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郑雅曼)2023年以来,江岸区法院西马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契机,以打造“春苗幸福驿站”家事审判品牌为引领,以探索全链条妇女儿童权益司法保护路径为目标,着力打造三个“升级版”,推动家事纠纷实质化解、源头化解。
多方联动升级,实现家事纠纷预防“全域化”
“你这种情况建议尽快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2023年3月,西马法庭调解室内,庭长张愿看到王某(化名)胳膊上尚未消退的淤青,柔声说道。
审理这起离婚纠纷时,张愿发现原告王某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立即向其送达了《反家庭暴力温馨提示书》,详细介绍了如何识别和应对家庭暴力,并告知遭受家暴后可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和救济手段。之后,王某主动来到西马法庭,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张愿在24小时内完成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立案、审查、制发和送达,保护王某人身安全。
2023年3月,江岸区法院推动建立全省首个法院、公安、妇联三方协作反家暴机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7件,其中2件人身安全保护令在3小时内作出并送达,实现反家暴迅速响应、及时处理和“一站式”保护。
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探索不止于此。2023年以来,西马法庭定期与区司法局、派出所、街道社区等单位沟通交流,积极融入辖区“精网实格”治理机制,与社区微格格签署“一对一”结对书;选聘辖区16个街道141个社区妇联干部参与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共同构建网格化、全覆盖的解纷网络。
改革创新升级,促进家事纠纷处理“专业化”
“今天的调查就到这里,两个人走到一起不容易,还是希望你们慎重考虑离婚这件事。”一起离婚纠纷中,经当事人同意,西马法庭法官委托家事调查员走访调查夫妻感情状况、抚养孩子条件等,首次试水家事调查员制度。
吸纳熟悉社情民情的妇联干部协助开展家事调查,帮助法官“把脉开方”,化解家事纠纷,这在全市也属首例。
为找准“症结”、“对症下药”,2023年以来西马法庭持续推进审判机制创新,在全市法院率先探索家事调查员制度,率先建立家事案件财产申报制度、首推《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2023年发出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231份,见证当事人签署承诺书59份,助力家事审判提质增效,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下降14.35天。
家庭审判是法理情交融的审判领域,在庭长张愿看来,“家事案件审理不能止于纠纷化解,更重要的是修复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为此,西马法庭组建婚姻家庭咨询团队和心理咨询团队,新设情绪宣泄室、沙盘演练室、少儿留观区,引进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为当事人纾解心结、抚平创伤,提供心理咨询170余次,协助化解家事纠纷80余起。
与此同时,2023年西马法庭改建升级为二类法庭时,在法庭内增设了特色家事圆桌法庭、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亲子关系观察室等特色功能室,打造家风文化特色展区,凸显“和”文化、“家”氛围,力求让家事纠纷在“家”中解决。
延伸服务升级,推动家事纠纷解决“实质化”
西马法庭的文化墙上有一张“特别”的照片——西马幼儿园的小朋友穿着法官袍、律师袍模拟开庭,沉浸式感受法官的日常生活,笑容灿烂,定格下“法庭开放日”的活动瞬间。
亲身体验法官日常的,不仅有西马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还有六中致诚中学的师生们,通过演绎法律情景模拟剧,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家庭美德。
在“引进来”的同时,西马法庭主动“走出去”,走进辖区幼儿园、中小学校、暑期托管班开展普法宣传,全力“护苗”健康成长;先后在区矛调中心、街道社区开展巡回审判、“法治夜校”活动,以典型案例、一问一答等形式释法说理,持续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实质化解家事纠纷,不仅要注重“台上”功夫,更要做好“善后”工作。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的过程中,法官发现监护人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于是制发家庭教育令,联合区妇联及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该案也获评武汉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优秀案例。
借鉴这一典型案例的经验,2023年西马法庭通过微信、电话、实地走访等形式逐案跟踪回访,联合区妇联实地考察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实施情况12次,联络社区、学校等共同做好帮扶工作,切实让家事审判向弥合情感、化解矛盾、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延伸。
未来,江岸区法院西马法庭也将继续坚持能动司法理念,持续升级“春苗幸福驿站”家事审判品牌,进一步深化多元联动、加强改革创新、更新司法服务,不断提高家事纠纷多元解纷专业化水平,推进家事纠纷实质性化解,更好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以守护家庭“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