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先行区”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2日08:27 来源: 湖北日报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结合起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湖北落实见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先行区”,组织专家学者就构筑流域安全新格局等主题进行深入阐释。

构筑流域安全新格局 创建流域安全示范区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这是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时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重要战略选择和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流域治理与发展,推进流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遵循。

安邦定国事,治国先治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决守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并将“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放在首要位置。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也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并将之作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要重点抓好的“三个统筹”之一。这充分体现了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重要论述精神的高度政治自觉。

一、长江腹地千湖之省,凸显流域安全独特责任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湖北长江流域安全还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是切合湖北风险防范实际的科学路径,也是保障湖北建设先行区、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之举,更是实现国家社会稳定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与根基。明确流域安全这条主线,坚决守住湖北长江流域安全这个底线,才能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定,也才能全面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实现人民安康。

湖北长江干线占长江1/3,是三峡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区,更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和主战场。湖北长江流域安全的特殊生态地位,意味着特殊的使命任务,要求湖北加大长江生态修复力度,扎实开展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全面深化推进长江大保护行动,让一江清水浩荡东流。有了长江流域的安全新格局,我们才能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流域安全新格局

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布局为我们做好流域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期,保障水安全,构建流域安全新格局,关键是要转变治水和流域治理思路,牢牢把握流域性这一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流域“一盘棋”,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打造流域生命共同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江湖大省、流域地位独特的湖北,清醒地认识到治水是系统工程、生态工程,更是可持续发展工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治荆楚必先治水。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强化省级统筹,将全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确定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科学谋划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守住水安全底线。由此可见,新时代的湖北治水必须从流域性这个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出发,以流域为单元,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要素治理,强化流域全生命周期治理,通过流域治理打造流域生命共同体,构建湖北流域安全新格局。

构建新时代湖北流域安全新格局,我们还必须深刻理解其时代内涵。

首要性。千湖之省是江河湖北最鲜明的印记,水资源是关系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治荆楚必先治水。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流域治理必先行。

全域性系统性。坚持系统观念治水,以流域为单元,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强化流域统一规划,要以流域为单元,一体化谋划流域保护治理全局,为推进流域保护治理提供重要依据。强化流域统一治理,充分发挥流域规划的引领、指导、约束作用,推进流域协同保护治理,做到目标一致、布局一体、步调有序。强化流域统一调度,充分发挥流域级平台的牵头作用,强化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建立健全各方利益协调统一的调度体制机制,更好保障流域水安全。强化流域统一管理,打破区域行业壁垒,加强流域综合执法,构建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管理格局,一体提升流域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

生态性和谐性共享性。就是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着力建设生态友好型流域,打造流域生命共同体,充分发挥流域自我修复能力,实现人与流域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享的中国式流域现代化。

改革性创新性智慧性。就是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强化流域治理,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持续推动流域治理效能变革、流域发展质量变革,推进更高水平流域安全。就是充分发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科技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治水管水技术进行流域系统治理,推进流域数字化治理建设,提升河湖智慧管理能力。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流域安全示范区

“四化同步取得新进展。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扎实推进,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基础更加稳固。”这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湖北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流域系统规划与实施,坚守流域安全底线。要落实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实施流域分区分类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统筹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荆楚安澜”现代水网,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加强江河湖库堤防建设,优化调整蓄滞洪区布局,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等短板,守住水安全底线。

二是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决守住生态和粮食安全底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强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升。

三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布局“双碳”发展新赛道,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加快推动全流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四是推进流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提升流域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持续推进完善流域治理体系,创新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流域治理制度,提升流域治理效能。深化推进和落实河湖长制责任,持续推动河湖长制向“有实”“有能”转化。坚定不移地推进湖北智慧水利体系建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治理理念和治理手段,通过智慧化实现流域加速发展和融合发展。

五是推动流域治理项目落地生根。重点工程建设是湖北流域治理的大动脉主筋骨,要全力推进全国省域现代水网先导区第一批试点,推动开展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安全清洁饮用水保障、供水能力提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网运管水平提升等“五大行动”,建设涵盖18个大类、囊括N个工程的一揽子水网项目在湖北落地生根。

