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探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新路径 以强县工程舞动乡村振兴“龙头”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28日10:25 来源: 湖北日报

4月16日,游客在秭归县归州镇彭家坡村脐橙园观光。该县将旅游观光项目与提升脐橙产业同步建设发展,农旅深度融合,优势叠加,助推乡村振兴。 (视界网 魏启扬 摄)

“郡县治,天下安。”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工作的基本单元。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将实施强县工程列为十二项重点行动之一,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探索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新路径。

4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第七场新闻发布会,聚焦强县工程。

破解“三农”新问题,找准突破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2020年底,湖北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是传统社会的产物。相较于信息化一骑绝尘、新型工业化大步向前、城镇化紧随其后,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四化”的短板。

看农民收入,种粮比较效益低、增收渠道有限、增收能力不强等难题掣肘农业发展。去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709元,远低于城镇居民的42626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16。

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教育、医疗等优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

当前,我国仍有4.91亿乡村常住人口。没有广大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创新性地作出“实施强县工程”的战略部署。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性主要抓手,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路径,是湖北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以四化同步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就地城镇化

县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强县必须强县城。

针对主导产业不清晰、不大不强,我省提出“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潜江,以“虾稻共作”统筹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以小龙虾全产业链建设壮大县域富民经济,虾—稻综合产值过60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88.9亿元,从业人员逾20万,“一只虾”“一袋米”已然成为撬动潜江乡村振兴的杠杆。

针对县城建设品质不高,我省将推进绿色低碳县城建设,保护传承县城历史文化和风貌。“坚持县城建设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合理布局,打造尺度宜人的空间形态。统筹县城水系统、绿地系统和基础设施系统建设,统筹生态廊道、景观视廊、通风廊道和绿道布局,保护好县城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保存传统街区、传统村落,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说。

针对县城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我省加快开展教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出每个县城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静介绍,目前已确定89个省级县域教联体试点,带动2136所学校,并同步实施“群雁”培育计划,缓解农村优秀老师短缺矛盾,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表示,对22个暂无三级医院的县市建立分片包保责任制,聚焦县级医院专科能力、人才队伍、临床服务、急诊急救等,建强县域医疗龙头医院。

立足功能定位,立足资源禀赋,立足发展条件,湖北绘就县域“富春山居图”!

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阵地。

强县域,关键在构建科学的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

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农办主任蒋星华表示,既要推动农业由单纯的初级种养加工,向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高端价值链延伸的“纵向融合”,又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与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的“横向融合”,千方百计促进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公安县狮子口镇义星村,将田分成三块:第一块田是村民同意流转的,第二块田是村民边种边看的,第三块田是村民继续耕种的,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47万亩,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00余个,规模经营面积达80万亩,每年直接降低生产成本1.32亿元。“三块田”改革激起一池春水,当前全省加快推进“小田变大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

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实现农民保收、市场保供。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松称,构建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通过集采、集中议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商品价格,降低生活、生产资料成本;通过集配,整合企业的快递、消费品等物资,叠加共享运力,提升仓储中转率,提升城乡流通规模和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是缩小城乡差距。我省将推进县城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快组建融合型、共建型教联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医共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推进医共体内处方自由流动、检查结果互认;加强县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重点是提升治理效能。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

建设美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乡愁不是“乡丑”。乡村人居环境不好,城里人就不愿下乡,年轻人也不愿回乡。

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核心是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乡村建设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提升农房设计建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和标准化改造,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分类治理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的质量;加强农村电网、可再生能源、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获得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走进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金王村,白墙黛瓦的屋舍掩映在绿树丛中,当家堰塘水清岸绿、微波粼粼。近年来,襄州区全力统筹推进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投入3.5亿元,在389个村开展“管网+”处理终端建设,目前完成257个村的374座处理设施建设,受益农户近3万户。

初春时节,通山县厦铺镇南岭山500亩猕猴桃基地,生机勃勃。基地主人是29岁的返乡创业小伙陈轩,随着道路、通信、供电、保鲜冷藏库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他信心满满:“我打算建设数字化果园,今年预计产值能达到500万元,为100余户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一村一落皆美景,宜居宜业促振兴。农业农村部、住建部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我省将力争创建66个,打造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龙智广 张劲)

“强县工程”路线图

01

农业

围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

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00家以上

擦亮荆楚品牌

重点培育一批省级核心品牌

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

培育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

盘活集体资源资产

到2025年底全省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于10万元的行政村超过70%

02

教育

到2023年

每个县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

2024年底

县域范围内教联体建设全面推行

2025年底

全省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

实施“群雁”培育计划

每年到乡村交流轮岗的教师中骨干教师不低于30%

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新招录教师工作5年内应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

建设县域教联体管理平台

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偏远学校的常态化应用

2023年全省计划招聘6600名农村新教师

继续统筹实施“特岗计划”“优师计划”“银龄讲学计划”

03

住建

实施县城品质提升、擦亮小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四个“三年行动”

全省县城人口聚集度达到44.5%

县城购房者中农村居民占56.6%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顺应县域人口转移规律

统筹全省城乡发展融合,规划实施“一张图”

