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8
嘉宾: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新武;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主任沈悦;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
内容: 日前,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先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十二项重点行动。为做好《实施意见》的宣传解读,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将连续举行8场新闻发布会,解读文件主要精神和重点内容,4月18日,湖北举行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
现场图片
主席台嘉宾
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
文字实录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湖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日前,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先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十二项重点行动。为做好《实施意见》的宣传解读,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将连续举行8场新闻发布会,解读文件主要精神和重点内容,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新武先生;
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主任沈悦先生;
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先生。
首先,请陈新武先生介绍《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主要精神。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新武: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根据省委统一安排,从今天开始到本月底,举办8场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湖北实际,推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考量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的主要精神。
推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省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部署,这也是我省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的重要内容。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近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建设先行区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重要举措,围绕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先行区建设迈稳第一步、取得初步成效,全省上下在“为什么要建先行区、怎么建设先行区”上形成了广泛深入的共识。
首先,建设先行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考察湖北、参加全国人大湖北代表团审议,赋予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定位,要求湖北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把湖北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考量,深刻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湖北是系统性、重塑性的战略机遇,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湖北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路径和载体。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省委省政府以编制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先行区建设进行总体设计。这次又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对先行区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细化实化到发展思路、实施路径和工作任务上,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湖北落实落地,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其次,建设先行区,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必须推动发展方式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7月23日考察湖北时指出,湖北要走在中部地区崛起前列、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唯一出路。
从“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湖北作为内陆省份,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不足。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纪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时代特征,湖北只有紧紧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加快先行区建设,才能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三,建设先行区,是立足湖北基础和条件作出的积极探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湖北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探索有利于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首先是有经济结构优势。我省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供应链和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2022年全省经济外向度11.5%,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我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转型负担轻、成本低、时间短,也具有“船小好掉头”的先发优势。其次是有资源要素优势。湖北科教资源丰富,产学研用体系较为完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既是制造业重地,又是中部粮仓,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拥有绿色电力、页岩气等可持续发展能源保障,综合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地区。三是有地理区位优势。湖北九省通衢、得中独厚,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全国“铁水公空管邮”多种运输方式的中心结点,是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战略腹地纵深大,市场辐射范围广。四是有良好发展势头。历经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和疫后重振等大战大考,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疫后重振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我省用两年半时间实现了经济发展从跌出主赛道、到重回主赛道、再到领跑主赛道的转折性变化,为先行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湖北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完全有基础、有条件率先探索促进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先行一步,努力实现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实施意见》共分三个大的部分和附件。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主要阐述文件起草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提出了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展现新气象、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安全能力得到新提升的“六新”目标。第二部分是《实施意见》的主体,主要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三个统筹”,部署了“十二大行动”。第三部分从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考核评估等方面强调了推进实施的保障措施。附件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主要指标,设定了71项数据指标。
《实施意见》的主要精神可以概括为“一张蓝图、两张清单、三个统筹、四化同步”。
“一张蓝图”,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先行区建设的总体设计和行动纲领,统领全省各级各类规划,统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着力解决“多规合一”中“一”的问题,《规划纲要》包括正文和各市州、直管市的附件,着力解决上下不贯通、说与做“两张皮”的问题,做到省市统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策略,实现省市一体、步调一致,一张蓝图干到底。
“两张清单”,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分区分类分级细化落实流域治理单元及管控的负面清单,因地制宜确定完善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清单,以“两张清单”明底数、定路径、优布局。负面清单体现“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立足湖北“治荆楚必先治水”的省情,按照全省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明确并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的底线,切实担负起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政治责任。正面清单体现“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立足各地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找准自身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国土空间布局相适应、相统一。
“三个统筹”,就是坚持整体论和重点论。第一个统筹,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不安全的发展就是无效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把本地本部门的安全底线搞清楚,重点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平安建设行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第二个统筹,是统筹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以国土空间布局的有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由市县为主体向省市县统筹转变,重点实施科创能级提升行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三大都市圈建设行动、强县工程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第三个统筹,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充分发挥湖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雄厚的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扎实的产业基础,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为畅通。重点实施完整内需体系培育行动、综合交通体系升级行动、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行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