在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新征程上,善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奋力开拓流域治理管理新局面,就能开辟流域安全新格局,打造流域安全示范区,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荆楚篇章提供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黄家顺)

创新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湖北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体推进“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夯实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一、“三高地、两基地”统一于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目标要求,统一于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湖北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制造强国高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推动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刻把握了“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内在要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展现湖北作为,在新领域新赛道赢得更大发展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深刻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统领创新链产业链同向发力、协同联动、互促提升的内在要求。“三高地、两基地”相辅相成、有效衔接、有机融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凸显湖北优势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是湖北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战略之举和长远之策。推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全面强化创新策源功能,进一步提高我省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彰显了湖北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时代担当。

二、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与比较优势更紧密结合,加快塑造“三高地、两基地”的新动能新优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布局正在发生广泛深刻调整。湖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人才、市场、产业等优势,统筹提升“三高地、两基地”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着力解决一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中的重大“卡脖子”问题,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首先,坚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我省优势领域,优化国家级及省级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汉江实验室、光谷实验室、东湖实验室等湖北实验室,努力探索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湖北路径,加快突破智能网联、光电、芯片、北斗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支撑,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其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意味着要在科技创新领域“自我封闭”。以开放聚创新之势,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方面,企业强则产业强,我省要持续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充分激发企业动力活力,建立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鼓励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充分利用市场力量搭建平台,与各级政府形成产业服务优势互补的支撑政策,强化要素资源整合创新和配置能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另一方面,产业强则经济强,我省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力,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以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融合创新协同发展为抓手,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带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或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或区域竞争力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抢占发展制高点,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路洪卫)

高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动高水平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必须以高水平开放促深层次改革,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一、高质量建设湖北自贸区升级版

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要着力推进制度型开放,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高质量建设湖北自贸区升级版,推动与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临空区和各类口岸等联动发展。RCEP签署生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继加入世贸组织后又一重大开放成果,对推动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与RCEP签署国家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湖北自贸区应抢抓RCEP机遇,高质量建设湖北自贸区升级版。要以站位升级服务全国大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在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体现自贸担当;要以思想升级推动先行先试,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推动湖北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把自贸区打造成全省营商环境的标杆;要以举措升级贡献自贸力量,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含金量高的湖北经验,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为突破,为加快“三高地、两基地”建设聚力发力。

二、精准开展招商引资

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要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做实做优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华创会、楚商大会、世界500强对话湖北、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汉交会等开放平台,加强与欧洲、东盟和港澳台等地区经贸合作,高标准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中德国际产业园等外资集聚园区。加快相关产业布局,开展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招商。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调整拓宽利用外资区域,吸引欧美等其他区域外国企业来我省投资,重点引进行业龙头、“隐形冠军”、高科技企业,鼓励跨国公司在湖北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及功能性机构,支持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承担科技项目,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技术。要严格落实2021版外资负面清单和即将出台的新版鼓励外资产业目录,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利用外资规模,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三、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要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培育引进一批外贸龙头企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新业态。一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信保海外投资产品等渠道,加大对武汉、黄石、宜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襄阳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海外仓和发展跨境电商B2B的支持力度。招引大型电商企业在湖北设立企业总部、地区总部和配送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市场采购。加大各类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引进培育力度,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及宜昌三峡物流园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开展跨市州“采购地申报、口岸验放、一体化通关”政策探索。三是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加快实施外贸综合服务全覆盖工程,推动13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提档升级,成为符合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落实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退税管理办法,持续优化“楚贸通”平台服务功能。

四、有序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要有序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稳定传统市场份额,提高新兴市场比重。要充分利用国家和湖北与境外投资重点国别建立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搭建湖北与重点国家、地区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制度化平台。充分运用“湖北省‘一带一路’公共服务平台”,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商情、法律、项目推介等全方位服务。充分支持省内高校、培训机构与境外投资企业通过合作办学、委托培训、建立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培养具有跨国经营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积极支持境外投资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湖北人才引进的各项政策,提高高端人才引进的资金补贴水平。充分引导企业用好各类政策和服务平台,引进全球范围内的高端国际经营管理人才,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和招揽海外留学生加入湖北境外投资企业。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部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阳小华)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