企业每收储一吨秸秆补贴20元。

政府当“红娘”,万华板业很快找到了合作伙伴——荆门市千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900多万在东宝区牌楼镇建成万吨秸秆收储整理中心——荆门市荆农秸秆收储中心。除了占地33亩的中心仓库,中心还在东宝区内建有13个秸秆收储网点,并与襄阳、宜昌等8个县市区的市场主体联合建立了区域性秸秆收储中心,2019年收储秸秆10多万吨,利润400余万元。

秸秆浑身都是宝——

产学研融合“点草为金”

秸秆添加饲料、秸秆生物质燃料、秸秆有机肥料……在钟祥市文集镇的湖北亿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记者还看到了各种各样由秸秆加工而成的产品。

“秸秆浑身都是宝。”公司负责人李友志介绍,秸秆产品的市场价格与国家环保政策落实密切相关,前景很好,但是必须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和产品规划。公司2013年开始关注生物质燃料、生物有机肥领域。通过不断考察市场、改进技术,直到2019年才理顺公司产品线。目前,公司生物质燃料每吨卖700到1000元,价格低于天然气和煤,废料还能再利用生产有机肥,加上秸秆发酵制成的青贮饲料产品,今年产值预计1.3亿元。

记者从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及项目管理培训班上了解到,当前,我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条件已日趋成熟,这样的秸秆利用加工企业,各地都在积极引进、培育。

技术创新是突破性发展的关键。省农业农村厅透露,未来,我省将充分利用农业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突破水稻和小麦秸秆的利用难题,使稻草和麦秆的利用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划算,同时在秸秆固化成型、秸秆制气、秸秆液体燃料等能源化利用,在秸秆代木、纤维原料、生物基新材料等原料化利用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难题,推动更多秸秆转化为资源。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