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联农带农, 10万脱贫人口多挣两亿元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4日08:18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振求 汪洋 周鹏 通讯员 杨友平 毛新民

人均纯收入14212元,同比增长16.51%!

新年伊始,通城县乡村振兴局传出捷报,2022年全县10万脱贫人口收获“大礼包”,“人均增收2000多元,总计增收2亿元”。

去年以来,通城县聚焦“产业帮扶力度弱化、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问题,建立订单联结、劳务联结、股份联结、租赁联结“全链四联结”联农带农机制,在鄂南大地打响一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农增收的攻坚战。

订单联结——

办加工厂买小轿车

今年57岁的脱贫户胡国平,享受到订单联结的好处:不仅办了加工厂,还买了小轿车。

他是五里镇左港村人,以前靠开面条作坊生活。去年5月15日,镇委书记韩旭辉和瀛通电子董事长黄晖前来走访,他提出将作坊升级为加工厂,但是缺资金。

韩旭辉现场表态,镇里帮助申请贷款;黄晖则代表公司预订10万元面条,先付了货款。

有了订单,胡国平立即行动,仅1个多月,面条作坊提档升级:日产量从300多斤提高到1000斤,每天纯利润1500元左右。去年国庆节前夕,他买了一辆小轿车。

去年8月,通城县还成立隽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打造“山水隽邑”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对接武汉高校大市场。

公司成立2个多月,累计销售农副产品大米100吨、茶油和菜籽油1000余桶、大豆油20吨、鲜鸡蛋120万枚、茶叶1.5吨。

劳务联结——

家门口就业增收

作为全国油茶重点县,通城县依托全国油茶重点企业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发展油茶种植32.25万亩,带动2.8万农户就业。

四庄乡小井村600亩油茶基地去年喜获丰收。该基地由村里与黄袍山公司合作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脱贫户陈亚府负责管护,每月工资3800元。他说,全村共有140人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年至少有5000元收入!”

黄袍山公司与高校合作,研发出先进的冷榨工艺,下线的高品质茶油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除此之外,公司还延伸油茶产业链,针对不同群体研发新产品,形成“本草天香”和“上古之水”两大系列、20大类天然活性用品。

通城还大力发展制造业,现有规上企业114家。瀛通通讯率先在主板上市,三赢兴公司通过证监会审核待发行,平安电工公司进入证监会审核。这些企业的产业链向农村延伸,乡村产业园、微工厂、帮扶车间等,带动5.2万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其中脱贫户1.8万人。

股份联结——

变身“股东”分红

四庄乡寺背村脱贫户谭幼林有个新身份——优质稻基地股东。他十分高兴:“不仅收获工钱,还有入股分红。”

寺背村地势较高灌溉不便,107亩地撂荒。该村采取“村集体+农户”模式整治撂荒地,一方面筹资23万元新修水塘和沟渠,另一方面成立种养合作社。脱贫户则以土地入股,平时在基地务工挣钱,到了年底还可以分红。

谭幼林掐指算账:家里3亩地入股,可以分得300斤优质稻谷和红利。

村干部金大明介绍,去年秋季,寺背村共收获7万斤优质有机晚稻,加工成大米4万多斤,全部销往武汉,单价每斤6元,是普通大米的3倍。

“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农户”“公司+农户”“种植大户+农户”……通城县多种模式整治撂荒地,多渠道帮农民增收,消灭撂荒地1.82万亩,增产粮食1427万多斤,增收2269万元。

租赁联结——

经营净收入看涨

去年,隽水镇东港村水果基地的40名脱贫户获得约12.4万元租金收入。

在省卫健委驻村工作队帮助下,该村225亩水果基地10万斤葡萄和3万斤火龙果全部销往武汉,销售额超过百万元,除去开支,赚了20多万元。

麦市镇红石村脱贫户丁敏,经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振兴爱心超市,岳父和妻子也来帮忙。

丁敏介绍,家里因父亲残疾致贫,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驻村工作队牵线,他于2019年12月租下该店成为老板,帮助销售家乡土特产,除去各种开支,每年该超市纯收入超过10万元。

通城县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主力军”作用,通过租赁等方式多渠道助农增收。仅去年,全县新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4家、家庭农场6家、种养大户82户,吸纳带动6838人参与产业发展。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中,生产经营净收入上涨至1953元。

【责任编辑:周晓燕】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