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徐蕾 通讯员 郭德斌、罗丹)从“多头跑”到“零跑腿”、从“属地办”到“就近办”、从“解决问题办证”到“交房即交证”、从“绿色通道”到“上门服务”……襄阳市襄州区把人民满意作为共同缔造的价值追求,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紧抓“财产登记优化营商环境”主线,聚焦民生发展,点亮不动产登记成绩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缔造美好生活。
“互联+”打破地域限制
多点受理,“全城通办”。市民程女士在襄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二手房一件事”窗口,将位于襄阳市东津新区的一套商品房过户给买方,从申请、缴税再到出证,全程不到2小时。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是市、区两级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已开展的“一窗受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金融+不动产登记”等便民服务的进一步提升,旨在让服务对象实现就近办、网上办、全市通办,将“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向纵深。
异地受理,“跨城通办”。在实体窗口增设“襄十随神”城市群综合受理窗口,通过异地申请、线上受理、协同联动、网上支付、远程办理、快递送达的“跨市域通办”业务,避免群众在不同的城市间来回奔波。目前襄州区可满足襄阳、随州、十堰三地的查询查封、抵押登记、二手房转移登记等高频事项的异地业务受理分发。
订制服务,“人性化办”。为解决部分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困扰,襄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为群众提供“容缺办、预约办、上门办”等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登记服务。今年共开展进小区办证服务13场,为老人、孕妇、残疾人、军人开通绿色通道208例,为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启动上门服务机制27例。
“优化+”破除登记梗阻
前置服务,“交房即交证”。襄州区始终站在企业和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针对商品住房办证难、办证慢问题,通过“三个前置”,继续扩大“交房即交证”覆盖面。一是开发企业准备前置,企业签订土地成交确认书、土地出让合同时即可向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二是购房人申请前置,可在与开发企业签订新建商品房买卖、办理预告登记同时,一并申请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采集完成相关信息。三是政府登记服务前置,积极向开发企业延伸登记端口,由原来的坐等服务,到现在的上门服务。由区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提前介入,推行限时联合验收、综合测绘、成果共享。截至目前,全区已有近千户业主享受到“交房即交证”改革红利,购房者权益保障化、房企运营规范化、政府服务优化,形成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并联审批,“拿地即开工”。襄州区为确保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把原来的三级审批优化为一级审批,环节由原来的多个部门办理变成现在的一个窗口一次性办结,申请资料由原来的30余项减少为现在的7项,《设计方案批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项目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五证”办结时限由原来的一个多月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许多非核心材料企业可以承诺事后补齐,为企业拿证压缩不少时间,让企业感受到襄州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满满诚意”。
“数据+”刷新登记速度
统一标准。襄阳市实行统一的“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模式,统一业务类型、办事流程、收件材料、审核标准、窗口形象、服务标准、登簿制式。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变“面对面”为“端对端”;充分运用信息共享,变“群众跑”为“数据跑”;探索不动产登记与银行、公积金、公证机构等部门业务协作办理机制,变“点对点”为“总对总”;深入推进不动产权电子证书的建设与应用,变“纸质证书”为“电子证照”。
全面压缩。襄州区从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三方面优化整合为环环相扣、步步咬合的“链条式”工作机制。办理环节从申请、受理、审核、登簿、领证5个环节优化为申请、领证2个环节。针对具备登记基本条件但手续有欠缺的,实行容缺受理机制,做到“材料后补,效率不减”。同时为创建“无证明城市”,襄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全面清理各种证明,能通过部门共享获取的信息,一律免于提交,无法获取印证的事项实行书面承诺制,切实消除企业和群众提交材料的烦恼。今年,襄州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已实现65类业务“一网通办”,一般登记、抵押登记等95%的业务“即时办结”。增设企业登记“绿色通道”,实现小微企业登记即来即办。二手房交易由2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小时办结,对抵押注销、查封、更正、异议、换证等登记即时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