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本科生发现19个蜗牛新属种 获托尼·惠顿自然保护奖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6日07:27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通讯员 聂铭静

近日,记者从武汉轻工大学获悉,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陈哲宇获得2021年第三届托尼·惠顿自然保护奖。该奖项由剑桥保护倡议组织设立,主要针对35岁以下、在东亚和东南亚从事自然保护或野外生物学工作的人员,表彰他们在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上做出的贡献。

是什么样的研究成果,让食品科学和工程专业的陈哲宇跨专业探索,并获评自然保护领域的奖项?1月4日,陈哲宇接受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采访。

研究蜗牛源于好奇心

陈哲宇的获奖得益于他近3年来在陆生贝类上的研究成果。他发现并建立了中国陆生贝类新阶元19个(6个新属和13个新种),还利用国内外博物馆和档案馆的文献资料,梳理百余年间中国陆生贝类分类学研究发展历程,现已发表SCI论文1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

陈哲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蜗牛。小小的蜗牛,能有怎样的千变万化?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种群基数大,有较大的发现新种空间。研究者们每十年会对已发现的新种进行梳理统计,一位研究者发现上百个新种并不鲜见。新物种的发现,丰富了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对于农业害虫防治、生态保护、研究生物进化都有积极意义。

“研究蜗牛其实起源于一次偶然。”陈哲宇说,从初中起,他就对小动物很感兴趣,尤其是昆虫和两栖动物。大学期间,他结识了同样爱好小动物的小伙伴,相约户外游玩、探险。在重庆游玩时,一只壳上有诸多放射性条带的蜗牛吸引了他的注意,“我觉得这只蜗牛特别好看,检索资料后,才知道它并不是稀有物种,而是当地常见的似射带蜗牛。”这次偶然的发现,却意外激起了陈哲宇对蜗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读大学前,喜欢小动物只是陈哲宇的爱好,他从未想过会因此收获科研成果。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欣鼓励他:“找到科学的方法,爱好也能做出成绩。”

科学+勤奋 爱好成事业

在王欣建议下,陈哲宇从文献阅读和蜗牛采集入手,从外形特征、DNA特点等方面对采集到的蜗牛进行分析,确定为新种后,以论文的方式发表。每当需要用到SEM电子显微镜、PCR实验设备、体视显微镜等实验设备时,王欣就陪他一起去申请、使用。

2019年6月,陈哲宇将在南京紫金山发现的微型蜗牛新种命名为紫金山始球果螺,并发表在学术杂志《Folia Malacologica》上,这是我国分布的第五种始球果螺,它的发现填补了华东地区始球果螺记录上的空白。

首次发表新种,让陈哲宇感到欣喜和自豪,此后,他不仅通过大量学习和交流,掌握生物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还积极联系展览馆、博物馆,获取研究资料,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深度。在学院的支持下,他对研究发现的8个陆生贝类新种的人工繁育开展可行性研究,揭示了刘氏粒雕螺和李氏华砾螺两种人工繁育可行性较高新物种的基本营养组学信息,探索营养健康型蜗牛食品开发前景,这一研究也获得了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

评价陈哲宇,王欣用了八个字“非常刻苦!非常勤奋!”在她的印象中,给出科学可行的方法,陈哲宇就能够锲而不舍地做下去,直到做出成果。陈哲宇说,接下来,他会把生物科学作为研究方向,进一步深造,把兴趣爱好发展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

【责任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