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16日(记者 刘思佳 摄影记者 傅聪)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湖南交出满意答卷。全省先后在全国乡村振兴系统建设和工作推进会、就业帮扶推进会、乡村振兴考核工作会、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67个集体、90名个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
截至10月底,全省共储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11.69万个,涉及投资629.39亿元。全省实现“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脱贫人口就业达到241.61万人、占去年底人数的103.92%。
健全六大机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纵向到底的排查机制。建立形成“省里统一部署、市县组织每年2次集中排查”和“行业部门每月定期排查,乡村日常排查”的排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防返贫集中监测帮扶和问题排查整改行动,共排查农户1262.25万户、4372.98万人,新纳入监测对象 6785户21758人;接续开展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行动,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巩固成效再排查再整改,化解了一批潜在风险矛盾。
健全横向到边的部门筛查预警机制。在全国率先创建省级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建立12个行业部门责任清单,推行监测预警信息化管理。4月份以来,通过4批次行业部门数据比对,共监测发现各类风险预警信息 110.53万余条,通过入户核实,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并按程序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12818人。
健全因疫因灾等突发性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作用,及时研判处置因疫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全省共排查发现受疫情影响农户1.48万户4.59万人,其中张家界市1.25万户3.4万人。已向张家界市单独调度衔接资金3000万元支持稳岗就业,筹措1亿元资金用于张家界市、湘西州等地文旅产业纾困解难和促发展。今年以来,累计帮助销售扶贫产品近48亿元,及时解决了471户脱贫户因洪灾住房安全问题。
健全精准帮扶工作机制。明确对所有脱贫户实行结对联系,对所有监测对象实行结对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要等开展针对性帮扶。截至10月底,全省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就业率达到85%,新增发放小贷信贷19.31亿元,综合保障了106.5万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
健全脱贫地区产业接续发展机制。出台《关于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制定“一特两辅”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崀山脐橙”等5个片区品牌。51个脱贫县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省级示范片18个,发展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30家、农民合作社47721家。
健全财政资金项目管理机制。省财政年度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1.3亿元,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出台《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和监督的实施意见》,共摸排登记扶贫项目资产1039.06亿元,已确权997.07亿元、占比95.96%,并分类进行后续管护。
加强三个衔接 稳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强政策衔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研究出台《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科学编制《全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根据国家层面帮扶政策优化调整,9月底前逐一跟进制定了操作性落实方案。
加强工作衔接。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研究确定乡村振兴13个重点帮扶县、14个示范创建县、1个示范创建市和湘赣边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认定了2307个重点帮扶村和2000余个示范创建村。全体省委常委、副省长等23名省级领导联系指导乡村振兴县。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省文资委、长沙市等13个省直单位和市县区对口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拟向被帮扶地区直接投入援助资金3.8亿元,支持250多个项目建设,预计带动农户6万人增收发展。
加强机构队伍衔接。在全国率先完成省、市、县扶贫机构重组和挂牌运行,完成新一轮10253支驻村工作队组建到岗和视频培训;举办乡村振兴系统和省派驻村工作队培训,市县跟进轮训;组建专班,组织全省乡村振兴系统开展集中调研,省局班子成员各领一个重点课题调查研究,为职能承接做好准备,确保实现工作有序对接、有效衔接、顺利过渡,目前已制定“十四五”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意见。
“湖南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创建先行,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协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完成6827个村庄规划编制,改(新)建农村户厕100万个、农村公厕1000座。同时,组织开展全省“首厕过关制”轮训,在永州市麦子园村、溆浦县岚水江村开展分类型改厕和污水治理同步推进试点工作,完成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统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空心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