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爱强(右)做客湖北日报企业家全媒体纵横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李培培 朱梦瑾
东湖隧道、高新大道、光谷大道高架等主干道,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东湖高新区公共服务中心、湖北省科技馆新馆等地标建筑,都由它修建。
它,与中国光谷相伴相生。
1988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创建成立,2001年获批设立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横空出世。
2002年,为建设中国光谷,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它“呱呱坠地”,取名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它,与中国光谷共同成长。
从“武汉地图外被遗忘的两厘米”,中国光谷从15平方公里、30平方公里,发展到如今的518平方公里。
它今年正好20岁,已成长为中国光谷最大的建设平台,累计完成建设项目1175个,实现总投资1521亿元。其中,完成市政道路超1000公里。这一长度,可以从武汉连到北京。
企业名片
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是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下属的大型国有企业,负责高新区内市政基础设施、工业及民生房建等项目建设,以及部分武汉市重点工程建设,并先后配套开展了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工作,是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重要的国有投资建设平台。
个性问答
作为新光谷人
我很幸福
主持人:您是湖南人,十年前以全国公选第一名的成绩来到光谷。作为一名新光谷人,又是光谷的建设者,您对光谷有着哪些不一样的体会?
周爱强:来光谷十年,我感到很光荣!光谷是一个创新性、包容性很强的地区,处处能感受到“新”,感受到年轻。
光谷是国家省市战略叠加的区域,在这里工作,践行这些战略,我感到很自豪,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如今在光谷,随处可以看到绿地、书房、咖啡屋,国际化城市的感觉越来越浓。生活在这里,我很幸福。
当前,中国光谷正全力打造“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聚力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加速迈向世界光谷。
“光谷建设,建设光谷。”5月14日,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爱强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时表示,公司作为国家省市区战略的践行者、光谷发展的参与者、光谷创新精神的代表者,正全速推进湖北东湖科学城重大建设项目,包括7450亩核心区土地场平、配套市政道路建设等,“不久后,一个崭新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东湖科学城,将会呈现在大家面前。”
生于光谷,自带“创新基因”
访谈时,周爱强拿出两块步道砖,将水快速倒在砖上。砖上的水瞬间消失,就像被海绵吸收了一样。
“这是我们应用在高新大道上的透水砖,雨水被吸收后渗透到地下,实现小雨不湿鞋、中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周爱强说。
不仅步道砖,光谷建设公司修建高新大道时,还采用了众多智慧技术——智慧喷灌系统,会根据天气、温度变化,自动调节喷灌水量;智慧交通系统,会根据车流、人流量,智能调节交通信号灯;多杆合一,智慧路灯杆、电线杆、电子显示屏等集中到一根杆上……
生于光谷,自带“创新基因”。“我们修建的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是全亚洲最大的平开式可开合屋顶的网球中心,让球赛不受天气影响。”周爱强说,目前国际上有名的温网、法网、澳网等大满贯赛事所用场馆,都没有这种屋顶。该项目采用全专业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创下了5项中国第一、2项华中之最,荣获第十三届第一批中国钢结构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
极具施工挑战的,还有湖北省科技馆新馆。新馆内一道长达45米的钢结构悬挑,长度仅次于央视大楼,居全国第二。
光谷建设公司代建时,采用了自平衡卸载、斜拉索施工等尖端技术,保证了大跨度大悬挑钢桁架结构的安全稳定性。项目获评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全国建筑业绿色建造暨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等荣誉。
“目送第一位病人进去时,我热泪盈眶”
“建了这么多项目,让我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甚至一辈子刻骨铭心的,是2020年疫情期间,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的重症医院改造项目。”周爱强清晰地记得,2月12日临时接到紧急任务,要求在2月19日晚上7时前完成改造。
军令如山!
“当时没工人、缺材料、作业面狭窄,时间紧任务急,解决困难比平时要难上几倍甚至几十倍,但没有任何退路,必须完成。”他回忆,当时他们紧急调集700多名工人,包括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部分原班人马,通过各种渠道筹集材料……
争分夺秒!
2月19日下午4时,他们提前3小时完成任务。仅七天七夜,他们将一家专科医院的毛坯房,奇迹般地改造成武汉市第三家新冠疫情重症医院。
“3点50分,救护车载着病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目送第一位病人进去的时候,我热泪盈眶!”说到这里,周爱强眼圈泛红。
他说:“我为按时完成任务倍感光荣,也为病人得到救治而高兴,更为现场众志成城抗疫的力量所感动,这是国家的力量,党的力量!虽然我没当过兵,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一名战士,也明白了什么叫战斗。当你要为了国家去战斗的时候,必须勇往直前。”
急难险重的任务,还有许多。2016年武汉内涝、2019年雪灾、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次次出征,光谷建设公司践行着国企使命与担当。
20年来,光谷建设公司共交付学校35所,建设还建房900万平方米,让光谷地区近30万居民搬入新家。
“东新模式”,从3年变为9个月
紧跟光谷发展步伐,光谷建设公司一路向东拓荒。
“这是光谷生物城2009年与2016年同一个视角的对比图。”周爱强指着一张展板说,从当时的一片荒芜,到如今光谷生物城综合实力已是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建设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等园区,服务华为、联想、霍尼韦尔等大型企业,为其工业厂房做配套建设。
服务过程中,东湖高新区创造出变电站建设的“东新模式”。
周爱强介绍,按常规变电站建设,从土建到电力部分,一般是由供电公司独自承担从立项到建设的所有工作,全程约需3年时间。
为提速,东湖高新区将建设任务切分:由光谷建设公司负责变电站土建部分,建完移交给供电公司安装电力部分。“这样,相关手续可‘并联’进行,节约了近75%的前期审批和建设时间。”
2021年,华为增设变电站按照这一模式,仅9个月就如期交付。
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今年,是公司成立20周年。”周爱强说,中国光谷正全力打造“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我们也在思考,要塑造怎样的建设平台,才能与世界光谷相匹配?”他表示,下一个10年,光谷建设公司将做好工程、公司、员工这三篇文章,流程再造、转型升级。
“做好工程,是公司最大的政治任务。”他说,要确保工程质量、规范和进度,还要引入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新理念。
公司层面,则要进一步走向市场。“目前,项目建设占公司业务的80%,其他12家分、子公司只占20%。我们希望,转型后这个比例能够调个个儿。”他说,“如今效果已经初显。2021年新成立的光谷市政公司,不到一年就实施了57个项目,收入近1亿元。”
为激发员工干劲,该公司建立员工晋升时管理与技术“双轨并行”制度,对干部动态考核,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不拘一格选人才。
“做好了这三篇文章,我们相信,公司将逐步打造出与世界光谷相匹配的建设平台,从一个辉煌走向另外一个辉煌。”周爱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