设施服务“一体化”,城乡建设“一盘棋”

完善县城功能 提升县城品质

要确定好定位、提供好房子、打造好生态、营造好场景

04

卫健

积极争取将武汉市黄陂区等14个县(市、区)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范畴

指导全省组建县域医共体130个

到2025年底

每个县至少组建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到2025年

75%的县(市)建成一所三级医院

2027年,实现县(市)三级医院全覆盖

建强县域医疗龙头医院

3-5年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县域就诊率稳定在90%

05

供销

整合全省供销系统6万多个服务网点

400多个配送中心

9000多家直营店、2500多个仓库

200多个农贸农批市场,搭建农户与市场、市民与农产品互通互惠的省市县乡四级供应链服务网络

设立供销乡村振兴基金

主要采取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方式

支持保供稳价、共同缔造等公益类项目

首期规模5亿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龙华 整理)

我们在行动

秭归 12个柑橘“亿元村”铺展致富路

4月7日,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30余吨新采摘的脐橙爬上流水线,洗个“痛快澡”后,装车发往盒马公司。当天,湖北首个柑橘“盒马村”落户该村。

“盒马村”,是为盒马公司种植农产品的村庄。“‘盒马村’是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基地的典型代表,各环节都实施标准化、数字化。”三峡辰龙果蔬贸易公司位于王家岭村,董事长王群介绍,种植要求“一树三主枝”,采摘讲究“一果两剪”,还有埋在地下的传感器、地表的自动喷淋设施、飞在天上的植保无人机、加工环节的光电分选设备,让精品脐橙脱颖而出,否则将无缘盒马门店。

王家岭村有7000多亩橙园,曾因山高路远、品种单一,橙子卖不上价。后来,秭归县引进脐橙新品种,对种植技术展开攻关,安装运输“小火车”,让“四季有鲜果”成为现实。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树成了村民的“摇钱树”,王家岭村也成为“亿元村”。

水田坝乡上坝村也是“亿元村”,如今乘上了数字化的“东风”。

该村脐橙产业利用数字化货运平台降本增效,形成了果农种得好、物流跟得上、产品卖得好的良性循环。村民姜振成是货运平台用户,以前卖橙子依赖熟车,或者等货车上门,“现在好了,我们提前摘果装箱,在APP上叫好车,很快便有司机接单,装车就走!”

“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消费者舌尖上。”脐橙实现了“下树上车”无缝衔接,速度带来了新鲜度和市场的认可度。该村年产脐橙超过1.2万吨,销遍全国,出口俄罗斯和东南亚。

一“橙”链动百业兴。秭归县委书记杨勇称,该县以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主抓手,不断壮大柑橘全链产业集群,去年综合产值近200亿元。全县90%的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人口从事与柑橘相关的产业,涌现出12个“亿元村”,带动近26万人稳定增收,种植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丹江口 5G赋能教联体升级

日前,全国第一堂基于5G应用的“绿茶采制与茶艺”劳动专递课,在丹江口市土关垭镇开讲。

土关垭镇小学、土关垭汤湾教学点、十堰市柳林小学、武当山茶园劳动现场、制茶车间炒茶现场,五个地方的师生同上这堂劳动课。茶园采茶、车间炒茶、课堂茶艺,通过5G网络技术,以现场高清直播互动的方式呈现,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从“茶农”到“茶艺师”,领悟茶文化精髓。

近年来,丹江口市积极探索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大胆应用5G赋能教联体建设,通过资源提质、教师提能、课堂提效,实现教联体“强带弱、大带小、城联乡”共建共享目标。

该市对全市教联体示范点的教育城域网进行改造升级,集成了互联网、视频监控、政府OA等多项功能。电信和移动网络万兆专线接入城域网,全市84所中小学接入了光纤宽带,出口带宽达到9.6G,真正实现“教育新基建”提出的“万兆骨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端”目标,开辟了“互联网+教育”的高速通道。

2021年,丹江口市投入150万元,建好市联校网教中心,建设“专递课堂”主讲教室7个,与全市所有“专递课堂”联网。

2022年,采用“1个主讲教室+3个听讲教室”教学模式,组织城区学校名师和学科骨干教师为全市教学点授课。学生课堂从线下转到线上,课堂更大,资源更多,最边远教学点的学生都能打破时空限制,直接与屏上最优秀的教师对话,有效解决农村教学点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师资短缺的问题,让农村孩子同样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全市所有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在线观摩。

今年,丹江口市以红旗教育集团、思源教育集团、实验小学等区域名校为主体,建立4个教联体学校,覆盖城乡学校41所。教联体主体学校借助5G赋能,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联体学校间共享。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梁炜)

应城 旧城连片改造换新颜

4月27日一早,应城市西大街片区的健身广场又热闹起来。年近七旬的李顺英和几个老姐妹聚在一起,动动腿、扭扭腰,好不惬意。

一年前,家门口能有个健身广场,还是她们最大的心愿。

李顺英所住的市印刷厂家属院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一直没有公共休闲空间。小区老人多,有个健身场所该多好!周边几个老旧小区都有同样的诉求。

