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设计师给农民建红砖平房为何翻车?听建筑学家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3日19:13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杨思 余嫚雪 谢宁

实习生 鲜于青妍

摄影 王亮

赵逵做客长江讲坛

7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逵做客省图《长江讲坛》主讲《美轮美奂的古建筑类别——中国明清系列会馆》,把古建筑的美和明清会馆的历史介绍给读者。

讲座之前,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赵逵家中专访。他的家很特别,院子里有用红砖做成拱型的走廊,用木结构的鲁班锁做成亭子,屋顶使用了透光的玻璃砖,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在建筑里完美融合。赵逵说,建筑师要给别人设计更好的生活方式,首先要自己热爱生活。

建筑实用性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追求建筑的审美

赵逵家的一角

极目新闻记者:走进您家里采访,觉得您家很特别,是不是每一位建筑学教授首先要把自己的家宅设计好?

赵逵: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如果一个人不热爱生活,很难去做一个好的建筑师。建筑师,是用别人的钱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天花乱坠的建筑都是建筑师设想出来的,由甲方来出资实现。别人把自己的家或者单位给建筑师设计,其实就是让建筑师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建筑师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不能高于甲方,那怎么可能去引领别人呢,要把别人的生活方式设计好,一定是建筑师自己的生活也足够美好。很多建筑设计师最先出名的建筑,都是自己的家宅设计。

建筑设计,是在解决温饱之后的事情。温饱解决了之后,建筑实用性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追求建筑的审美。为什么现在像历史、建筑设计变得这么重要呢?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满足之后,人们必然有更多的精神追求。

赵逵的小院

好的建筑设计,不能只是设计师的个人理想

赵逵在家中接受极目新闻记者专访

极目新闻记者:前段时间,建筑设计师陶磊给农民设计了一套红砖房,被网友骂惨了,有文章直言:“132万给老伯造红砖房,是艺术还是傲慢?”从建筑学上怎么看待这件事?

赵逵:如果陶磊给我做一个这样的房子,我肯定可以接受。但在农民伯伯看来欧式的房子才是时髦的,红砖房就像土坯房。我们不能说谁的审美高,谁的审美低。所以,建筑设计师要跟主人充分沟通,建筑要符合使用者的气质。建筑设计师最好是把自己的理想和房子使用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不能只是实现自己的理想。

极目新闻记者:一些著名的现代建筑,也引发过很多争议,比如,网友给央视大楼取名“大裤衩”,认为很丑。

赵逵:每年网上都有评选最丑建筑,有的是真丑,比如一个具象的巨大的莲花形体育场,一个具象巨大的龙头形建筑,的确是公认的巨丑。还有一些建筑是建筑圈认为还不错,但是建筑不够接地气,理想只是建筑设计师的理想。而最好的状态应该是,理想是建筑设计师的理想,也是使用者的理想。设计师库哈斯设计央视大楼之前,有一个时代背景,北京曾经历过大坡屋顶的设计时代,建筑基本上全都是大坡屋顶,后来城市就调整了设计,猛一调整又有点过了,觉得外国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东西好,库哈斯当时做这个大楼时就已经引发很大争议了。我觉得,如果这个楼,放在别的地方,而不是作为文化地标的央视大楼,可能就还好。作为文化地标,大众是有点难以接受的,因为不太符合中国的文化内涵。

古人的爱和恨,都很容易移情到古建筑上

极目新闻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建筑学感兴趣的?

赵逵:我学建筑学比较早,那时国内的建筑学才刚刚从实用主义到追求美学的这么一个阶段。当我在传统建筑中,发现真正的建筑之美时,我就对这个行业开始着迷了。

过去的建筑空间,比现在一般人住的空间要复杂很多。古人没有建筑师,主要是自己在盖房子,但又有懂建筑、懂风水的人参与到建设过程中。过去的建筑师有点像木匠的角色。现在我们盖的房子,不知道使用者是谁,盖完之后卖给谁也不知道,所以房子做得千篇一律。过去建房师傅做房子之前,知道这房子是给谁用的,所以房子有主人的气质,后人一看这个房子,就知道过去这是一个官员的房子,还是一个文人的房子,或者地主的房子,商人的房子。所以,古人有“爱屋及乌”,也有“火烧阿房宫”,爱和仇恨都可以落到建筑上,就是因为古建筑带有的主人气质太强烈了。

古建筑能折射经济发展史、文化、哲学观

观众聆听讲座

极目新闻记者:你决心要将古建筑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是什么时候?

赵逵:我真正走上研究之路,是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我最早做的是古盐道研究,我写过《川盐古道》,去过很多古盐道探访。古代的交通要道,后来很多都没落了,没人走了,一些古建筑就留了下来。如果是曾经繁华、现在也繁华的地方基本上都现代化了。反而曾经繁华、如今衰落的一些古村落,就能保存下来。恩施的几个古村落名村,基本上都是我们华科大的团队发现,并参与申报的。彭家寨本来是20几户的小山寨,作为古盐道上遗存的古村落,被华科大李保峰教授推荐到威尼斯双年展,现在已经是恩施最火的古村落景点了。

极目新闻记者:在研究和探访古村落、古建筑过程中,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或者有趣的事?

讲座现场

赵逵:太多了,比如我们这次在长江讲坛讲的明清会馆,就很有意思。很多会馆在我们发现的时候,并不是就叫湖广会馆、山陕会馆,比如,湖广会馆当时的名字叫禹王宫,江西会馆叫万寿宫,山陕会馆有一个名字叫关帝庙。会馆到上世纪就已经慢慢消失了,被人们淡忘了。当年在重要的商业要道所建的会馆,因为交通方式的改变,不再承担其功能,慢慢就被一些僧人在使用。我记得早期我们在汉江一带做调研时,看到万寿宫、禹王宫,大家最开始以为这就是庙宇。为什么我们湖广会馆叫禹王宫?与湖广地区人们感念大禹治水的文化背景有关。

极目新闻记者:现在正值夏天,天气十分炎热,为什么我们会感觉身在古建筑里,会比较凉快?

赵逵:过去的房子和我们现在的房子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墙比较厚,古人会用空心砖、空斗墙来增加房子的隔热效果,二是古建筑也有一个小的自然生态,“四水归堂”,在采光通风上讲究天人合一。现在我们人口多了,大家不得不住在高楼里。而古人都是接地气的,接了地气就会凉快很多。

我们谈到的古盐道上的没落古村落、会馆的兴衰、古建筑的天人合一,其实也可以说明,古建筑不仅仅是居住的房子,古建筑也能折射经济发展史、文化和中国人的哲学观。

长江讲坛现场

人物档案:赵逵,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会馆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会员。研究方向为传统建筑与遗产保护、生态建筑与地域建筑。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继出版《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川盐古道——文化线路视野中的聚落与建筑》《历史尘埃下的川盐古道》《西南民居》《中国建筑简明读本》等著作,设计规划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责任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