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网群资讯

观察丨从融媒到智媒:新媒体的故事一定是从技术升级开始的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3日15:10 来源: 红网

7月11日上午,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新智媒 新机遇”技术应用论坛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璇 摄影 徐士洁 长沙报道

拥抱新技术,产品才有可能破圈出海。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转眼十年,又来到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2023年,以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媒体融合进入媒体智能化快速发展新时代。

如何运用好人工智能技术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这一备受关注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个媒体人前面。

以数智之能赋媒体之力,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为打造中国特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很快,对传媒行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大媒体正在积极适用技术提升内容,包括标题的制作,文章的产出,图片、视频的生成。

芒果TV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卢海波认为,新媒体的故事一定是从技术升级开始的,技术就是内容升级的工具。要想把传媒做好,应该运用好这个工具。

“借助AI—auto(人工智能助手),一个人就能打造一支融媒体‘军队’。”7月11日,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技术展上,众多“黑科技”集中亮相,令人大呼过瘾。但凡内容生产有需求,聪明的AI都不在话下:写作、画画、音乐,就连时下最火的直播带货,也有了它们的身影。

走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三维菁彩声体验室”,“原滋原味”的立体环绕音让“声临其境”成为可能。“三维声音频技术标准的突破看似简单,实则强大。该标准打破声道限制,为每个声音对象赋予独特个性,让声音萦绕于听众四周乃至上方。”据介绍,“三维菁彩声”能够实现耳机接收的双耳渲染与声音外放的音箱渲染,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音视频接收情况,且能保证声音无限趋近真实,为听众提供极致的沉浸式听觉体验。

新华智云文化数字操作系统前,扫描二维码就能走进画中与汤显祖、王安石等古人“对话”,体验一场“穿越时空”。“我们结合大模型、AIGC、数字人等先进技术的文化数字操作系统,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地标、历史名人大数据,智能生产AI文旅产品,能够更快更广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会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技术应用已经服务全国300多家文旅机构,赋能京杭大运河、江西滕王阁等知名文化遗产。

当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等技术应用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进入到数字化、虚拟化和交互化的新阶段。

媒体正在利用智媒技术延伸“脚力”、提升“眼力”、增强“脑力”、创新“笔力”,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推进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人机高效协同,积极应对智媒发展新挑战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它正颠覆性地改变着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重塑着整个传媒业态。

在未来媒体行业中,技术的定位依旧是工具。据卢海波介绍,芒果TV已经运用AIGC技术生成基于原创文本的有声剧、帮助策划撰写剧本。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对媒体行业的渗透率日益增高,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工?

卢海波表示,的确有时候AIGC效率远远高于普通运营人员,最大差距达到成千上万倍。但是他认为,对于优秀的创作者来说,AI是一种助力,技术替代不了优秀内容团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面对新技术,不应该是焦虑的情绪,而应该是拥抱的态度。使用技术提高效率,辅助人类创新,人机协同发展才是正道。”

其实,这早已不是媒体行业面临的第一次挑战。随着近年来技术不断更新,行业发展不断给媒体从业者提出新的要求,今年ChatGPT的出现,把这个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智媒新挑战”圆桌论坛。

在“智媒新挑战”圆桌论坛上,嘉宾们的发言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问题,如只是被动前进,被淘汰恐怕是早晚的事。但若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精彩内容,技术就将成为媒体从业者的翅膀,而不是竞争对手。

“人工智能对传媒人的技能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人应该成为技术的主导。”主持圆桌论坛的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专家、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技术装备部主任冯海青如是说。

坚持安全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新基础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的过程中,新技术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好在政府监管部门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今年4月份,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消息,为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服务前需申报安全评估。

未来,媒体融合将由融媒向智媒飞跃。过去一年,随着元宇宙、虚拟人、AI创作等越来越多,媒体融合、共创共享促进传播体系重构。未来媒体将发生颠覆性变革,大模型的到来给文化输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文化宣传模式的变革和互联网监管的智能化阶跃。

“从政策角度来看,是正在给予积极引导和推动的。”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呼吁,ChatGPT和人工智能还存在非常多需要解决的法律、伦理、隐私等等问题,如何形成规范,也将是此后政府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徐士洁

编辑:苏好

【责任编辑:何青】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