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热点

李小牧、王海文:从创新文化治理的维度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20日14:58 来源: 光明网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文化治理、中国式现代化、专精特新企业、“数实融合”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李小牧、王海文:从创新文化治理的维度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小牧、王海文指出,数字时代背景下,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面对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内部结构需要调整、机制模式亟待创新的形势,从创新文化治理的维度推动任务的落实落地,成为重要的路径选择。一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新时代文化治理观念深入人心,大力支持包括各类文化企业、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等在内的更多利益主体以及大量的文化从业者和创业者参与文化治理,促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拉动双向发力,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劲发展动力。二是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向,大力加强数字时代文化治理在体制、规则和标准等方面的建设和创新,既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与文化治理创新的深度结合,又顺应数字时代的规则之变,适应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要求,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和保障。三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要着力点,促进数字时代文化治理在统一开放有序文化市场建设中的作用,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和行业部门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开放经济体制下城乡以及不同地区统一有序文化市场的形成,强化对虚拟文化市场、平台经济市场等新兴市场的分类监管和治理,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四是以数字技术的应用为重要突破口,推动数字文化治理的创新发展,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催生的文化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治理,加强针对数据安全、信息保护等方面的立法,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杨明:把握“四个新”工作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表示,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对江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提出“四个新”的要求。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这“四个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全面把握着力点,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其一,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新征程上,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高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营造良好企业创新生态。其二,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必须在强链上下功夫,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在补链上做文章,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在延链上出实招,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构建新的增长引擎。其三,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其四,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

摘编自《人民日报》

【盛朝迅:发挥专精特新企业补链强链稳链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指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各国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一是补链建链的关键主体。专精特新企业大多处于产业基础领域,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有助于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衔接生产链断点、增强产业链韧性、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需要继续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急需基础产品。二是强链优链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使其掌握“一招鲜”的独门绝技,发挥数字经济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中的赋能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体产业链的竞争水平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链和优势产业延链。需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探索多元且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方式,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技术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三是稳链固链的重要载体。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本土化、分散化、多元化趋势明显,而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掌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能够自主生产关键核心零部件、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和拥有渠道控制能力与订单权的品牌规则控制商及产业生态主导企业的话语权上升。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基础装备、关键零部件、工业软件、基础材料等关键环节升级发展,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的话语权。

摘编自《经济日报》

【王晓冬:系统性化解企业用数难,激发“数实融合”创新发展】

王晓冬认为,当前,我国“数实融合”取得积极进展,但是由于高质量数据供给不足,实体经济企业面临着用数难的问题,加强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成为加快“数实融合”的重要举措。大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必须系统性化解企业用数难的现实困境,让实体经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数字化转型中急需的数据要素,多措并举激发“数实融合”创新发展。在发展多元流通方式层面,壮大数据服务业态,鼓励数据集成、数据经纪、合规认证、安全审计、数据公证、资产评估、争议仲裁等数据服务业态创新;引导上下游企业通过“以数换数”新模式,实现产业数据的互通;以投资控股、多元经营、生态构建等方式,开展基于数据流的企业组织边界重塑和业务模式创新。在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层面,探索研究将涉及产业公共利益的数据界定为产业公共数据,着力保障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对产业公共数据的使用权;引导平台型公司构建产业公共数据空间,建立产业数据可控交换模式,满足产业上下游企业用数需求,实现产业公共数据价值最大化。在扩大公共数据开放层面,加快数据立法,形成统一、权威的公共数据权属界定,突出公共数据的公益属性;引导各地方构建公平普惠、开放合作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允许各类企业以公平竞争机制参与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商事、卫生、交通、气象、物流、用水、用电等高价值公共数据向社会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在加快产业互联网建设层面,在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形成一批产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以全产业链场景创新深化“数实融合”;培育一批具有行业转型经验、数据治理能力和技术创新实力的创新性服务机构,加快数据、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加强产业互联网标准研制,以统一的标准推动产业互联网由企业内部应用向产业生态开放互联转变。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责任编辑:徐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