“四化同步”,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道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共性要求,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点,四化发展不够、四化发展不协同是我省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要明确并落实四化和四化同步的目标、指标及重点任务,因地制宜找到找准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特色化发展、项目化落实、机制化推进、科学化考评”,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实现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谢谢大家!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新华社记者:请介绍《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
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主任沈悦:
感谢新华社记者朋友的提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任务以来,省委带领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先行区建设,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去年省委举办了10期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专题培训班。今年以来,已举办4期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专题培训班。省委逐个听取各市州的工作汇报,研究明确各地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进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二是做好总体设计。召开全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会议,编制《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三大都市圈规划建设基本要求,出台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逐个制定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的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搭建先行区建设的“四梁八柱”。三是推进重点工作。先后召开100多次省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流域综合治理、三大都市圈和武汉新城建设、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实施强县工程、搭建供应链平台、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房地产业转型、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共建共治共享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着力推动这些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四是加强督导落实。针对先行区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多次召开县市区党政负责同志座谈会,把省负总责和市县抓落实贯通起来,定期跟踪问效,确保任务落实落地。
在先行区建设的实践中,大家感到,需要全面总结近一年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定一份具有指导性的实施意见,以更好地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先行区建设,同时与已经出台的《规划纲要》形成配套、互为支撑,共同构成先行区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抽调精干力量,成立起草专班,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战略决策,系统总结我省先行区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针对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目标、任务、路径和措施,起草形成了《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先后征求了全省17个市州(包括直管市和林区)、119家省直单位、22家高校、71家企业的意见建议,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89条、吸收109条。根据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讨论意见,我们对《实施意见》稿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4月4日,《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实施。4月14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配套印发了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在《实施意见》起草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工作部署,把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重要要求贯穿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湖北四化发展不充分不协同、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等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出了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等“十二大行动”。三是坚持目标导向。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了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展现新气象、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安全能力得到新提升的“六新目标”。四是坚持结果导向。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省“十四五”规划、《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的指标体系相衔接,提出了先行区建设的71个重要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到2025年的预期成效,建立健全先行区建设统计监测体系和综合绩效评价考核办法,确保先行区建设各项指标可统计、行动可落地、结果可考核。谢谢!
湖北日报记者:《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六新”主要目标和71项主要指标,请问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考虑?下一步怎么落实?
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实施意见》提出了“六新”主要目标和71项重要指标,这是衡量先行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六新”目标和71项指标之间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先行区建设的“指挥棒”。其中,“六新”目标主要包括:
一是科创能级实现新跃升,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二是协调发展达到新水平,四化同步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全国制造强国高地、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三是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是改革开放展现新气象,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对外贸易竞争力明显提升,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五是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六是安全能力得到新提升,长江、汉江防洪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显著提高。
围绕实现上述六大目标,《实施意见》共设置了71项主要指标,涉及11个方面:一是流域综合治理方面,主要设置了重要河湖基本生态流量保证率、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二是科创能级提升方面,主要设置了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10项指标。三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分别设置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13项指标。四是三大都市圈建设方面,分别设置了三大都市圈人均GDP、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8项指标。五是强县工程方面,主要设置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9个指标。六是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主要设置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煤炭和天然气消费占比3项指标。七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方面,共设置了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人均预期寿命4项指标。八是内需体系培育方面,设置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项指标。九是综合交通体系升级方面,主要设置了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等8项指标。十是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主要设置了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等4项指标。十一是改革开放方面,主要设置了制造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率、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制造业营收比重2项指标。
上述71项指标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统筹当前和长远、兼顾需要与可能,是一套系统科学、重点突出、求真务实的指标体系。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制定指标体系时,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方面指标,其中,科创和产业类指标有23项、城乡区域协调类指标有17项,占比分别达到32.3%、23.9%,必将有力引导各地加快实现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体现先行区建设“先行”的要求。先行区建设重在“先行”,要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先行一步、领先一步,走在前列。因此,在制定指标时,重点突出能够体现“先行”要求的关键性指标,指标值一般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如,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到12%,都是走在中部乃至全国前列。
三是体现科学务实可落地的要求。指标体系充分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十四五”规划、《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主要指标相衔接,做到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其中,有62项指标来源于《规划纲要》,每项指标都进行了深入论证和科学测算,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各项指标可落地、可考核。
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加强指标体系的考核评估,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实施意见》落地实施。
一是围绕“考什么”,制定评价办法。坚持有目标就有指标,有指标就有任务,有任务就要考核的原则,将71项指标和《规划纲要》底线管控负面清单落实情况整体纳入考核,科学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和分数。
二是围绕“怎么考”,创新考核方式。坚持年初定目标、年末考目标,不搞横向比较排名,重点聚焦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市州甩掉历史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竞相发展。
三是围绕“怎么用”,强化结果运用。将指标考核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作为对各地各部门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各地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推动先行区建设加快成势见效。
谢谢。
湖北之声记者:《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安排部署了“十二大行动”,其主要考量是什么?
