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拿到货款,感谢法官的负责与关注……”近日,江岸区法院收到一封来自企业的感谢信,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法院倾力化解纠纷、高效暖心护企的感激,和对承办法官用心办案、主动作为的肯定。
据了解,2020年12月,某园林公司项目部承接工程,与某劳保公司签订合同,约定由劳保公司为其提供一千余平方米的草坪,货到付款。劳保公司交货一周后,园林公司向其支付了8000余元货款,剩下万余元货款始终未支付。劳保公司多次联系项目负责人,对方虽然口头答应,但这笔钱却一直没有到账。“小本经营”的劳保公司无奈之下只能将其起诉至江岸区法院。
审理中,被告代理人表示对起诉金额无异议,承办法官陈浩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被告在一个月之内将剩余货款一次性支付完毕,若未能按期支付,原告有权就未付款项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然而,案件调解结案一个月后,陈浩法官再次接到了劳保公司负责人的电话,称一直等待对方把欠款打到账户上,可是一个多月了仍然没有动静,人也联系不上,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陈浩法官很疑惑,园林公司因另一起纠纷在法院立案,不久前才沟通过,怎么突然又联系不上了呢?
陈浩安抚住劳保公司负责人情绪,表示法院会马上和被告联系,询问具体情况。同时,立即打电话给园林公司法务部门,询问该案欠款支付情况。详细沟通过后,陈浩发现“症结”所在。
原来,该公司财务部门和项目部门在两地办公,承接项目分散各地,部门间沟通不畅、对接不及时,导致部分项目账款未及时支付。公司的另一起在诉纠纷也是同样的问题导致。
陈浩随即与该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说明案件情况,耐心释明法理,告知不履行付款义务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同时,提示该公司负责人增强法律意识、规范经营管理,畅通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衔接,避免因工作对接等问题,影响企业信誉,甚至对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听了法官的释法,认识到了公司管理上的疏漏,将立即把拖欠的款项支付到位,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对另一起纠纷,也表示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尽快归还欠款。
次日,劳保公司收到了剩余全部货款,该起纠纷实现实质性化解。收到欠款后,劳保公司从外地寄回一封感谢信,表达对法官认真负责、公正高效、为企解忧的谢意。
同时,也正是承办法官就此案的反复沟通和对园林公司负责人的耐心释法,让其重新考虑了另一起案件的解决方案,该公司在法院的另一起纠纷也顺利通过调解得到了解决,对方企业为法院公正、高效“点赞”。
通过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半径”、“多走一步”,不仅让涉企纠纷妥善解决、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也让企业负责人对企业合法经营、稳步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企业和法院的双向奔赴,在营商环境的“法治沃土”中播下助企护企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