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暖新闻

“抗癌厨房”:冬日里的阳光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1日12:19 来源: 新华网

(视频制作:新华社记者黄浩然、胡晨欢)

新华社南昌11月10日电 题:“抗癌厨房”:冬日里的阳光

新华社记者黄浩然

立冬后,气温骤降,寒风袭来,阴冷异常。

半露天的小巷、火红的灶台。一如往常,每到饭点,这间特别的厨房热气升腾、油烟翻滚,操着各种口音前来炒菜的人相逢于此,在烹煮的烟火中感受芳香和温暖。

这是一张拼版图片。上图是改造前的“抗癌厨房”,没有顶棚;下图是改造后的“抗癌厨房”,已经支起透明的顶棚。新华社记者胡晨欢制作

厨房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学院路123号小巷,与江西省肿瘤医院仅一墙之隔,因多年来为住院病人和家属提供炒菜便利,成了远近闻名的“抗癌厨房”。

2003年,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在这里摆摊炸油条。一天,一对夫妻带着患病的孩子来到摊前,小心翼翼地请求熊庚香借炉灶炒菜。“孩子就想吃口妈妈做的饭。”熊庚香二话没说答应了。

“肿瘤医院旁巷子里有个地方可以炒菜”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为了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做饭需求,夫妇二人索性关掉了油条摊。

前来做饭的病人家属感到过意不去,提出要付钱,夫妇俩为了让他们安心,同时为了维持基本的水煤开支,炒一个菜只收5角钱,直到2016年才涨到1元钱。

寒来暑往,只收1元钱的“抗癌厨房”18年来未曾打烊,免费为人们提供炊具和调味品,每年大约要接待1万多人次来这里做饭。

迎来送往的时光里,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花白了头发,皱纹爬满了面容,却坚持为病人和家属传递着“吃饱饭”的信心、“活下去”的勇气。

“我们就是要给病人和他们的家属提供一个温暖的、短期的家。”熊庚香说。

人间百味,抵不过“家”的味道。近年来,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和“抗癌厨房”的故事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社会各界推崇——

2018年2月,夫妇二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021年2月,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021年11月,当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展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奖章。(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黄浩然摄

现在,“抗癌厨房”变了,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厨房墙面贴上了瓷砖,干净整洁;所在小巷支起了透明的顶棚;置物架上摆满了爱心人士送来的锅碗瓢盆……

照顾患病丈夫的况凤秀,来“抗癌厨房”做菜已10月有余。“以前起风下雨,雨水会落进锅里,有时要撑着伞做饭。现在好了,风不吹着、雨不打着。”况凤秀说,这些都鼓励着她和丈夫咬着牙也得把日子过下去。

清晨,万佐成为前来做早餐的客人准备煤炉。(2018年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每天早上4点,巷内一盏微光准时点亮,万佐成起床后用木柴给煤炉生火;上午9点,厨房迎来第一批客人,直到夜里八九点送走最后一位……这是“抗癌厨房”日复一日、永远不变的场景。

记者了解,近期进京领奖,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也只短暂离开2天。“将近20年了,我们和病人家属已经互相离不开了。”万佐成说,他们离开了我们,吃饭会比较困难;我们离开了他们,也会感到寂寞。

番茄炒蛋、炒青菜、红烧鱼、猪蹄汤……“抗癌厨房”里没有山珍海味,但每道菜都浓缩着父母之爱、子女之孝、夫妻之情,人间之暖,寄托着这些经历无常人生的家庭回归平常生活的希望。

万佐成和熊庚香家中斑驳的墙壁上写满了10多年来患者和家属留下的电话号码(2018年1月9日摄)。他们希望老两口今后也能去他们家中做客。新华社记者胡晨欢摄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说,我们是普通人,能做的是坚持把厨房开下去,让病人和家属在这里暖和一秒是一秒,开心一分是一分。

立冬后的第一股寒潮刚过,阳光穿过顶棚洒满小巷,“抗癌厨房”温暖如春。

【责任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