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变美荷包变鼓 还能在家门口就业
江陵“共享农庄”提升村民幸福感
江陵县白马寺镇黄淡村共享农庄
江陵县资市镇乡村一景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黄志刚
江陵县共享农庄一景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湖北省江陵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激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动群众一起想、一起干,在全县打造了16个“共享农庄”,增强村级集体产业的“造血能力”,奋力蹚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共享农庄”的想法来自村民,全过程由村民参与,效果好不好也由大伙说了算。
“家门口上班,收入有保证”“村里变成公园了”“共享农庄让大家的想法变成了现实”……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在江陵县各个“共享农庄”走访,不少村民拉着记者说个不停,掩饰不住喜悦的心情。
1
心聚在一起村民关系更融洽
“不敢想象,旧仓库竟成了漂亮农庄。”资市镇玉古村一组村民曾琼和爱人常年在外工作,女儿曾艾妮今年中秋节回老家办婚礼,将婚礼地点从酒店改到了村里的“共享农庄”。
婚礼当天,“共享农庄”的庭院被装扮得无比浪漫,田园风十足。榆树下布置了婚庆舞台,曾艾妮和丈夫谢强在亲友们的见证下喜结连理。婚礼结束,来宾们移步至由仓库改成的宴会厅,品尝起了地道的农家宴,荆州鱼糕、扣肉、鱼丸等特色美食一样都不少。
按照该村“共享农庄”的运营规定,承接本村的红白喜事,村民每场仅需交1300元场地费,还有不同价位的“一条龙”服务可以选择。“场地、设备和宴会服务等一应俱全。”农庄大堂经理熊孟萍说,相比于大型酒店,“共享农庄”承接村里的红白喜事带有公益性质,“既能增强就餐体验感,也节省了成本。”
曾琼给极目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女儿要是在酒店办婚礼大概要花3万元,“‘共享农庄’为我们省了不少钱。”
“共享农庄”带给村里的变化远不止于此。曾艾妮婚礼当天,农庄的另一间大包房内,村里的十余名老党员和孤寡老人欢聚一堂,村两委特地邀请他们欢聚中秋佳节,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有事就来农庄,有困难商量着解决。”玉古村党支部书记刘利明说,“共享农庄”凝聚了全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也成了村两委联系村民的纽带和桥梁。
村里哪个地方还需要改造?谁家老人需要照料……如今涉及民生的事,玉古村村民已习惯聚到“共享农庄”唠一唠。“大伙儿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邻里关系更融洽了。”刘利明说。
2
共享模式让村民的荷包鼓起来
“村里的鹅都被客人吃光了。”今年国庆长假前夕,熊孟萍不得不安排多个村民到邻村收购农家散养鹅。
目前,铁锅炖大鹅、鹤歇元宝和农家椰子鸡等是玉古村的“网红菜”,许多食客慕名而来。“高峰期一天要消耗10只鹅。”熊孟萍说,农庄结合村民自产的新鲜食材和自养的家禽家畜等,开发了“网红菜”、农家菜和宴席菜三大类总计超过60道菜,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餐饮需求。
“每天9时前送菜,现卖现结,价格也不错。”54岁村民朱本玉在农庄帮厨,每月除了能拿到2800元的固定工资,还能将自家蔬菜拿到农庄售卖。
践行共享理念,让乡村资源优化配置。在白马寺镇黄淡村,村民杨佑安将自家闲置的150平方米仓库折资入股,6名村两委工作人员和12名村民共集资30万元,将仓库改造成“共享农庄”,最多能同时接待80名客人。“每年8000元租金,年终参与分红。”杨佑安说,“共享农庄”让他的荷包鼓了起来。
黄淡村“共享农庄”的规模不及玉古村,但运营3个多月以来,月均营业额达8万元。除去村民工资和运营成本,总体收支持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先喜算了一笔长远账:“共享农庄”正带动一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把农村富余的资源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收入。
在黄淡村最近的一次屋场会上,有村民又提出了“共享菜园”的想法——将每家每户门口的自留地进行统一播种和无公害管理,为“共享农庄”稳定供应绿色有机蔬菜。
“目前有45户村民响应,累计可形成10亩高标准蔬菜基地。”张先喜说,“这些蕴含群众智慧的金点子,将直接带动村民增收。”
3
共享空间为美丽乡村增颜值
“将菜园打造成花园,我们当然支持。”黄淡村村民徐春梅说,“共享菜园”不仅能拓宽增收渠道,还能改善村容村貌。
据了解,黄淡村在建设“共享农庄”过程中,向县农业局争取10万元配套资金,专门修建了污水处理装置,不让“共享农庄”产生的厨余污水流入附近沟渠。
“农庄还主动与村民共享污水处理设施。”张先喜说,村两委根据污水处理设施的承载能力,将排污管道铺设到附近22户村民门口,让乡村环境指数更高。
借助共享理念提升乡村颜值的,还有郝穴镇荆江村,这是一座距江陵县城仅2.5公里的城郊村落。过去村口有一处近30亩的荒塘,因缺乏水系贯通,水质一度恶化。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荆江村向上争取了6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郝穴镇政府出资100万元,启动了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
村头2处简易房被征迁,近30亩的黑臭水体进行了清淤和水系贯通,河塘进行了护坡加固,还新建了休闲步道和景观亭,并栽植绿化。今年春季,昔日的黑臭荒塘终于变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开放式湿地公园。深秋时节,极目新闻记者漫步荆江村的湿地公园,一股清幽淡雅的桂花香扑面而来。村民在公园小径悠闲散步,景观亭内时不时传来说笑声。
坡岸上栽种的每棵树,都有认领人。4岁的小男孩竺熊哲认领了一棵胸径约5厘米的桂花树,他说要保护好桂花树,不许别人破坏。
看到村容大变样,荆江村村民周霞不禁感叹:“如今的荆江村,简直就像公园。”
4
共享食堂探索解决养老问题
空心化、空巢化,是许多乡村面临的共性问题。江陵县不仅建起了“共享农庄”,还在城乡社区村组探索建立“共享食堂”,以解决孤寡老人的吃饭问题。
马家寨乡耀新村则将闲置农庄进行改造成“共享农庄”,促进了村集体增收,再反哺孤寡老人群体。该村“共享农庄”负责人戴传虎介绍,他们将在农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完善老年食堂的配套设施,让全村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白马寺镇黄淡村常住老人超过120名,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13名。该村探索成立了爱老幸福食堂,通过“村民缴纳一点、农村承担一点、村集体经济扶持一点、商会捐赠一点”的模式,融合各方力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养老志愿服务活动,解决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并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有一位乡贤捐赠了20万元,我们正筹划如何应用于老年人群体。”白马寺镇宣传委员张红说,该镇将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心理接受度,探索“共享食堂”的发展路径,对老年群体特别是孤寡老人投入更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