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17日讯(记者 胡杏子 康蒙 刘涛)“对,轻一点,顺着这个线。”上午10点,湖南省常宁市的一间大大的教室内,一群学生正在练习制作版画,一旁的老师正在耐心指导,不时传来细心提醒。他们身后,学生们创作的一张张优秀作品贴满了整个墙面。
这样的场景看似并不特殊。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它并不是发生在常宁哪所高校,而是在常宁市西岭镇平安村。在这里,有一所赫赫有名的农民夜校。
(村民正在学习版画。傅聪 摄)
11月17日上午,“湘”当自觉自信自强——“巩固攻坚成果 迈向乡村振兴”重大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油茶榨油技艺传承基地西岭镇,对这里进行了实地走访。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早在1963年,全县油茶林爆发病虫害,农民利用在夜校学到的知识灭虫除害,保住了茶山的平安。如今,通过资源整合,平安夜校已经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推广非遗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
“放下锄头,还会画画,这是我们的乡风。现在在学习的都是当地的村民。小孩子非常喜欢版画,老人学习剪纸的也特别多,年纪最大的有90岁。”现场志愿者告诉记者,由于“常宁油茶榨油技艺”是西岭镇非遗保护项目,常宁又是版画之乡,这里的农民夜校“身兼数职”,不仅是常宁版画原创基地工作站,是湖南图书馆平安村分馆,也是油茶技术培训中心的所在地,是农民朋友们的“学习中心”。当地村民的参与度非常高。
“围绕传承发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西岭镇走出了很多新路子。除了学习培训,在西岭镇,游客还可以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平安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注重对非遗手艺的学习传承,西岭镇还在传统技艺的传播上下足了功夫。在平安村,项目传承人还对有1700多年历史的油茶榨油技艺进行了活态展现。经过菜籽、碾籽、蒸麸等环节,一个个茶饼被放入石器中挤压,金黄色的茶油从茶饼中缓缓的溢出,顺着榨油槽流入一旁的油桶中,一时间,整个屋子都是油香味。
(现场表演榨油工艺。傅聪 摄)
对非遗技艺的互动展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带动了使用茶油制作的“常宁豆油饼”、“白沙烧饼”的销售。村内的平安广场上,西岭无渣生姜、花生豆油饼、常宁七醋等一批乡村振兴帮扶产品、非遗产品在这里展销,琳琅满目。通过接待游客、销售产品,村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增加。
然而,西岭村还只是常宁借力非遗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常宁共有非遗保护项目61项,代表性传承人118个,涵盖传统医药、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戏剧等多个品类。
为提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实效,除了土法榨油的传承基地,近年来,常宁先后建立了常宁市非遗项目展览室、南詹正骨疗法传习所等多个传承基地。常宁市非遗保护中心通过组织传统手工艺项目传承人,在各传承基地举办培训班,培训培养了一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一批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企业和品牌应运而生。目前,基地年接待观众近8万人次,成为了对外宣传常宁非遗的窗口,对内传承非遗的重要阵地。
如今,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为了将传承技艺与增收致富两手抓,常宁更是列好了“发展清单”:积极向财政争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和传承基地建设经费,设立非遗就业工坊产品销售专营点,引进电商帮助非遗就业工坊产品扩大销路,建立传统工艺专业研发团队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魅力,在常宁开出了“扎根乡土的艳丽花朵”,不断助推乡村蓬勃发展,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缓缓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