“拆除小区间的隔墙,打通各小区的公共空间,可集约化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应城市住建局党组成员丁和平介绍,2021年,该市将印刷厂家属院小区与周边6个小区打包成西大街片区,启动改造。

拆掉围墙,清理私搭乱建,西大街片区共腾出近4000平方米公共用地。重新划定公共停车位,利用边角地、零碎地块,新建多处口袋公园和健身广场……连片改造“挤”出的空间满足了居民公共需求。仅印刷厂家属院,就新建2个健身广场,增设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

近年来,应城大力推行区块化、片区化、社区化工作模式,将有共同改造需求、距离较近的老旧小区归并整合,打造连片改造样板。原来分散的440个老旧小区,被整合打包为24个大片区进行立项。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带动连片更新,应城以特色街道为纽带串联片区,让“旧”城区展现“新”面貌。比如,西大街片区老城墙修旧如旧,留住了历史文脉;水仙花园片区千米墙绘如置身森林;保健巷片区打造特色美食街。如今,应城老城更新,实现温和渐进、多点开花、区块连片、相互“比美”的全新局面。

截至去年底,应城共完成改造15个片区187个小区,总投资约5.6亿元,惠及1.8万户,居民满意率达90%以上。今年,该市又有97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规模居全省前列;计划到2025年,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全覆盖,惠及12万余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冯璇 张明庆)

兴山 县域医共体打开抢救“时间窗”

“多亏我们具备了紧急溶栓治疗能力,三位老乡的生命才能保住!”4月26日,兴山县昭君镇卫生院急诊科主任钟兵回忆不久前的一次抢救经历,感慨不已。

3月17日上午,66岁的董大爷被120救护车送到该卫生院,胸部疼痛、大汗淋漓。急诊值班医生急查心电图,初步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胸痛救治绿色通道立即启动:服药、吸氧、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床旁快速心肌酶检测,在几分钟内完成。同一时间,心电图被上传至县胸痛中心,经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远程会诊,患者有静脉溶栓指征。此时,急诊溶栓团队已就位,确定溶栓方案、注射溶栓药物……30分钟后,董大爷胸痛缓解,溶栓成功。

门口又传来呼救声。第二例胸痛患者来到急诊科,不到1分钟就意识丧失、全身紫绀。“心脏室颤,电除颤!”钟兵拿起除颤仪实施“电击”,团队紧急开展静脉溶栓。1个多小时后,患者转危为安。

下午4时许,溶栓团队又对第3例心梗患者成功抢救。

当天,这3名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均上转至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介入手术治疗,目前恢复良好。

建立“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运行模式,实行人、财、物、信息等“六统一”管理,兴山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如火如荼。各乡镇卫生院在医共体总院——县人民医院牵头带领下,在省市医院的帮扶下,努力构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去年,该县启动乡镇胸痛救治单元、卒中防治站建设,配齐心电图机等检查和抢救设施,对乡镇医务人员进行关键技术培训,提供实时救治指导……当年底,昭君镇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卒中防治站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是一条让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光明路径。将不断完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让城乡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兴山县委书记曹宏伟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实习生 吴夕雨 宁聪聪)

十堰供销 “新货郎”做活“老买卖”

“现在是活动价,公司从厂家直接拿货,让利消费者。”4月26日,十堰市郧西县新合作超市香口店,凌店长一边理货一边介绍。

“公司要什么菜我们就种什么菜,不愁卖!”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丰源蔬菜农民合作社理事长杨军介绍,该合作社一天可采摘8000余斤各类蔬菜,其中5000余斤直接装车销往十堰城区超市。

他们口中的“公司”是十堰市新合作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5月,是中国供销商贸流通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助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我们是供销系的‘新货郎’。”该公司负责人王仁刚介绍,公司成立18年来,坚持“以县域市场为单元,连锁化经营、蜂窝式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了以十堰城区店为龙头、县城店为中心、乡镇店为骨干、村组店为基础的四级城乡连锁网络体系。

一网铺开,满盘皆活。近年来,该公司在多个业务板块全面开花。

公司直接与国内外品牌厂家对接,目前,代理品牌共3000多个单品,业务从十堰延伸到襄阳、随州、荆门、恩施、广水等地,成为鄂西北最大的品牌代理批发商之一。

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实现全区域农贸市场信息联网,曾仅用28天打造出十堰第一家3.0智慧菜市,目前已新建、改造5家农贸市场。

打造“武当农夫”品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三方共享产业增值收益,去年销售农产品1.8亿元。

建设中央厨房,拥有8条生产线,配套5000吨冷链库和30余辆冷链车,日均产能达到馒头6万个、包子2万个、面包3.5万个、净菜10吨、净肉5吨、盒饭1.5万份。

十堰新合作商贸公司的这张网,也让农户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仅杨军的种植基地,就吸纳了200多户农户种植蔬菜。

截至目前,这家公司已在十堰、襄阳等地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综合商超和便民超市200余家,年销售额逾20亿元,解决城乡就业万余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莉霖 通讯员 李佳晋)

【责任编辑:张依】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