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发自杭州
摄影: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开幕式主题新闻发布会。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崔巍,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制作人吴艳,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孟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高燕讲述了开幕式的诞生过程。
开幕式创意团队
整个开幕式创作团队100多人,三年来开了五、六百场大大小小的创作会,有诸多国内外一流专家加入。
数字烟花是突击完成的
很多AR场景是在最近两个月里才加进去的。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步,比如孔明灯、下篇“天与地”里的场景、最后的数字烟花等等。
其实“不放烟花”是在杭州决定的,在这之后我们就“突击”做了数字烟花。
中华文化的表达
整个主创团队一直将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连续性、和平性、包容性、创新性、统一性融汇其中。比如,在上篇中,我们从良渚的五千年文明一直到现代的杭州拱宸桥,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我们用3D技术表现了穿越;在下篇中,我们在“亚洲一家亲”中展示了各个国家的建筑,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点火方式
在倒计时100天时就公布了点火方式:万众参与、数字互联。最终有一亿多人参与了数字火炬传递。
虚实融合技术
这是演艺科技在大型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之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演艺领域提供了更加沉浸和科技化的表现手段。
这次杭州亚运会开幕式(AR)技术用得可谓是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都多,这也是得益于这些年来演艺科技的高速发展。钱塘江上的“Asia”字样,是AR技术做出来的。孔明灯、篮球、排球……运用了AR技术和裸眼3D技术。往常的裸眼3D效果受限于位置和角度,这次开幕式的弧线角度让大家都能看到。
双人威亚
大家通过开幕式可以感受到体育、艺术和科技相融所呈现的精彩的画面,科技的元素从头到尾贯穿并充分融入每一个节目,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使用了3D双威亚技术。
这是这一技术在大型活动中的首次使用,是一个极具难度的挑战。由于体育场的空间是非常大的,3D双威亚不等同于简单的3D、威亚叠加,它的运行以及编排程序都复杂得多。除了技术难度翻倍,从演员的控制层面来说,风速、温度、天气以及地屏的配合方式等因素都会有影响他们的发挥,再加上演员在空中没有借力点来保持平衡,这对表演者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
主题曲《梦想天堂》
这首歌是离正式演出还有一个月时提出来的。这首歌诞生已经快30年了,杭州的男女老少都会唱,所以它是一个“共情点”。在绿水青山之下,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万家灯火连同这首歌共同呈现,表现人民幸福生活的状态。
表演的幕后
台上的精彩和自如离不开台下一天一天的苦功。上篇的《国风雅韵》中有一个独舞演员,她行云流水般地在画卷中走过,大家会猜想她是踩着平衡车吗?其实她采用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戏曲的“台步”,凭借一天一天地练、一点一点地磨,这样得来的。
开幕式上绝大多数演员是大学生。在准备开幕式的过程中,我们常说“放弃比较容易,坚持很难”,我们说“放弃好了”,孩子们却说“再坚持一下”。
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演员,在反重力装置上看起来有飞翔动作的演员,其实在他后面还有开车的,观众是看不到他们的。
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所有人的努力汇聚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