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 邓海燕)自《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文件精神部署以来,中建三局一公司钢构产研基地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创新体制机制,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着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着力推动职工创新创效、着力深化企业民主管理、着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着力夯实工会工作基础,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提升整体思想素质
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开辟红色读书角,购置各类专业书籍1000余册,发起“一面党旗,一组金句,一套图书”党课宣传、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将产业工人纳入基地的主题党日、主题团日、联建共建范畴,与基地党员统一开展学习教育,组织先后邀请中国海员工会、荆门市区委党校等外部理论专家,全面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生动、讲深刻,引领产业工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让产业工人思想更加“根正苗红”
强化典型宣导。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劳动者、巾帼建功等向新时代产业工人典型代表学习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及时发现、培养、选树和宣传工作中踊跃出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挖掘产业工人先进典型“湖北省学习型职工”刘朝林,并成立“刘朝林学习班组”,定期为产业工人进行授课。拍摄以产业工人为主体,打造“匠心”产业工人队伍,助推制造强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宣教片;选树产业女工人梁梅芳,将先进事迹在湖北日报刊登,让越来越多的优秀工人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红人”,增强产业工人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宣传栏、座谈会等宣传载体,强化“奋斗幸福观”的打造。
二、突出技能强基赋能,提升综合技能水平
加强技能培训。通过签订师徒合同、建档跟踪、专题研讨、定期考核、师徒评比等方式,做好技能“传帮带教”工作。针对学徒工、成熟技工、技能提升、班组长能力建设等方面分类制订系统培养计划,同时针对不同工种、不同级别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技能提升指导培训。先后举办“稳增长、创标杆、比贡献、促发展”、“安康杯”等产业工人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组织特种设备操作培训、安全教育活动、焊接技能比武,特殊工种技能等级证书取证培训,助力产业工人专业技能全面提升,培育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
培育核心能力。建立产业工人培训中心,设置焊工、铆工、喷涂培训专班,构建了以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焊工、湖北“荆楚工匠”肖能文为核心的师资团队,配备专、兼职培训老师及外聘讲师20余名,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培训20余次、焊工技能培训15余次、铆工技能培训18余次、喷涂技能培训10余次。明晰培训中心在岗位教育培训、技能鉴定、技能提升培训、培训课程开发、工艺评定、技师考核评估等方面职能。以优化班组长人才队伍、培育核心人才队伍、智能制造人才队伍进行三大核心人才培养,通过推行“大班小组”,建立班组长考核机制,不断强化班组长能力建设,制定技师等级评定标准、流程和技师奖励标准。
三、持续搭建发展平台,提升整体职业素养
完善体系建设。制定《中建三局一公司钢结构公司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从产业工人引进、收入分配与激励、完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技能提升与培训体系建设、人文关怀等方面,明确产业工人培养路径,搭建优秀的产业工人培养平台,成立产业工人培养专项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项目进度保证、质量安全保障、生产效益保佳”为目标,形成“党建引领、工会牵头、各方联动、员工(工友)参与”的劳动竞赛工作格局,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组织体系。
落实激励措施。出台《职级晋升管理办法》,优化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建立工资、津贴、奖金等与学历、技能、业绩、创新创优等挂钩的制度体系,畅通产业工人发展渠道。推动完善内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强对技能人才的表彰激励,提高产业工人政治经济待遇。广泛深入开展“五小”和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建立信息化管理渠道,鼓励发明创造,激发建言献策热情,为产业工人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激励产业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下一步,中建三局一公司钢构产研基地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上级产改工作部署,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领域创新探索,不断优化制度机制,着力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