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省委财经办)主任沈悦:
感谢湖北之声记者朋友的提问。“十二大行动”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抓手,下面我依次介绍一下。
一是流域综合治理行动。流域安全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自古以来,治荆楚必先治水,水是湖北最大的特点。湖北肩负着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粮食大省、生态大省。我们必须划分流域,明确治理单元,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底线,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二是平安建设行动。推进平安建设,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坚决维护政治安全,保障经济安全运行,加强社会风险防范,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北。
三是科创能级提升行动。高水平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5次考察湖北,都对湖北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赋予湖北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责任。湖北科创资源丰富,武汉成为国家批准的第5个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科教大省,我们必须以湖北所能服务国家所需,加快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以“用”为引领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先行区建设的基础和支撑。现代产业发展往往是以特取胜、以优制胜,必须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我省产业基础扎实、产业体系完备,完全有条件主动作为,把自己的好做得更好,通过搭建质量高韧性强的供应链平台,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优势产业,加快形成若干个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产业和世界级产业集群。
五是三大都市圈建设行动。三大都市圈是先行区建设的主战场。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不仅仅是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遵循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规律,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三大都市圈引领的城镇化格局和区域经济布局,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辐射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六是强县工程行动。强县工程是先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和短板弱项。实施强县工程,就是要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多渠道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具体内容包括: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建设美好农村人居环境。
七是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先行区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必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我们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巩固我省“四屏一山、三江一平原”的总体生态格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八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共建共治共享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理念和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群众组织起来,进一步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发动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我们要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九是完整内需体系培育行动。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湖北地处中部腹地,具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在提振消费、扩大投资、增加供给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空间。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消费提质扩容,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切实打通堵点,畅通经济循环,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十是综合交通体系升级行动。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是先行区建设的先手棋。湖北一直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具有良好的“铁水公空”综合交通条件,但是交通枢纽功能还不够强、多式联运体系还不健全。必须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枢纽城市功能协调发展,建设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宜荆荆和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重要机场、铁路场站、核心港区,高质量建设一批现代化枢纽港站,构建“人物资信”四流融合、“铁水公空”四网互联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十一是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建设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是先行区建设的重要依托。湖北虽然九省通衢,但区位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经济便捷的物流体系是我省集聚各类发展要素的迫切需要。必须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物流设施布局,发展多式联运体系,构筑通关、市场信息、跨境物流、海外仓配、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跨境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
十二是新一轮改革开放行动。改革开放是先行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前,我们面临着内循环不够顺畅、外循环不够通达的问题,要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特别是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省委、省政府对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了全面部署,请问省发改委围绕落实先行区建设目标任务,推进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湖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黎东辉: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去年以来,省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全面起势,呈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
一是坚持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重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一批创新高地。武汉获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加快建设,187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引领带动区域创新加快发展。培育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汉江实验室实现我省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9家湖北实验室全部进入实体化运行。脉冲强磁场设施优化提升等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涌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梳理形成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清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突破产业瓶颈,涌现出超快激光器、400G硅光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二是坚持以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链长+链主+链创”推进机制,擦亮优势产业“金字招牌”。链长抓总,建立省委常委领衔推动、省直部门协同联动、院士专家智力支撑、工作专班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和重点任务。链主带动,一个优势产业安排1家国有企业、1-2家大型民营企业担任“链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链创支撑,支持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对接产业链龙头企业、供应链重点企业,组建优势产业创新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攻关。我省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1%,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
三是坚持以都市圈和强县工程为载体,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三大都市圈。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武鄂黄黄快速路网、新港双柳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打通13条断头路瓶颈路。高标准编制发布《武汉新城规划》,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05个,今年计划完成投资407亿元。印发实施《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和《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统筹县城、乡镇、村庄三级服务体系,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三级治理体系, 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2022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8%、7.9%,均居全国第1。
四是坚持以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塑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新优势。推进铁水公空“硬联通”。加快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等5个高铁项目,建设南北向水运新通道,打造以天河机场、花湖机场为核心的空铁(轨)联运枢纽,实现铁水公空四网互联。推进商物资信“软联通”。加快建设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引进世界一流供应链物流龙头企业,组建湖北国控、楚象、华纺链、长江汽车供应链公司,持续提升我省供应链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国内国际“双联通”。坚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争取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建设,畅通开放大通道。以建设国际货运航空物流枢纽为目标,提升花湖机场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首条国际货运航线已经开通,年底前计划开通40条国内货运航线和4—6条国际货运航线,努力打造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空中出海口”。
五是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改革。落实“多规合一”一张蓝图,推动“以项目建设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以规划为主导的项目建设模式”转变,加快补齐项目“策划生成” 和“综合评价” 短板,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市场、政务、社会、开放、法治、要素、设施等“七大环境”建设,努力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47条,更大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税费、融资、用能、用工成本。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调查显示92%的市场主体对我省当前营商环境表示满意。
六是坚持以安全发展为底线,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坚决守住水安全底线。有序推进“61835”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划定并严守6925万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既守好“荆楚粮仓”,又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湖北贡献。坚决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大规模开展新能源百万千瓦基地建设,10个项目一期400万千瓦全部开工。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争创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2%。
下一步,省发改委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统筹规划和规划统筹,继续加压奋进、笃行实干,注重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精细化落实,推动“一张蓝图绘到底”。
谢谢。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培凤:
谢谢各位发布人,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