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郑雅曼)“小物业”牵动“大民生”,物业纠纷一头连着居民“幸福感”,一头关系着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法院职能如何落笔,既让居民“安居”也让企业“乐业”?
在武汉江岸,一串数据见证着法院的思考和探索——2024年以来物业纠纷诉前调解分流率提升至84%、进入诉讼程序的物业纠纷同比下降40%,诉前调解成功物业纠纷950件。
数据背后是实践。江岸区法院立案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增效”行动,创新物业纠纷“三力共治”工作模式,在“安居”与“乐业”之间,绘就物业纠纷诉源治理新“枫”景。
突出“靶向开方”,激活自治力
物业纠纷频发,“症结”何在?江岸区法院立案庭对近年来办理的物业纠纷开展调查研究。
“业主不满意物业服务,为了‘争一口气’起诉的情况很常见。”
“物业服务公司大多是小微企业,不少公司管理确实有问题。”
……
一路梳理下来,从源头减少物业纠纷的思路变得清晰,立案庭逐渐蹚出一条“靶向施诊”的新路径。
一方面,深入了解业主司法需求,针对性答疑解惑,引导业主理性对待物业服务。另一方面,精准绘制物业纠纷“热力图”,对纠纷数量较多的公司量身定制“法律体检”,编发《物业服务宣传手册》,引导公司合法经营。
武汉某物业服务公司就从中享受到了“实惠”。2023年9月,该公司服务的小区业主集体拒缴物业费,公司到法院咨询如何解决,诉前调解团队法官舒婷了解情况后,上门走访听取业主代表意见,发现路面积水清扫不及时等“状况”堪忧,业主拒缴物业费“事出有因”。
对此,舒婷法官为公司开具“整改清单”,公司照单全收,物业服务水平提高,业主也舒心。2024年以来,绝大多数业主主动缴纳了物业费。
从“解问题”到“找问题”,转变的是工作方法,提升的是自治能力,迈出的是脚步,温暖的是民心。
用活“精网实格”,凝聚共治力
“法官,您教的方法太有效了!因为房子漏水,本来物业和业主吵得不可开交,没想到真让我调解了,太有成就感了!”
收到物业送来的“最美调解员”锦旗,台北街道桃源社区“微格格”辛阿姨脸上满是笑容,向常驻社区服务的法官说道。
在桃源社区,像辛阿姨一样的“微格格”还有很多。
2023年3月以来,台北街道创新“精网实格”治理机制,将社区网格细分为微网格,每个微网格配备至少两名“微格格”,“微格格”从本小区楼栋的热心志愿者、老干部等人员中产生,成为“精网实格”生力军。
作为桃源社区的“结对”单位,立案庭主动提供法律服务,以物业纠纷这类基层常见的纠纷化解为重点,将20名热心调解的网格员、“微格格”纳入法院特邀调解员队伍。
新生力量有了,还需要引导他们向“调解端”和“疏导端”用力。
为此,立案庭通过定向联络、邻里走访等形式,与网格员、“微格格”共同开展物业纠纷排查,采取“法官(助理)+调解员”结对派驻模式,“线上+线下”开展调解指导,助力网格员、“微格格”提升调解能力。
复制推广“桃源模式”,江岸区法院继续结对新村街道黑泥湖社区等10余个社区,特邀调解员队伍中网格员、“微格格”人数已扩展至50余名。
做实“联动联治”,夯实执行力
“物业纠纷千头万绪,法院不能唱‘独角戏’,而是要和其他治理主体共建共治共享。”2024年初,立案庭与区房管局物业科、街道社区等进行常态化联席协商,立案庭负责人谈到物业纠纷诉源治理思路,得到各单位一致赞同。
思路有了,后续工作随之展开。
在社区设立诉讼服务站、法官工作室,让物业纠纷就地化解;
邀请物业服务企业、小区业主代表观摩典型物业纠纷示范调解,以典型个案释法说理带动“治理一片”;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商难题,联合化解业主车辆违规占道、老旧小区漏水等纠纷30余。
“多亏了法院和街道的协调,换来了我们的安心和小区的和谐。”新村街道某小区业主代表说道。
2024年初,因对物业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有分歧,小区业主和某物业服务公司闹了不愉快,公司将几十名业主诉至法院。立案庭诉前调解团队与小区所在街道、司法所共同开展化解工作,数名业主当场支付所有差欠的物业费。
基础工作扎实,考核机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23年底,在江岸区法院推动下,区委政法委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体系。立案庭借着这个“东风”,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受理物业纠纷时即将纠纷对应街道社区录入智慧法院信息系统,实现评价期内纠纷信息一键导出、指标情况定期通报,推动形成诉源治理“一盘棋”。
矛盾纠纷诉源治理是新时代法院的“考卷”,江岸区法院坚持相向而行、凝聚合力,探索出一条分层递进、源头预防、多方参与的解纷路径,更努力书写着这份考卷的最优“答卷”——以更高质量司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