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国八百年历史长河中,音乐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奇观。在这次的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中,北一、二室被盗扰严重,但仍然提取出600余件/组器物,多数为琴瑟等弦乐器。经过考古人员将大量残片初步整理修复之后,目前这些音乐文物有哪些?又有什么重要发现呢?
在武王墩考古实验室,通过对漆木器的初步研究,已经发现了大量跟楚国音乐相关的文物,究竟有哪些呢?我们请音乐考古领域的专家李幼平老师带我们来一起来感受楚国音乐的魅力。
此次武王墩发掘出土的音乐文物有多少?种类有哪些?保存状况如何?
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 李幼平:武王墩至少已经发现三类一百多件音乐文物,其中在漆木器这方面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和材料。整体保存状况不错,残存的零部件对今后的复原和音响研究有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以往的楚国乐器,这次的发现哪些惊喜?
发现笙竽类乐器,不仅有吹嘴、笙斗、苗管,这次发现了簧片,簧片是笙竽类乐器发声的音源。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除了笙,这次也发现了大量的瑟的残件,尤其是发现了在瑟枘上残存的丝弦痕迹。
对了解先秦丝类乐器弦的材料、制作方法等和对今后复原有音响的瑟将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次发现的瑟达到了2米之长,也创造了新的历史。
武王墩楚墓已经出土了两套青铜编钟,这次的独特的新发现,是编钟的钟架和瑟架。14个孔,和此前追回的编钟正好吻合。
先秦时期的楚国,已然是一个制度完善、礼序乐和的国家。这次武王墩的北椁室,墨书文字明确标注有“乐府”二字,而椁室内对应放置的乐器,汉代就有对“乐府”的记载,今天由武王墩出土文献说明楚国时期已经有乐府的机构,也就是说,楚国宫廷音乐不仅有精美器物,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